寫作命題 寫作命題

【點閱數:3,945】

110年十一月份國寫測驗命題與佳作講評-情意題(羅東高中 薛文耀老師)

內容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就以濃濃的鄉愁來澆灌我吧!王維!

  九月九日,我是你山東兄弟們鬢邊的懷念,用我十字架的花冠來祝福,以我長長的脈絡來纏繞,用我殘破的邊緣來傷情。

  九月九日,風是從殽山吹來的,帶著菊花酒的清香,和絳囊的芬芳,向你召喚:

  王孫已不歸來,陽關已三疊,輞川正釀了一溪醇酒,待你溯流而飲、盤石垂釣,且在那南山之陲,坐看雲起,想明春綺窗前的寒梅。

 (劉墉〈山茱萸〉)

 

(截圖自劉墉畫作〈十二花神·山茱萸〉)

閱讀上列圖文,回答下列問題:

問題一:「藉物」是文學上常見的技法,透過「以此言彼」的書寫,可以營造含蓄婉轉的的情境以抒懷,或借用其特點來寓託某種論點與道理。在上列甲、乙詩文中雖然都提到了「茱萸」,但所使用的筆法卻有所不同,請分析兩文的差異,並說明「茱萸」在兩詩文中的作用。文長200字以內。(占7分)

 

問題二:請參考甲乙詩文的寫作手法,從你的成長歷程中,擇取某項事物為主題,描寫其所承載的記憶與傳達的想念,以「我所懷念的」為題,書寫一篇文章。文長不限。(占18分)

 

測驗目標:情意的感受抒發能力

【命題用意】

  本題旨在引導學生閱讀文本,理解引文,進而設想自己在生命體驗中對所懷念的人事物進行理解與感悟。最後,通過閱讀與書寫,藉由文句意涵闡發自己對萬物之情的領會。

 

【評分標準】

問題一:

評分原則

配分

作答情形

7

能統整文本,精準述及甲、乙詩文所使用的筆法有所不同,分析兩文的差異,並說明「茱萸」在兩詩文中的作用。

4~6

能閱讀文本,尚能述及甲、乙詩文所使用的筆法有所不同,並提出「茱萸」在詩文中的作用。

1~3

能閱讀文本,並簡述甲、乙詩文所使用的筆法差異處或點出「茱萸」在詩文中的作用。

 

參考答案

  甲詩中,王維寫詩人佳節遍插茱萸思念親人的愁緒,佳節氛圍他鄉遊歷,自然倍感冷清寂寞,思親之情更甚於平日;乙文中,劉墉則藉由山茱萸作為第一人稱的角度來敘寫懷鄉情愁,表達出山茱萸花瓣邊緣,正中央位置,常有天生之缺損,呼應甲詩「獨在異鄉為異客」的缺憾。由此觀之,「茱萸」在兩詩文中的作用皆為藉物抒情,作者描寫物象來寄託感情,是一種間接抒情的方法。

 

問題二:

寫作引導

一、審題

  題目是「我所懷念的」,須具體書寫所懷念的對象與情意為何?以及閱讀理解該作品所感悟到的領會是什麼?

二、內容

  1. 文意破題:本題重點是運用閱讀詩歌的策略,把詩作中所蘊含的情感用文字書寫得情深意動,如在目前。在所懷念的情景中,可能包含許多情意細節,如人物互動、情感交流、觸景生情等,書寫時需掌握細節,才能敘寫生動,引人共鳴。
  2. 寫作主題:具體點出所懷念的對象與情意為何,設想所懷念的心境及可能感悟到的言外情思,最後,個人將有哪些領會或啟發。

三、組織

  長文寫作至少四段─以起、承、轉、合為基本結構,也可視題目答題要求,安排全篇段落。

四、文字

  1. 先求文辭得宜、通順流暢,再求優美富贍、鏗鏘流利。
  2. 文長600字以上為宜。

 

◎評分原則

等第

級分

分數

作答情形

A

A+

16~18

1.立意取材:能完全掌握題幹(題目及引導文字)要求,精確扣緊題旨。能展現深刻體悟、豐富想像及動人情感。

2.結構組織:構思巧妙完整或結構嚴謹、脈絡清楚。

3.字句表達:邏輯清晰,用字遣辭精確;文筆生動流暢,修辭優美。

A

13~15

1.立意取材:能完全掌握題幹(題目及引導文字)要求,扣緊題旨。能展現體悟、想像,並抒發情感。

2.結構組織:構思或結構完整、脈絡清楚。

3.字句表達:邏輯清晰,用字遣辭暢達;文筆流暢,修辭優美。

B

B+

10~12

1.立意取材:尚能掌握題幹(題目及引導文字)要求,依照題旨發揮。取材尚稱恰當,有若干體悟、想像,感情抒發略能動人。

2.結構組織:結構大致平穩完整,脈絡大致清楚。

3.字句表達:文筆平順,修辭尚可。

B

7~9

1.立意取材:尚能大致掌握題幹(題目及引導文字)要求,大致能依照題旨發揮。取材尚稱恰當,思路尚稱清晰,但體悟過於平淺,想像及情意抒發不足。

2.結構組織:結構大致完整,脈絡稍嫌鬆散。

3.字句表達:文筆平淡,修辭能力不佳。

C

C+

4~6

1.立意取材:未能掌握題幹(題目及引導文字)要求,不盡符合題旨或明顯偏離題旨。材料運用不當,思路不清,內容貧乏,缺乏體悟、想像,未能抒發情意。

2.結構組織:結構較鬆散,敘寫不具體。

3.字句表達:字句欠通順,表達不清晰,囗語化表述,文句邏輯不通,論述零亂。

C

1~3

1.立意取材:無法掌握題幹(題目及引導文字)要求,不符合題旨或明顯偏離題旨。思路不清,內容空洞。

2.結構組織:沒有明顯結構,敘寫條理紛亂。

3.字句表達:字句不通,論述紊亂。文筆蕪蔓,囗語化嚴重。

空白卷,或文不對題,或僅抄錄題幹,可評0分。

 

◎特殊評分原則

1.內容、文字均佳,但文未終篇,或一段成文者,至多B+級(12分)。

2.內容、文字、結構均佳,但未抄題或自訂題目,至多B+級(12分)。

3.視標點符號使用之欠當或錯別字之多寡,斟酌扣分。

 

【學生佳作】

國立羅東高級中學  304班  宋○慧

問題一:

  在兩文中,皆用「茱萸」來抒情。甲詩中,佳節時的王維身處異鄉,所以感到格外地思念遠在家鄉的親人,設想家鄉的兄弟在登高、插「茱萸」,而自己卻不在他們身邊,更襯托出作者的孤寂及思鄉之情;乙文中,是以「茱萸」為第一人稱書寫,並且適度的呼應甲詩並藉由山茱萸花形本身的特色去寄託自己的情感。

 

問題二:

    我所懷念的

  在我童年記憶裡,夜晚,漫漫,陪伴我入睡的不是什麼《唐詩三百首》,也不是什麼搖籃曲,而是奶奶那無論怎麼用,使用年限不知多久,都依然準時開工的收音機。

  童年之際,父母工作忙碌,無法細心地照顧我,於是奶奶就成為了童年時期非常重要的一個看護角色。父母親將我送去奶奶家,望進奶奶家門的第一眼,和自身家庭最不同的部分,便是沒有電視,一眼望去就是神桌,和一台奶奶專有的黑色可攜式收音機。

  小時候的我就如電視劇情中的頑童般,早晨是天使,到了晚上就變成了惡魔,即便是奶奶照顧過我父親輩四兄弟的「老手」都拿我沒辦法。無論是唸床邊故事,或者是搖籃曲,我都無法乖乖入睡。奶奶總是要跟我歷經幾個小時「戰爭」才能哄我進入夢鄉,但是大多時候,都是奶奶自己先睡著,而我才因為無聊向睡眠投降,奶奶甚至驚慌到帶我去給道士「收驚」,以為我是被什麼不好的東西纏上,才會如此難搞。可想而知,這並非「好的」解決之道。或許很多事猶如此,越是執著,就越容易失敗。奶奶逐漸放棄哄我入睡這檔難事,不知道從何時開始,奶奶都在我身旁候著,自己聽著收音機就逐漸睡著了,我嘗試過幾次試圖喚醒奶奶,但都徒勞無功,於是我漸漸覺得無聊,也就靜靜地聽著收音機電台主播分享的生活趣事,和觀眾打電話與主播聊天的聲音,偶爾也會因為收訊不好而傳出雜音,而我總是聽著聽著,就漸漸進入夢鄉。或許奶奶也發現了我的這個「弱點」,在之後的每一日、每一夜,奶奶都會播放她最喜歡的那個節目伴我入眠。

  我永遠都記得,我要離家到不同城市讀書時,奶奶把那收音機塞給我的場面,希望我能夠帶走,並希望我能夠好好睡覺。我接受了奶奶專有的黑色可攜式收音機,但奶奶不知道的是,長大後的我早已經不需要收音機,也能有個好夢。而我之所以接受奶奶給我的收音機是因為:我很怕一人孤單。我害怕孤單,因為奶奶總在哄完我入睡之後就回到自己的房間,然而只要我熬的比奶奶久,就不會有此等問題,而在奶奶帶著收音機伴我入睡時,這個問題就煙消雲散,繼而收音機傳出的聲音,就彷彿是有人在陪伴著我一般,此時此刻的我,不是孤獨的,是有人陪著我。

  雖然現在沒有像小時候,需要天天聽著收音機的聲音才能入睡,但是每次當我一個人在外想家,心情無法向他人訴諸時,我就會打開奶奶當年送給我的收音機,調到她最喜歡的那一個頻道,看著夜晚的星空,想像著此時此刻,奶奶就在我的身旁,陪伴著我度過這些寂寞與困難。

  奶奶的那台收音機,似乎就如她給我的歸屬感那般堅不可摧,而我每當打開它時,聽到的不只是收音機傳來的話語音樂聲,更多的是我和奶奶每個一起聽收音機入睡的,每個夜晚。

評語】

  從問題一的作答內容裡,能看出作答者檢索文本中的訊息,表達出乙文作者劉墉以第一人稱書寫山茱萸,並且適度的呼應甲詩與藉由山茱萸花形特色去寄託情感,才能臻於藉物抒情襯托出作者孤寂及思鄉情懷之妙處。

  回應問題二的內容中,能掌握題幹的要求,依照題旨發揮,取材也十分恰當,表達出「奶奶把那收音機塞給我的場面」,透由某個物品,描述「我很怕一人孤單而想家」,並於過往與祖母相伴相惜的情感裡,帶著一點詼諧的事蹟描寫,卻有一種笑中含淚的情緒湧現其中。閱讀此文,能感受到洋溢其中的深切情感。

 

國立羅東高級中學  304班  李○薇

問題一:

  王維於甲詩後二句中,藉由茱萸聯想到遠方家人,於重陽時節的情境:兄弟們在登高處插茱萸,作者因不在身旁而備感思念。表面上雖然在是在描述「遍插茱萸少一人」的景象,實際卻委婉地表達了作者思鄉的心情。乙詩則是劉墉將自己化身成茱萸,而茱萸花本身即象徵著不圓滿的處境,再以通篇茱萸與王維之間的對話抒發自我的鄉愁。

 

問題二:

    我所懷念的

  國小對面年邁阿婆賣的排骨酥麵、市場裡熱絡的那一間魚丸米粉與牆壁上粘貼著的一張張照片,做為一個容易念舊的人,我總是在懷念過去。但說到最讓我想念的,除了已經離開我身邊的親人之外,就屬過去的自己,更準確地說,是想念過去「自由」的自己。

  在房間櫥櫃的角落裡,有一條被摺疊放置的紅色布帶,厚厚的灰塵落在上面,看得出已經長時間沒被移動過。在我所就讀的那一間國小,全校的學生會被平均分成紅黃藍綠四隊,每個人都會拿到自己隊伍顏色的帶子。每周三的早上會舉行「四隊競賽」,每次的主題都不太一樣,有時是大隊接力,有時是丟球的比賽,贏了的隊伍會在川堂的佈告欄上被加了一分,而當時的我被分到了紅隊。從剛進入小學時被學長姐們帶著玩遊戲,到成為學弟妹們的學姐,這條紅色帶子幾乎陪伴著我度過小學六年的生活。

  每次疲憊地回到家中,看到櫃子裡的帶子,有時總忍不住坐在床前,慢慢回憶起童年時的自己和相關的一切,但其實想的都是那時的無所畏懼。當時我以為學校只是一個每個人每天都要去的地方,除去每天一些煩人的作業以外,去學校還算是一件讓人開心的事,我們會跟著老師去很多地方參觀,看看我們居住的這個小村莊有多麼美麗,一切的一切,都非常單純,與今相較,我不需要存有著在假日和同學四處閒晃時感到罪惡,也不會在考試前夕感到緊張不安。

  上了國中以後,我發現學校好像不是讓我一直玩的地方,此時出現了競爭、排名和未來,我開始會為了考卷上的紅色字跡感到悲傷,也會因為各種數字有了情緒。高中之後,這樣的情形變得更加劇烈,像是被鐵鍊鎖住一般,無處可逃,家人朋友們的安慰如同乾枯的樹枝想要嘗試敲碎鎖頭般地無濟於事,曾經無憂無慮的自己也只在記憶中出現。

  回過神來,看著紅布帶上的灰塵,我意識到,有些東西是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質,可能是好的成長,也可能是不好的偏差,但我們不得不接受這個事實,但是那個在豔陽下曬得黝黑的小女孩,永遠藏在我的心中,有時會和已經累得撐不下去的自己大吵一架,卻都不曾離開。

  我所懷念的,是過去「自由」的自己。

評語】

  在問題一的回應上,能在閱讀引文後,掌握到雖是表面上描述遍插茱萸的景象,實際卻委婉表達出作者思鄉之情,繼而於乙文中閱讀到作者劉墉將自己化身茱萸,甚至茱萸本身象徵不圓滿處境,終能統整藉由茱萸為抒發自我鄉愁的意象。

  在問題二的作答中,能完全掌握題幹的要求,處處扣緊題旨,甚至能展現體悟、想像,並抒發自身情感。透過「在房間櫥櫃的角落裡,有一條被摺疊放置的紅色布帶」想念過去「自由」的自己,頗有自我書寫的意涵。再者,訴說著長大後面對競爭的無奈,深濃情懷,漫溢文中,亦值得引人省思。

 

國立羅東高級中學  307班  陳○尹

 問題一:

  甲詩可見王維藉由茱萸描寫他獨自一人在異鄉漫遊,每逢佳節時就會倍感思念家人,凸顯出他思親寂寞冷清的愁緒。乙詩中劉墉則是使用第一人稱的寫作手法透過山茱萸來描寫思鄉情愁。由「用我殘破的邊緣來傷情」呼應了甲詩的「獨在異鄉為異客」可知,兩文的作者皆用藉物抒情的方式表達自我的思念情感。

 

問題二:

    我所懷念的

  我所懷念的,是那雙手,是那溫暖的笑容。

  自我有記憶以來,一直都是外婆把我帶大的,直到我長大以後,爸媽才把我接回去跟他們一起住。

  外婆很嚴厲,同時也很疼我。在成長過程中,外婆教會了我許多,不管是人生大道理,或是怎麼做人處事,甚至是解決問題,外婆皆有其獨特的人生智慧。

  我所懷念的,是在寒冷的冬天,握著我這雙冷冰冰的手,為我取暖,怕我冷到,無論有多冷,她都會把我的手緊緊的握著,每當想起來,都會覺得好溫暖、好幸福。

  我所懷念的,是在炎熱的夏季,怕我熱到中暑,外婆會帶我去附近的雜貨店買飲料或冰棒消消暑,即便是爸媽千叮嚀萬囑咐,要求外婆不要讓我吃冰的東西,外婆總還是在背地裡偷偷的給我吃一點冰品。現在回想起來,覺得外婆是溺愛式地疼著我。

  我的外婆,現在已經七十多歲了,當我回去外婆家,她已不再是以前那個總是面帶微笑的外婆,她的笑容漸漸消失,臉上多了一些疲憊,雙手皮膚上也多了些皺摺,但即使她再累、再想休息,都會親自看見我上車回家後,才會上樓休息。

  每次我要回家前,她總會問:「什麼時候還要再回來陪我?」我總說:「每個禮拜的假日都會回去陪您。」但現實不是如此……。此刻想起還是覺得鼻酸,由於現今沉重課業的關係,沒辦法每個禮拜回去陪伴外婆,但外婆也明白我無法相伴左右,所以總會開玩笑的跟我說:「我跟你們回家,這樣就可以天天見面了。」聽聞此語,我何嘗不希望如此呢!

  每次回外婆家都會看到外婆的頭髮越來越稀白,才真正感受到,外婆真的老了,心裡滿是愧疚。「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此語低迴在心底。現今,我長大了,還是無法天天陪在外婆身邊。以前外婆把我照顧的那麼好,待我那麼好,我卻這樣,離之甚遠,心裡總覺得無限歉意。

  歲月如梭,韶光易逝。重回首,去時年,攬盡風雨苦亦甜。時間是一去不復返的,所以望向外婆那曾經扶持著我的雙手,牽起握住,要珍惜每一個當下,把握和身邊人相處的好時光,莫讓悲傷空回首的遺憾發生呀!

評語】

  從問題一的作答內容中,可以看出作答者於閱讀後,善用檢索資訊的技巧,並強調由「用我殘破的邊緣來傷情」呼應「獨在異鄉為異客」的意趣,甚至能在文句之間尋找藏在精細字句處的暗示,統整文本中藉物抒情的方式來表達思念情感。

  在問題二的回應內容中,能掌握題目及引導文字的要求,並且依照題旨發揮。尤其是取材十分恰當,非常貼近學生自身的生活經驗,故能在行文之間,有若干體悟、想像,感情抒發,亦頗能動人。

 

國立羅東高級中學  307班  林 ○

問題一:

  甲詩可知王維藉由茱萸來描寫對親人的思念之情,將身處異鄉時刻佳節歡樂氣氛映照著自身的孤獨,此時不僅顯現作者的冷清寂寞,其思親之情也更甚平日;乙文中,劉墉則以第一人稱的視角來描寫濃濃鄉愁,藉山茱萸花瓣邊緣乃至於正中央皆常有著天生的殘損以呼應甲詩「獨在異鄉為異客」的深沉缺憾。由此可以看出「茱萸」在兩詩文中皆扮演著在情感方面寄託的對象,是為「藉物抒情」。

 

問題二:

    我所懷念的

  金風玉露,秋意深濃,此時老家旁的那株七里香便再次踏上了歸華別葉的旅程。

  一年四季就屬秋季最讓我著迷,尤其是當年紀漸長、心智漸趨成熟後,忙碌的生活裡便充斥著惱人的瑣事,常如魑魅魍魎般如影隨形,同時巨大的壓裡也使我近乎窒息。因此,每當生活步調稍微放慢,我會選擇回到位於宜蘭縣三星鄉的老家,並趁著靜夜無人之時獨坐於門前的斜坡上,望著那點綴無邊蒼穹的一輪明月,嘴中便不自覺地吟詠起蘇軾的名作〈水調歌頭〉:「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頓時滿滿的思念從胸中汩汩淌出,須臾間時光彷彿穿越了半個世紀,也將我帶回了記憶中最天真爛漫的孩提時期。

  鄉間地區星羅棋布的矮房與四合院,彼此相鄰而又隔著一塊塊廣闊的田地,天氣晴朗時,街坊鄰居經常成群地坐在庭院裡回憶著彼此的往昔,歡聲笑語似乎從未停止過。回憶著彼此的往昔中,童年回憶最讓人深切懷念的定是那台連結家庭三代革命情感,同時陪伴奶奶經歷人生的跌宕起伏卻仍舊不朽的──古董縫紉機。

  「金孫啊!來幫阿嬤穿線,歲數大了,目睭霧霧!」聽見叫喚,我便踏著風似的腳步去到奶奶身旁,並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完成這般重大的任務,待一切就緒,奶奶便會嫻熟地操作起眼前偌大的縫紉機,從刺料、引帶縫線、勾線、脫線,到最後的出線,腳踩踏板的同時,曲軸也帶動皮帶運轉,整台縫紉機便在奶奶行雲流水的控制之下嘎嘎作響,而此時一旁的我早已看得眼花撩亂、目瞪口呆,彷彿在奶奶指尖的溫柔裡那是一個新生的嬰孩,每次的運轉都是一次對未知世界的探索與期盼,彈指間我原先有所殘缺的衣物也重獲了新生。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偶爾憶起和奶奶的陳年往事我便會感到悵然若失,同時又再一次地懷念這段看似平凡而純粹的美好經歷,深刻的祖孫情感羈絆著我的過去、現在,乃至於未來,時常在我的心湖裡泛起一波波漣漪,也於潛移默化中改變了我,不僅讓我能以理性與耐心去看待眼前的一切人事物,並遼闊了我對這個萬千世界的認知,更是牽起我和奶奶之間一段深厚且難以割捨的情感。

評語】

  在問題一的回應上,能在閱讀引文後,檢索資訊並述及藉由茱萸花瓣邊緣正中央有著天生殘損以呼應「獨在異鄉為異客」的深沉缺憾,閱讀出作者在情感方面以「藉物抒情」的筆法呈現,頗有深度理解,並能書寫出相關論述。

  在問題二的作答中,能完全掌握題幹的要求,處處扣緊題旨,並能展現體悟、想像,並抒發自身情感。全篇構思以奶奶的古董縫紉機為中心,「刺料、引帶縫線、勾線、脫線,到最後的出線,腳踩踏板的同時,曲軸也帶動帶運轉」,細膩地書寫出縫紉機運作的過程,情感亦彷彿於絲絲縷縷中飄然而出,筆法細膩柔情,是此佳作之優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