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澇並存」的氣候型態,容易發生在「乾季轉雨季」的過渡時期,時間通常落在5~6月間。在雨季開始之前,乾濕季分明的中南部地區,要面對長達半年的乾季,如果前一年雨季的降雨量偏少,加上水資源管理不當,就很容易發生乾旱。由於乾旱是長時間累積而成的現象,加以台灣地勢高聳,河川短小流急,不容易留住雨水,短時間的豪大雨很難立刻見效,有時候甚至會發生乾旱與淹水同時出現的情況。 今年上半年臺灣面臨乾旱之苦,而在6月21日凌晨至上午,中彰投都會區上空激發出旺盛對流雲系,其挾帶的豪大雨使多處地區淹水,但如此劇烈的降雨,只有極小部分落入大臺中地區用水來源的德基水庫集水區,因此臺中市區在豪大雨過後旱象未解,仍然維持「減量供水」的旱季限水措施。這次的事件,除了告訴我們抗旱與防汛並不衝突,也顯示都市治水的重要性,防止極端降雨嚴重侵害人類生活,同時又要將這些雨水為人所用,是未來都市計畫裡重要的課題。 一段時間沒半滴雨、又或是瞬間下起大豪雨,這樣的極端降雨型態,水庫必須要在雨季末期容納足夠的雨水,才能避免在未來更加乾燥的乾季無水可用。此外,雨季更要防範強降雨所造成的淹水、山崩及土石流的複合型災害,而強降雨夾帶的大量泥沙將減少水庫有效蓄水容量,原水濁度上升也會使供水成本提高。旱澇並存的氣候新樣貌,將會更加考驗政府與民眾的應變能力。(改寫自綠色和平氣候與能源專案小組〈乾旱緊接著豪雨成災,臺灣如何因應氣候新常態?〉) |
閱讀上文,分項回答下列問題
問題一、根據統計,台灣年平均降雨量為2500公釐,是世界平均值的2.6倍,但卻被聯合國列為全球缺水危機第十八名。請參考上文,分項列點說明台灣水資源缺乏的原因。文長100字為限(占8分)
問題二、旱澇並存的氣候型態,隨著氣候變遷極有可能成為常態,如何在乾旱前做好準備、在暴雨前良好規劃,將會是重要的課題。請參考上文,以「為雨綢繆」為題,分析論述面對旱澇交替的氣候型態,政府與個人應該如何因應,並根據你的生活經驗與見聞,書寫個人的省水或防水妙招,文長600字以內。(占17分)
測驗目標:知性的統整判斷能力
命題用意:
隨著全球生活型態的轉變,氣候變遷的速度遠超過以往幾個世紀,南北極的融冰、各個大陸頻傳的森林大火與洪水,在在顯示出極端氣候已然成為迫在眉睫的問題。四面環海的臺灣,看似氣候穩定舒適,似乎可以超然物外,不受火災或洪水之苦,然而,真的如此嗎?以前,定期報到的梅雨季,霪雨霏霏令人不便,當時多希望趕快放晴;現在,梅雨季可能變成「梅雨週」,很快就雨過天霽,隨即而來便是動輒破表的酷暑。以前,夏季秋季不定期的颱風,挾帶狂風暴雨令人心驚;現在,颱風總是繞道而行,多次遠遠路過,帶走所有的水氣與雲彩。
我們以為晴空萬里、一片清明,卻忘了,沒有雨,哪來的水?
雨不來,我們祈雨,雨來了,我們該怎麼留住雨?
面對極端氣候導致旱澇並存的情形,我們是否做好準備?只有「未雨綢繆」是不夠的!
本題希望讓學生正視這個議題,並強化相關的認知。唯有政府與人民同樣重視、唯有跨大到無論在旱季或雨季都有所準備因應,才能真正改善缺水的狀況。
評分標準:
問題一作答情形 |
等第 |
分數 |
完整說明水資源缺乏的原因,分項清楚、文辭精準暢達。 |
A |
7-8 |
寫出水資源缺乏的原因,但未能分項或不夠完整。 |
B |
4-6 |
略提到水資源缺乏的原因,未分項且文字紊亂。 |
C |
1-3 |
空白卷,或文不對題,或僅抄錄題幹。 |
0 |
0 |
問題二
問題二作答情形 |
等第 |
級分 |
分數 |
能扣緊題旨,完整且具體說明政府與個人對於旱澇氣候,在雨季與旱季不同的因應之道;所提的省水方法創意且合理。全文論述周延,層次井然,文辭精練。 |
A |
A+ |
16-17 |
掌握題旨,舉出實例說明政府與個人對於旱澇氣候在雨季旱季的因應;所提的省水方法較為普通。全文論述清晰,條理分明,文辭暢達。 |
A |
13-15 |
|
對題旨掌握度尚可,簡要說明政府與個人對於旱澇氣候在雨季旱季的因應;個人的省水方法略略帶過不夠具體。全文論述合理、結構完整,文辭得宜,但不夠聚焦。 |
B |
B+ |
10-12 |
對題旨掌握度不足,在政府與個人對於旱澇氣候的因應,僅偏論旱季因應;所提的省水方法空泛。全文論述簡要,文辭尚稱平順,但缺乏重點。 |
B |
7-9 |
|
未能掌握題旨,僅論述政府或個人對旱澇季的因應,亦偏論旱季的因應或澇季的防堵;未提出自己的省水方法。全文論述空泛,結構鬆散,文辭欠通順。 |
C |
C+ |
4-6 |
未說明政府或個人對旱澇季的因應,僅對於旱澇季提出現象的描述;未能提出自己的省水方法,僅口號是的「要省水」。全文論述雜亂,文句不通。 |
C |
1-3 |
|
空白卷,或文不對題,或僅抄錄題幹。 |
0 |
0 |
0 |
※特殊評分原則
佳作共賞
問題一、
北一女中 林O妤
1.中南部乾濕季分明,旱澇並存的型態易乾旱。
2.台灣地勢高聳,河短流急,不容易留住雨水。
3.水資源管理不當。
4.雨水常落於非集水區,且大雨夾帶泥沙會減少水庫蓄水量。
【評語】符合題目要求以分項列點方式呈現,言簡意賅,分析精確。
問題二、
北一女中 林O妤
為雨綢繆
在旱澇交替的影響下,面對缺水問題,主要可分為兩個面向因應,分別是旱季的水資源管理,以及雨季的蓄水措施。
政府在旱季時可以提前規劃每月份預計的用水量,提前公告周知,避免在水庫存水即將用盡時出現緊急限水的情形,民眾也不會因此手足無措。在雨季時,若發生降水地區不均而難以蓄水的狀況,應事先安排區域性調度,以充裕來補不足,讓缺水地區的居民也能有水可用。在旱、雨季皆有配套措施,面對不穩定的氣候才能有效地分配有限的水資源。
除了政府的大方向政策外,民生用水也可以依靠民眾的努力,達到節水的效果。最基本的用水方式不外乎就是隨時注意水龍頭是否拴緊,以免在不知不覺中流掉可觀的淨水。同時,也可以在個人的生活習慣上稍做調整,例如開始減少泡澡的次數以淋浴取代,簡單的改變習慣,就能夠有效省水。
兒時階段的我,由於在保母家生活許久,也在耳濡目染下學會了不少省水的小撇步。雖然老人家多半以節省水費為主要目的,但將這些做法實踐在氣候變遷而水源不穩的現在,再適合不過。保母家的用水以「一水多用」為核心,增加其被充分利用的機會。我現在也會將洗衣後留下的水作為沖馬桶的用水,以勺子裝滿水倒入就能沖洗乾淨;洗米、洗菜的水,不急著傾倒,在澆花、照顧植物時即可派上用場。
面對旱澇並存的氣候型態,水資源是迫在眉睫的問題,除了乾季時的未雨綢繆,雨季時更要為雨綢繆。唯有努力做到資源利用最大化,才能將一點一滴都如此珍貴的水,確實發揮其作用,也才能減少因旱澇並存導致的災害與損失。
【評語】分析清楚透闢,對於政府與個人可做的因應,皆有完整而具體的表達。在因應的部分,尚可以再提出更多想法,例如:政府對於企業用水的檢核規範、水庫的清淤作業、都市區或非集水區的儲水功能開發等等。勇於提出更多想法,可以使文章更完整更深入。
北一女中 蔡O芸
為雨綢繆
二十一世紀,全球環境保護意識高漲,卻也不及來勢洶洶的氣候變遷。無岸可靠的北極熊溺亡大海、殺人蜂群失去控制屠盡四十五萬隻小蜜蜂、南亞島嶼逐漸被上升的海平面吞食……。面對如此極端的大自然反撲,人類的生活亦岌岌可危,首當其衝的便是水資源的短缺。我國中南部地區在乾、雨季交替與自然地形的圍攻下,時常陷入「旱澇並存」的窘境,而如何在乾旱與暴雨造訪前先行做好應對措施,正是需要政府與人民一齊解決的重要課題。
政府方面,在環境評估通過的前提下擴大水庫的集水區,或採用南水北調方式,應該多少能舒緩地區的乾旱情形。而暴雨降臨之前,檢查所有地下排水系統、增加道路旁水溝蓋等策略,亦可有效因應短而極端的降雨量。個人方面,除了平時就要節省、珍惜水資源之外,建議常淹水、低樓層的住戶也應注意排水設施的暢通與疏濬,才能應對可能衝破防護欄與沙包的瞬間豪大雨。
雖然生在用水極少吃緊的北部,但生活周遭也時常能看見與蓄水、節水相關的設置和觀念宣導。以我個人而言,我家的社區以及從自家前往捷運站的沿途,許多小巷的轉角都設有「集水桶」的裝置。集水桶,是收集下雨時從建物屋頂留下的雨水,這些雨水可以應用於澆花、沖馬桶等,著實是個既省水又環保的方法。
就現況而論,極端的氣候變遷在短期內無法立即改善,在解決其帶來的不便和麻煩的同時,如何經由人民與政府的合作,使地球得以永續發展,已然刻不容緩。唯有所有的人都正視水資源的問題,積極提出策略因應與改善,為雨綢繆,才能降低氣候變遷帶來的傷害。
【評語】文章結構完整,鞭辟入裡,分析透徹。對議題與對日常的觀察精微,兩者結合論述,更見對議題的掌控與了解。唯政府作為部分,如能提及清淤、水費調整、產業用水的限制等更多積極的作為,文章的完整度便能更加提升。
北一女中 吳O庭
為雨綢繆
身處雨季旱季分明的臺灣,我對於旱澇交替的氣候型態並不陌生。然而,如何做到「未雨綢繆」乃至於「為雨綢繆」,將會是這塊土地上的人們最應該關注的環境議題。
對於旱澇交替的氣候,政府可以針對人口密集區的治水進行改善。市區在酷熱的夏日午後經常降下傾盆大雨,街道經常有淹水情形,然而這些雨水並不能直接做為水庫的集水資源,而是隨著水溝排除,不知去向,抑或是靜置待陽光蒸發,未能提升水資源使用效率。政府可在多處設置小型蓄水池,收集雨水並進行消毒過濾,讓水資源獲得最佳利用。
而我個人因應旱澇交替,則是由日常的水資源節省開始。洗米、洗菜水能重複利用,洗手時水龍頭稍稍節制,而洗澡時採淋浴,減少水資源不必要的浪費,同時可維持環境中水資源的儲蓄量。而防水、防洪的部分則由住家環境開始,針對周遭經常淤塞的排水口進行定期的疏浚清潔,在雨季來臨前做好準備,真正落實「未雨綢繆」的新生活型態。
在旱澇交替頻繁的地區,人人都應實行「為雨綢繆」的新型生活。政府可進行大範圍的政策改良,個人則可針對日常生活的瑣碎用水習慣多加留意。即使無法憑著人力改變天意,至少在「為雨綢繆」的人事盡力落實,相信未來必能掌握水源的利用,預防旱災及水災帶來的不便。
【評語】文章結構完整,分析透徹,文字暢達,前後呼應,明確寫出從「未雨綢繆」到「為雨綢繆」的脈絡,精確掌控題旨要求,對議題的了解度高。文中提及「城市小型蓄水池」的想法,頗為具體,但政府作為部分,如能提及水庫清淤、水費調整、產業用水的限制等更多的積極作為,文章的完整度會更加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