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 正在被封鎖的不只是一個個城市,還有人們的聲音。 我第一天把筆記發微博的時候圖片就上傳不了,文字也發不出去,我只得把文字轉成圖片發。昨天,我把文字轉成圖片也無法在朋友圈發,微博發出來之後明顯被限流。互聯網的審查和限制不是現在才有,可在這個時候卻顯得更加殘忍。很多封城的人被困在家裏,大家靠互聯網獲取信息,保持和家人朋友的聯繫,讓我們不用真的是孤島。 昨天的晚飯是紅薯、酸奶加炒茄子。我又和我的朋友們視頻聊天了3個多小時,有很多閒聊。 一個人堅持鍛煉很難。於是我們就提議大家在視頻的時候做運動,真的有好幾個人動了一會兒。一個在北京的朋友說北京的城際大巴停運了。廣州的朋友也有看到一些關於廣州封城的小道消息。 生活發生巨變的時候,重新建立日常會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但是建立新的日常生活是在找回掌控感,為了保持健康,我必須要努力。(改寫自郭晶《武漢封城日記》)
乙、 二〇二〇年新年始,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半年過去無止。疫病衝擊社會,世界坍了一角,未來就算好過來,也要留疤。眼下台灣的疫情控制得宜,大眾僅分擔暫時的生活不便,但不算有迫近的存亡要脅。一個普通百姓,不是富商貴冑,災損有限,只需稍微離斷網路喧嘩,好好洗手,吃飯睡覺,按魯迅告訴家人的:「管自己生活」,將之靜靜度過去,就算是大難不死。 我原來一週至少上傳統市場一回,疫中頻率相同,只稍微收斂平時隨遇隨買的任性,對琳瑯貨色,起了分別心。一切預備,無非為了日常生活中,乃至不巧必須居家隔離,能吃上起碼的真實食物,不必湊和加工食品。 人近中年,見過切身的大災,除九二一大震,和SARS,就是此疫。災難迫使太平盛世中的嬌人重新面對生活基本技能,也算禍福相倚,實用的預習。人實在渺小,需要學習自強。煮飯即自強,餵飽自己照顧他人,在生活中建立安全感以應人生萬變,畢竟未知的衝擊和變化,仍會在未來的生活中一再來襲。(改寫自洪愛珠〈居家隔離式吃飯〉) |
閱讀上文,回答下列問題:
問題一、請依據上列二文,說明兩位作者面對疫情時,各自以什麼樣的方式找回對生活的掌控,文長200字以內。(占8分)
問題二、2021年因應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疫情,全台實施三級警戒的管制措施:遠距教學、居家辦公、不得群聚、非必要不得外出……等。於是,家人或因相處時間拉長而爭執變多,朋友或因見面困難而話題減少,疫情像是一座圍城,將人們困在室內,動彈不得。然而,日子還是得過,要如何在疫情下重建生活秩序,學會與之共處,無疑是一道重要的課題。請參閱上文,以「突圍」為題,書寫你在三級警戒期間的調適與感悟,文長不限。(占17分)
測驗目標:情意的感受抒發能力
【命題用意】
面對猝不及防的黑天鵝事件如Covid-19疫情,時人如何應對並在過程中找回生活的重心具有其必要性與時代意義。同學可以透過二文對讀的方式去檢索訊息,分別論述二人面對疫情的舉措與心態,並從中參考面對困境時該保持的正向心態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為提高學生體察生活的感知能力,故以Covid-19疫情以及政府相對應的政策作為發想,請同學寫出三級警戒期間的所見所聞所感,並透過文本中作者面對疫情的行為與心態為引,去引導同學回顧在隔離過程中,個人進行「突圍」的措施與方法。
【評分標準】:
問題一:8分
作答情形 |
等第 |
分數 |
要個別寫出兩位作者面對疫情的問題處理的能力和做法,且要能點出異中求同的價值觀。 |
A |
6~8 |
雖寫出作者問題處理的能力和做法,但文字過於冗長或簡略,或敘述有歧義 |
B |
3~5 |
內容略有涉及,但回答不準確 |
C |
1~2 |
空白卷,或文不對題,答非所問 |
0 |
0 |
問題二:17分
作答情形 |
等第 |
級分 |
分數 |
除了要簡述三級警戒的時空背景之外,更要具體提出個人「突圍」的作法與方法,並在省思和感悟之後以正向期勉的語氣作結。 |
A |
A+ |
15-17 |
僅敘寫個人「突圍」的作法與方法,並無提及三級警戒的時空背景,但敘寫生動,結構穩妥,文辭順暢。 |
A |
12-14- |
|
能適切描述個人相關經驗及感想,敘寫具體,結構適當,文辭平順。 |
B |
B+ |
9-11 |
能描述選擇經驗及感想,敘寫平實,文辭大致通順。 |
B |
6-8 |
|
經驗及感想敘寫不具體,或偏離焦點,文辭欠通順。 |
C |
C+ |
3-5 |
無法掌握題旨,解讀不當,文辭拙劣。 |
C |
1-2 |
|
空白卷,或文不對題,或僅抄錄題幹。 |
0 |
0 |
0 |
◎特殊評分原則
1 |
另立題目,但能扣緊題旨,至多 B+。 |
2 |
內容、文字均佳,但文未終篇或一段成文者,至多 B+。 |
3 |
另立題目者、未在第一題作答區範圍內作答者,酌扣 1 分。 |
4 |
視標點符號使用之欠當或錯別字之多寡,斟酌扣分。 |
【學生佳作】
問題一
大同高中203 黃○崴
人生道路上充滿坎坷的變化,面對未來未知的徬徨與不知所措,我們更要以坦然的態度去順應各種趨勢。面對疫情突如其來導致原先的生活產生改變,甲文作者透過網路與朋友聯繫,重建新生活不讓自己成為一座孤島;而乙文作者選擇順應這時代的巨變,不強求原先生活步調而是對未來不可測的衝擊,抱持彈性的生活節奏。兩文對於疫情下生活掌控的不同態度,前者試圖仿造原生活,後者則以順處逆、保全自身安全作為優先前提。
【評語】開頭以人應具備以順處逆的應變能力作為概述,再分別論述甲乙兩文的差異性,最後針對兩人不同的態度進行總結和收束,可為佳作。
問題二
大同高中203 呂○甫
突圍
西元二零一九年,武漢的海鮮市場爆發了從未見過的病毒,隨著病毒高速地傳播,使得二零一九年注定將被世人記載進史冊之中。
伴隨著疫情而來的,是繁瑣的防疫規定,雖然與外國相比,台灣已經是令人稱羨的防疫模範了,但嚴峻的疫情仍未我們帶來諸多不便,最顯而易見的是:外出時臉上全程配戴著的口罩,不僅造成呼吸的窒礙,也讓人心生煩悶。
在去年五月中旬,台灣疫情來到前所未見的高峰,對我而言,最大的改變是「遠距教學」,不用像以往一樣早起通勤,乍聽之下很美好,但實際發生後,卻使我完全喪失讀書的狀態。因為不需要出門,在家中養成安逸怠惰的心態早已根深蒂固,且線上課程的學習成效本就遜於面對面的實體教學,在總總因素交互作用之下,我的學習成效可說是一落千丈。
在意識到該問題之後,我告訴自己即使是遠距教學也要認真讀書,畢竟我們的目標是在一年後的學測。然而內心雖然有意遷過向上,但學習狀態始終沒有起色,直到我看到了一篇文章,內容提到了一個新鮮的名詞:「儀式感」。具體來說,身為學生的我們平常穿上校服,抵達學校時,心理就已經做好了讀書的準備,但在三級警戒的居家過程中,缺乏了這些要素,使得我總是被怠惰和散漫籠罩。
最後,我想出的解決方案是:在需要專心讀書的期間,穿上市立大同高中的外套。如此一來,每當我注意到身上的制服外套時,就能在心中暗自提醒自己現在是上課時間。雖然在短時間內我的成績不見得會有飛躍性的提升,但對我自身的心態調整有明顯的成效。我認為,即使疫情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我們仍然可以藉由建立儀式感進行突圍,使自己重回生活的軌道。
【評語】
能具體寫出病毒爆發時間與地點,並提出Covid-19已然成為流行病史中不可磨滅的一筆之觀點。接著將鏡頭焦點移到台灣,並提及身為學生在三級警戒過程中,生活模式的改變,以及身心皆要被迫去磨合的歷程。在線上授課的過程中,作者自陳學習成效不如實體課程,並透過自身閱讀經驗,體察到儀式感的重要性,並透過穿上校服的舉措來勉勵用功。舉例能從自身經驗出發,且無斧鑿痕跡,對於高中學子而言,能在疫情中端正身心,並找回對於課業的積極態度,無疑是從疫情失控的生活找到主控權,並加以突圍成功,堪為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