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命題 寫作命題

【點閱數:3,595】

111年十二月份國寫測驗命題與佳作講評-情意題(北一女中 林亭君老師)

內容

  李文秀進入迷宮,見到無數日常用具,卻沒有任何金銀珠寶。她說道:「傳說大都靠不住,這座迷宮雖大,卻沒有寶物,我的爹媽,竟為此枉送了性命。」

  瓦耳拉齊道:「你可知道這迷宮的來歷?」李文秀道:「不知道。師父,你知道麼?」瓦耳拉齊道:「我在迷宮裏見到了兩座石碑,上面刻明建造迷宮的經過,原來是唐太宗時候建造的。」李文秀長期不住中原,不知道唐太宗是甚麼人,於是瓦耳拉齊斷斷續續的給她說了迷宮的來歷。

  原來這地方在唐朝時是高昌國的所在。

  他道:「那時高昌是西域大國,國土東西八百里,南北五百里,物產豐盛,國勢強盛。唐太宗貞觀年間,高昌國王鞠文泰,不服於唐。唐朝派使者到高昌,鞠文泰對使者說:『鷹飛於天,雉伏於蒿,貓游於堂,鼠叫於穴,各得其所,豈不能自生邪?』唐太宗聽了這話,很是憤怒,認為他們野蠻,不服王化,於是派出大將侯君集討伐。侯君集曾跟李靖學習兵法,善能用兵,一路上勢如破竹,渡過了大沙漠,攻到城下,將傳了九世,共一百三十四年的高昌滅國。」

  瓦耳拉齊喘了喘接著說:「侯君集俘虜新任國王鞠智盛及文武百官、大族豪傑,將所有的珍寶都搜了去。唐太宗說高昌國不服漢化,不知中華上國文物衣冠的好處,於是賜了大批漢人的書籍、衣服、用具、樂器等等給高昌。高昌人私下說:『野雞不能學鷹飛,小鼠不能學貓叫,你們中華漢人的東西再好,我們高昌野人也是不喜歡。』於是將唐太宗所賜的書籍文物、諸般用具,以及佛像、孔子像、道教老君像等等都放在迷宮之中,誰也不去多瞧上一眼。」

  瓦耳拉齊在中原時學文學武,多讀漢人的書籍,所以熟知唐代史事;李文秀雖是漢人,反而半點不知也不感興趣。她聽瓦耳拉齊氣息漸弱,說道:「師父,你歇歇吧,別說了。這個漢人皇帝也真多事,人家喜歡怎樣過日子,就由他們去,何必勉強?唉,你心裏真正喜歡的,常常得不到。別人硬要給你的,就算好得不得了,我不喜歡,終究是不喜歡。」(改寫自金庸〈白馬嘯西風〉)

 

閱讀上文,回答下列問題

問題一、請依據上文,說明高昌國王鞠文泰所言「鷹飛於天,雉伏於蒿,貓游於堂,鼠叫於穴,各得其所,豈不能自生邪?」的語意,並分析為什麼高昌人不喜歡漢文物的原因。(文長120字內)

問題二、佛家說生命中有許多痛苦,其中不能得到喜歡的人事物所產生的苦,是謂「求不得苦」。對於「求而不得」,我們常會聽到:「沒關係啦,那個又沒多好,會有更好的」這樣的安慰。然而,別人眼中「更好的」難道真的更好嗎?如果我們不喜歡,還能算是「好」嗎?請參考上文,自訂題目,書寫你「求而不得」的經驗,以及在「喜歡」與「最好」之間的體會與思悟,文長不限。

 

測驗目標:情意的感受抒發能力

【命題動機】

  在成長過程中,我們不斷學習接受這個世界的真實,接受人力的有限、接受世事的不完美,接受某些因失望帶來的無力與痛苦。無論是學習上的難關、人際上的困境、對未來的猶豫…現實生活中總難有兩全其美的幸運。佛家說「求不得苦」,這類的苦,遍及生活。然而,面對這樣的苦楚,我們很少認真去思考要用什麼樣的態度因應,是苦極就成了習慣,最後接受生命中所有的缺憾,至少不苦但也無味?亦或是奮力一搏,努力跳脫這樣的困境,苦過回甘?本題希望學生能在閱讀之中,從「本質」進行思索,釐清自己的「喜歡」與「最好」,檢視曾經的「求不得苦」,從中辯證出新的方向。

【評分標準】

問題一:說明高昌國王鞠文泰所言之意,並分析高昌人不喜歡漢文物的原因

問題一作答情形

等第

分數

清楚說明「物類不同」的喻意,並完整分析出「國族與文化認同」的主旨。層次分明,文辭精準暢達。

A

5-6

簡要說明「物類不同」的喻意,略能分析出「國族與文化認同」。能擷取訊息,但分析不夠具體。

B

3-4

僅寫出漢文化與高昌文化不同,「國族與文化認同」的部分未提

C

1-2

空白卷,或文不對題,或僅抄錄題幹。

0

0

參考答案:

鞠文泰以鷹與貓喻大唐,以雉雞與老鼠喻高昌,物類不同,生活型態自然相異,彼此若能各安其生各

得其所,何須相涉?所以高昌沒有必要接受「漢化」。再者,當時高昌物產豐盛、國力強大,百姓對

於國家與文化深具認同感,因而即使漢文化鼎盛,也無法使高昌人喜歡。(120字)

 

問題二

問題二作答情形

等第

級分

分數

能扣緊題旨,具體寫明自己的「求而不得」是在什麼樣的「喜歡」與「最好」間拉扯;又或者自己的「最好」如何求而不得。全文描述周延完整,情感真摯,思考深入,文辭精練。

A

A+

17-19

能扣合題旨,具體寫明自己的「求而不得」是如何在「喜歡」與「最好」間動搖;又或者是自己的「最好」如何求而不得。全文描述完整,情思深切,文辭暢達。

A

14-16

符合題旨,寫明自己的「求而不得」,能帶到「喜歡」與「最好」的差異。全文結構完整,敘事平實,具有情感,文辭得宜。

B

B+

10-13

符合題旨,寫出自己的「求而不得」,簡單提及「喜歡」與「最好」的差異。敘事簡要,文辭尚稱平順,但缺乏心路轉折。

B

7-9

未能掌握題旨,泛論自己的「求而不得」,或誤讀為「求之不得」(已得);或僅僅比較「喜歡」與「最好」之間的不同。述事空泛,結構鬆散,文辭欠通順。

C

C+

4-6

未能掌握題旨,比較自己的「求而不得」,或誤讀為「求之不得」(已得),也未寫出「喜歡」與「最好」之間的不同。述事雜亂,結構鬆散,內容空洞,文句不通。

C

1-3

空白卷,或文不對題,或僅抄錄題幹。

0

0

0

 ※特殊評分原則

  1. 超出行數限制者,扣1分。
  2. 內容、文字均佳,但文未終篇,或一段成文,至多B級(9分)。

 

【學生佳作】

第二題

北一女中 黃O蓉

    最好

  在這上至日星、下至河嶽的大千世界,鍾鼎山林各有所好,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萬物各得其所。有人如長沮、桀溺躬耕不問世事;有人若曾國藩、左宗棠鞠躬盡瘁在所不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抉擇,那這世上,真的有「最好」的選項嗎?

  從小就喜愛閱讀、思辨與寫作的我,在高一下面臨「選班群」時,我第一反應當然是「我要唸社會組」。但同時,身邊有許多人會告訴我「選自然組『比較好』」,包括父母、補習班老師、國中班導師,甚至是同學。當所有我身邊信任、崇拜的師長與同儕都這樣說時,我也陷入了迷惘,我會不斷的思考與權衡,甚至一度否定自己在文學方面的喜愛與成就。

  在世俗的眼光下,許多人會認為自然組就是一個能找到好工作、擁有穩定收入及獲得社會地位的跳板,在這種時代潮流下,當醫生、電腦工程師等高薪的職業成為眾人眼中「最好」的選擇。但當這個最好的選擇與我「喜歡」的選擇不符時,「選擇自己想要的路」就變成了我求而不得的想望。對我而言,選一條自己喜歡、自己心甘情願為它付出心力的路有何不可?眾人認為最好的前途,又未必是我渴望的未來,那何不忠於自己的喜好,在自己喜歡的道路發光發熱?

  我認為,即使鳥得活鰓能潛入深海,也不及在天空展翼自在;即使魚生羽翅能遨遊天際,也不及在水中悠游暢快──因為那是他們的本性,是他們自己喜歡的生活樣貌。

  過得自適自在、喜歡自己的模樣,對我而言,才是我喜歡的生活,何必選擇他人口中的「最好的選項」?喜歡自己、忠於自己,才是最好的生活。

【評語】對於世俗的「最好」與自己的「喜歡」之間的拉扯,有很深刻的描寫。從求而不得的掙扎到最後求之不得的肯定,最終成全自己想要的最好,在過程的思考與轉折,能見作者對文字的感受與駕馭,具象呈現作者的「喜歡」成為「最好」,確為佳作。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