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命題 寫作命題

【點閱數:2,635】

112年三月份國寫測驗命題與佳作講評-情意題(嘉義高中 蔡志偉老師)

內容

閱讀素材:

甲、

  舊居清渭曲,開門當蔡渡。十年方一還,幾欲迷歸路。

  追思昔日行,感傷故遊處。插柳作高林,種桃成老樹。

  因驚成人者,盡是舊童孺。試問舊老人,半為繞村墓。

  浮生同過客,前後遞來去。白日如弄珠,出沒光不住。

  人物日改變,舉目悲所遇。回念念我身,安得不衰暮。

  朱顏銷不歇,白髮生無數。唯有山門外,三峯色如故。

                          (唐 白居易〈重到渭上舊居〉)

 

乙、

  幾片雲如薛公鶴,精神態度不曾齊。安知隴鳥樊籠密,便覺南鵬羽翼低。

  風散又成千里去,夜寒應上九天棲。坐來改變如蒼狗,試欲揮毫意自迷。

                             (宋 黃庭堅〈次韻雨絲雲鶴〉)

註:

1.薛公:指唐朝書畫家薛稷,精於畫鶴,能準確生動地表現出鶴的形貌神情。

2.齊:同等、一致。

3.隴鳥:鸚鵡。因多產於隴西,故稱為「隴鳥」。

4.樊籠:鳥籠。

5.南鵬:指的是古書上記載的一種大鳥,傳說能一飛數千里。《莊子.逍遙遊》:「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

6.千里:形容面積遼闊,例如文選.枚乘.上書重諫吳王》:「今大王已去千里之國,而制於十里之內矣。」

7.九天:古代傳說天有九重,指天的最高處,形容極高。

8.坐來:移時、頃刻。

9.揮毫:運筆寫字或繪畫。

 

請閱讀上列詩作,分項回答以下問題。

問題(一):試分別說明甲、乙二詩中的「改變」所指為何?詩人各寄託了何種情懷?文長限 80 字以內(至多 4行)。(占 4 分)。

問題(二):生活中,時時刻刻充滿改變,促使著我們不斷思索與因應,詩人們對此也各有所感,誠如魯迅所說:「每一新的事物進來,起初雖然排斥,但看到有些可靠,就自然會改變。」請參考上列詩作,就你的成長經驗,以「面對改變」為題,寫一篇文章抒發你的觀察、感受與啟發。(占 21 分)

 

測驗目標:情意的感受抒發能力

命題用意:

  學生對所閱讀的詩詞能體會其中蘊含的意旨,並能予以說明、詮釋,是語文學習必須必備的能力。本題旨在檢驗學生對於詩詞的解讀能力,並冀望學生透過日常觀察與體會,以合宜的文字表達自己的人生體悟。

 

評分原則:

問題(一):

作答情形

等第

分數

能確切掌握甲、乙二詩中的「改變」所指及詩人寄託的情懷,內容完整。

A

3-4

能大致掌握甲、乙二詩中的「改變」所指及詩人寄託的情懷,但內容不夠完整。

B

2

解讀錯誤,敘述混亂。

C

1

空白卷,或文不對題,或僅抄錄題幹。

0

0

參考答案:

甲詩中指的是「人與物」,為詩人十年後重返舊居,內心所生時移世變、人事俱非之懷;乙詩中指的是「雲」,詩人將雲比擬為鶴,抒發對變幻無常景象所生的種種感受。(75字)

 

問題(二):

作答情形

等第

級分

分數

能描繪深刻動人的經驗與情境,敘寫細膩,結構謹嚴,文辭優美。

A

A+

21-19

能記述具體的經驗與情境,敘寫生動,結構穩妥,文辭順暢。

A

18-15

能適切描述經驗與情境,敘寫具體,結構適當,文辭平順。

B

B+

14-12

能描述經驗或情境,敘寫平實,結構尚稱合宜,文辭大致通順。

B

11-8

經驗或情境敘寫不具體,或偏離焦點,結構鬆散,文辭欠通順。

C

C+

7-5

無法掌握題旨,文辭拙劣。

C

4-1

空白卷,或文不對題,或僅抄錄題幹。

0

0

0

 

【學生佳作】

嘉義高中  葉o旭

問題一、

  甲詩敘寫故地重遊之事,在追思往日中抒發了世事無常、倏忽間韶華已逝的感懷;乙詩敘寫雲的形體瞬息萬變,如變化成鳥一般,展現各種姿態,寄託了世事變幻無常的體悟。

 

【評語】

能分別掌握甲、乙二詩中的「改變」及詩人寄託的情懷,敘述完整,文筆流暢。

 

問題二、

    面對改變

  「建築是文明的創造,也是歷史的見證」,在走讀講座上,陳世岸老師這麼說。

  從小,我就對人文古蹟的遞嬗更迭深感興趣,一磚一瓦,一柱一聯,都令我眷戀不已。 嘉義,曾為臺灣製材產業的重鎮,走在嘉義車站外的中正路,舊時代的電桿硬挺地與新式電線桿並矗,早期商家的木造建築在鐵皮的修補下與泥構共生,在時間洪流裡持續標誌著屬於它們的痕跡。

  在這時空平行的街景裡,我試著去懷想這個過去被命名為「二通」的繁華街廓:山產行老闆辛勤地為批發的愛玉與香菇吆喝叫賣,中藥行伙計忙著替客人打包一帖帖的草藥,針車行老闆西裝筆挺地向顧客兜售著自創的縫紉機,神像雕刻師敬謹虔誠地一刀一鑿創作,遍地開花的庶民美食更造就駢肩雜遝的熱鬧景象。

  細細凝眸腳下泛黃的水泥磚,鐫刻了古諸羅山的轍痕,譜寫了時代的記憶。抬頭仰望,那有別於電腦印刷的手寫招牌,字體的一撇一捺有店家的故事,一橫一豎間盡是興革脈絡,一種文化底蘊下的美感韻致。它不僅承載了老店百年來的繁華記憶,更使老街增添了時間悠遠下的古樸氣息,筆畫人文的春秋。

  今昔對比中,處處可見中正路的改變。這日治時期僅次於「大通」的重要道路上,老街屋、新店舖的代代更迭,讓街道空間也成了時間流轉的斑斑印記,讓我領受於心。有別於一般的巷弄的保存,中正路的歷史並沒有被商業市儈所淹沒,老店也沒有像發黑陰濕的黴菌黯然生存在街道暗角,而被歲月壓印揉進牆裡。儘管經歷了日治時期的都市改正計畫以及二戰時的轟炸,街市房舍仍能夠展現其堅毅的生命力,在新舊建築間以一個最原始的面貌,保留著舊時的時代點滴,結晶在所有嘉義人的心裡。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靈魂。走過中正路,我穿越了城市的歷史,也穿越了時代的興衰,更穿越了老百姓的生活百貌。面對改變,我以文字記錄心底的悸動,期許自己也能成為保存嘉義文化的一份子,讓這座老靈魂的城市,也能散發源源不絕的新魅力!

      

【評語】

能依據題旨,描寫自小生長的嘉義街道。透過觀察與反思,以樸實的筆調記錄所見之景、所感之情。文字雋永,敘述明晰,感情流露處能適當節制,而不流於泛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