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命題 寫作命題

【點閱數:2,598】

113年五月份國寫測驗命題與佳作講評-情意題(新竹高工 黃湘云老師)

內容

  在陽光明媚的某一天,有三隻螞蟻在一位酣睡的男人鼻子上碰面了。他們依照禮節,彼此問候之後,就站在男人的鼻子上開始聊起天來了。

  第一隻螞蟻指著男人的鼻頭說:「這座山是我所見過的山中最為貧瘠的了。我找了一天,可是,什麼果子也找不到。」

  第二隻螞蟻指著男人的鼻孔說:「我還到過這個偏僻和潮濕的地方,也看不到什麼好東西。我相信,這就是一個不生長東西的地方。」

  第三隻螞蟻抬起頭說:「我的朋友們,現在我們正站在一隻無敵巨大的螞蟻身上。他的身體這麼大,因此我們不能夠看到全貌;他的影子這麼長,因此我們無法完全描繪;他的聲音這麼響,因此我們聽不清楚;他簡直無所不在。」

  當第三隻螞蟻說完之後,其他兩隻螞蟻你看我,我看你,狂笑了起來。就在這時,這個男人轉動了一下身子,在睡夢中不經意地舉起手兒摸摸他的鼻子,把三隻螞蟻給揉碎了。

(改寫自紀伯倫〈世界之大〉)

閱讀上文,回答下列問題:

問題一、請依據上文,說明故事中三隻螞蟻的結局有何寓意?文長限120字。(占4分)

問題二、動物寓言故事的作者往往透過動物的行為,藉此諷刺人事或寄寓人生的道理。例如柳宗元的〈蝮蝂傳〉是藉蝮蝂喜背重物的行為,表達對貪得無厭者的嘲弄;〈黔之驢〉透過驢的行為比喻人如果技能拙劣卻還要逞能,結果將招致失敗。請以「蟻喻」為題,根據上文以及你生活中對螞蟻的觀察,寫一篇寓言故事,並在最末一段以「論贊體」的方式,寫出你藉此則故事寓託的想法。文長限500字。(21分)

註:論贊體,原指史傳文末所附對史事的評論,後於小說作品亦可見,例如《聊齋誌異》文後有作者化身所言的「異史氏曰」,即是用於篇末發表議論。

 

【測驗目標】情意的感受抒發能力

【命題用意】

  有「不朽的先知」之稱的紀伯倫,除了有不少詩歌作品外,還有他的寓言故事傳世。他的寓言故事短小精悍,語言生動,幽默含蓄,論理深刻。這一篇〈世界之大〉就如同中國寓言的「瞎子摸象」或「蜀犬吠日」一樣,指出個人生命經驗的有限與狹隘。第一小題透過「資料檢索」讓學生去理解故事的寓意,說明螞蟻之死的意涵,來扣緊三隻螞蟻的「世界之大」恐怕也只有一個男人的鼻頭寬,學生答題時需讀懂故事寓意,透過三隻螞蟻的「自以為是」出發,將螞蟻的死因與無知連結,如同古人有「不知寒梅著雪」而凍死者、希臘神話有船隊因為船長的無知而進入了危險的海峽,以此來凸顯現代人在資訊快速流通的時代,反而容易受知識淺層化的影響,自以為掌握了金融知識最終投資失敗、或是不信任醫學科學而誤判自己的健康狀態而惡化或死亡。這些例子突顯了無知可能帶來的危險和悲劇,強調了知識和教育的重要性。

  第二題「蟻喻」則是讓學生從過去國語文課程中所學的寓言基底中,重新發現日常生活中的小故事大道理,而所創作的寓言故事必須來自一段觀察螞蟻的經驗。現代青少年的成長足跡與大自然相去漸遠,要能有如柳宗元登上西山之感、袁宏道晚遊六橋的心得實在難得,因此「以螞蟻為喻」的自然觀察,似乎較容易讓學生產生省思、生發體悟。「以螞蟻為喻」可以觀察到螞蟻的團結力量大、螞蟻的勤奮勞動、螞蟻的服從與組織分工、螞蟻敏銳的嗅覺與危機處理等等,只要能夠先敘述故事再從故事的觀察體悟人生道理即可。

 

【評分原則】

▲問題(一)答案需有符合〈世界之大〉故事中的上下文情境脈絡,呈現螞蟻的所知有限,以至於因無知而死。若僅能發表螞蟻的無知但內容未能扣緊故事寓意,最高僅能得2分。

評分原則

給分

能正確理解故事寓意,寫出三隻螞蟻的對話寓意,且文詞精確。

3-4分

未能完全掌握故事寓意,僅有重述故事情節或句子紊亂、句法謬誤。

1-2分

未作答。

0分

問題一參考答案:

  螞蟻的所知受到自身條件與過去經驗的限制,以足跡所到的鼻子作為「世界之大」的理解,表面上自信有餘,實際上見識不足,因而無法發現身邊的危險與變化,造成了最後的悲劇。作者以螞蟻警示世人,如以有限的條件去理解世界且自我滿足,亦終將招致禍害。

▲問題(二)本題寫作內容需具備以下兩點:(1)敘述一則關於螞蟻的寓言故事,且能用精確的文字說明螞蟻的某些行徑。(2)須從螞蟻的故事中產生反思,以論贊口吻,寫出故事的寓意或對真實生活中的道理與感悟。上述兩點若有缺漏,至多B級分。

等第

級分

分數

作答情形

A

A+

21~19

1.立意取材:能完全掌握題幹(題目及引導文字)要求,選擇合適教育政策或議題,精確扣緊題旨。

2.結構組織:構思巧妙完整或結構嚴謹、脈絡清楚。

3.字句表達:邏輯清晰,用字遣辭精確;文筆生動流暢,修辭優美。

A

18~16

1.立意取材:能大致掌握題幹(題目及引導文字)要求,選擇合適教育政策或議題,大致能扣緊題旨。

2.結構組織:構思或結構大體完整、脈絡清楚。

3.字句表達:邏輯清晰,文字暢達;文筆流暢,善用修辭。

B

B+

15~12

1.立意取材:尚能掌握題幹(題目及引導文字)要求,能就自己的觀點詮釋教育政策或議題。

2.結構組織:結構大致平穩完整,脈絡大致清楚。

3.字句表達:文筆平順,修辭尚可。

B

11~8

1.立意取材:大致能依照題旨發揮。取材尚稱恰當,思路尚稱清晰,但體悟過於平淺,想像及情意抒發不足。

2.結構組織:結構大致完整,脈絡稍嫌鬆散。

3.字句表達:文筆平淡,修辭能力不佳。

C

C+

7~4

1.立意取材:未能掌握題幹要求,不盡符合題旨或明顯偏離題旨。材料運用不當,思路不清,內容貧乏,缺乏體悟、想像,未能抒發情意。

2.結構組織:結構較鬆散,敘寫不具體。

3.字句表達:字句欠通順,表達不清晰,囗語化表述,文句邏輯不通,論述零亂。

C

3~1

1.立意取材:無法掌握題幹要求,不符合題旨或明顯偏離題旨。思路不清,內容空洞。

2.結構組織:沒有明顯結構,敘寫條理紛亂。

3.字句表達:字句不通,論述紊亂。文筆蕪蔓,囗語化嚴重。

空白卷,或文不對題,或僅抄錄題幹,可評0分。

◎特殊評分原則

1.故事內容、文字均佳,但文未終篇,或字數不足者,至多B+級(15分)。

2.故事內容、文字、結構均佳,但未抄扣緊螞蟻為寓言故事主角者,或另立新題者,至多B級(11分)。

3.視標點符號使用之欠當或錯別字之多寡,斟酌扣分。

4.未使用黑色原子筆撰寫者,該題扣2分。

 

【學生佳作】

新竹高工 陳O中

    蟻喻                                                       

  地下街中的一位遊民被嘈雜的交談聲從睡夢中喚醒,半夢半醒間看見蟻群正搬著一粒粒的米飯匆忙行進,不自覺地開始想像螞蟻的社會是如何運作的。

  地下街中的一隻螞蟻正和一位夥伴協力抬著一粒米,牠透過氣味察覺到夥伴已快被疲勞壓垮,於是對同伴說:「反正距離交接處也不遠了,剩下就交給我吧。」另一隻螞蟻向牠道謝後便拖著疲憊不堪的身軀離去,抬著米粒的螞蟻深吸一口氣,看了看前方後便再度邁開步伐,不久後,牠氣喘吁吁地走到兩隻螞蟻面前,將辛苦搬來的米粒交給牠們,稍微交代現狀後便回到最初交接米飯的地方。

  螞蟻回到了這趟旅途的起點,牠用盡了最後一點的精力,身體不堪負荷而無力地倒下,附近的一隻螞蟻看到後便匆匆趕來,對牠說:「等你好一點就和我換班吧,那邊的碎屑比米粒輕上許多。」倒在地上的螞蟻點了點頭,在體力稍稍恢復後便繼續前往下個地點。

  螞蟻的社會結構是如此精妙,每隻螞蟻都很清楚自己在社會中的定位,也懂得互助合作,不浪費也不濫用一絲勞力。遊民愣了一下,緩緩地說:「也不過就只是一群螞蟻。」說完便伸手揮開爬向自己的一隻螞蟻,再度回到夢鄉中。

  螞蟻雖不像人類一般具有高度發展的文明,卻能巧妙地避免工作上的衝突與爭執,同時根絕勞力浪費的發生,反觀人類每天都在處理自己造成的問題,也有許多人無法在社會上發揮自己的價值,或許這群小生命正待在世上的某個角落,一邊辛勤工作一邊嘲笑著我們的愚昧。

 

教師評語】

  巧妙結合螞蟻的故事與合作寓意,末段頗具批評和諷刺人類社會之意。寓言故事扣緊螞蟻族群的社會分工和組織結構,有具體的劇情和對話,可見擅長小說筆法。透過人類社會與地下街的遊民形成兩個世界的對比,以小見大,螞蟻雖然微小,卻能凸顯族群共榮共生的景象。人類自視甚高,卻不少人淪為底層的自暴自棄者。文中寓意與文句皆自然清新,凸顯了文字功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