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一、選擇在家工作與辦公室工作的原因柱狀圖 |
請分項回答下列問題:
問題一、根據圖一,若某公司企業文化強調人與人之間的合作(collaboration),應優先選擇哪種工作場所?請說明原因並以圖中訊息為佐證。文長限80字以內(至多4行)。(占4分)
問題二、因資訊傳播科技的快速發展,各類「事業場所外勞動」不斷興起,其工作模式乃是利用遠端資訊技術,讓工作也能在辦公室以外的地方完成,一般通稱為「遠距工作」,而「在家工作」也是其中之一。請你參考上圖,結合疫情期間在家遠距上課、討論的生活經驗,以及對親友遠距工作的觀察,闡述你對遠距工作的看法。無須命題,文長限400字以內(至多19行)。(占21分)
測驗目標:知性的統整判斷能力
命題動機:
在疫情與數位轉型的雙重推動下,遠距工作與學習成為現代生活的一環。此題引導學生觀察圖表資訊、結合生活經驗與人際互動的觀察,以形成對社會議題的獨立見解,培養批判思考與文字表達的能力。
評分原則:
第一小題占分為4分,文長80字內,至多4行;第二小題占分21分,文長400字以內,至多19行,兩題之評分原則如下表。同時,審視字數是否符合要求,錯別字是否過多,另斟酌扣分;未遵守作答區之規定,從第二大題作答區開始寫作第一大題者,扣1分。
問題一、
作答情形 |
等第 |
分數 |
能根據圖像資料「與同事協作」、「社交互動」的數據,清楚指出「辦公室」為較適合的工作場所,內容具體完整,語意明確。 |
A |
3-4 |
能掌握圖像部分資訊,如「與同事協作」或「社交互動」其中之一,惟內容略顯簡略,語意不夠清楚。 |
B |
2 |
解讀錯誤,表意零碎或偏離重點。 |
C |
1 |
空白卷,或文不對題,或僅抄錄題幹。 |
0 |
0 |
問題二、
作答情形 |
等第 |
級分 |
分數 |
能融會圖像訊息與生活經驗,立意清楚,論點明確,論證完整,內容具深度,結構嚴謹,文字流暢。 |
A |
A+ |
21-19 |
能掌握題旨,有個人見解,論述合理,內容多具關聯性,語句通順,偶有瑕疵。 |
A |
18-15 |
|
能就題作答,有基本觀點,例證略顯表面,內容略嫌鬆散,語言基本通順 |
B |
B+ |
14-12 |
內容空泛,圖像連結薄弱,觀點不足或論述跳躍,且無結合個人經驗。 |
B |
11-8 |
|
觀點敘述不清,結構鬆散,文辭欠通順。 |
C |
C+ |
7-5 |
立論含糊,敘寫雜亂,文辭不通。 |
C |
4-1 |
|
空白卷、文不對題,或僅抄錄題幹。 |
0 |
0 |
0 |
佳作共賞:
問題一、
台北市立大同高中 胡O鈞
應優先選擇「辦公室」。圖一中,與人際合作最相關的指標為「與同事協作」及「社交互動」,辦公室環境可使溝通具象直接,故而有70%與61%的人選擇,高出「在家工作」甚多。(78字)
【評語】
能準確判讀圖像資料中「與同事協作」與「社交互動」等重點,並合理推論「辦公室」為較適合的工作場所。內容完整,數據引用正確,語意明確且表達流暢。
問題二、
台北市立大同高中 王O茵
隨著科技發展與疫情影響,遠距工作成為了新趨勢。從圖中可見,人們選擇遠距工作的主因為節省通勤時間與取得工作與生活的平衡。我觀察到遠距工作有這些優點,但同時也發現其限制。
以疫情期間的遠距上課為例,我節省大量通勤時間,擁有更多可以自由運用的時間,比起實體上課擁有更高的彈性、自由度。然而,若缺乏自律,學習效率與專注力都會降低。
遠距工作適合需要工作性質較單一或可獨立完成的任務,不僅可提升效率,還可減少繁瑣的人際應對與通勤時間。然而,對於強調實際協作與現場互動的工作,實體辦公仍不可或缺。
依我之見,遠距工作不必完全取代實體工作,而是應該視工作性質選擇合適的模式。對於需要獨立完成的任務,遠距可提高效率與彈性;但若工作仰賴溝通、協作以及與同事互動,實體環境工作仍不可或缺。兩者若並行互補,將能發揮更高的工作效率與彈性。
【評語】
本文能整合圖像資訊與生活經驗,立論明確,論證完整。開頭提出對遠距工作的總體觀察,並能舉疫情遠距上課為例展開論述,進一步細分不同工作性質並分析其適配性,最後提出「互補式工作模式」的整體觀點,具思辨層次。語言流暢,段落結構嚴謹,具高度表達與組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