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資料查詢 舊資料查詢 - 閱讀專區

【點閱數:1,528】

96年十月好書導讀(1)

內容

96年十月好書導讀(1)

一、田園之秋(大字插圖版)

1.書籍基本資料

    名:田園之秋

    者:陳冠學

    圖:何華仁

出版  社:前衛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415

    價:400

獲獎紀錄:1983年中國時報散文推薦獎

          1986年讀者文摘精采摘刊

          1986年吳三連獎散文獎

          1999年文建會台灣文學經典三十散文推薦

          2003年鹽分地帶台灣新文學貢獻獎

        

2.本書大意

    在兩年的鄉居生活中,獨居的作者已將激盪的生命調整為完全的平靜,當生命吸飽這自然的喜悅後,在秋季來臨的第一天,拿起筆來以無比歡悅的心情,逐日寫下田園日記,從初秋、仲秋,到晚秋,整整九十一篇日記,將一位知識份子重返自然、融於自然的生活牧歌,樸拙地、清新地、如實地、和暢地呈現出來。全書中,作者以無盡的幸福口吻,分享這兒的禽鳥、花草、天色、人情。畢業於師大國文系的陳冠學結束了執教的生涯,重新在土地上思索人生,在每日的耕讀中,體會存在的奧義。

    書中人物簡單,但卻不容忽視,作者營造出一種親和的人間世,族親、郵差、孩童、訪客、文人,中間穿梭著彼此的對應,最後結束在一場素樸的鄉間婚禮籌辦進行中。「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今之陶淵明的現代田園,依稀可見。

    作者的閱讀涵蓋甚廣,除了中國文化中的經典:《易傳》、《老子》、《莊子》、《論語》、《文選》外,還有德國哲學、英國詩歌,及一些鳥類圖鑑。一切指向生命本真的探求與對話,澄澈自己的思維,擺脫知識的迷障,回歸天地原初的誕生、繁殖。作者自詡為書本世界的逍遙客,在偉大的著作及自然的啟示中,達到生命的和諧與完足。

    何華仁,精采的插畫家,為本書繪製一楨楨禽鳥的煥然飛行的身姿、靜止端凝的側影,還有作者筆下宛如「大地裙襬上瑶碧明珠」的花草,簡明清新的設色、靈動細膩的線條,抓住自然造物的神韻,憑添此書活脫脫的生氣,讓人在文字閱讀中緩和心緒,聆聽悅耳的鳥鳴,靜睇花草的禪意。

    作者在自序中說到:「這本插圖本,或將進一步將讀者群的年齡向下廽降,如此,則臺灣土地之愛,將成為一個老幼居民普遍的欲求,這就更有希望了。但願我們的田園,我們的土地,不至於死去,在居民普遍欲求下,日益復活,作者正馨香祝禱。」此書不但是台灣經典三十散文類的不朽佳作、自然寫作的示範篇章,更是臺灣經驗中自然哲學及生活美學的重要著作,「沒有從容不迫的生活,那會有天高地厚的性情呢?」這就是作者最深摯的提醒。

3.寫作特色

    回想當年決心回歸田園,只為在路邊看到一朵小小的藍色草花,如今想起來大概是鴨舌草的花罷!一朵小小的草花,猛烈地使我覺醒過來自我遺失之已深,給我那麼大的力量,掙脫羈繫著我那麼長久的機栝。」為了免於在人群中做著出賣自我、遺失自我的勾當;為了保有全部的完整自我、成為自我永遠的主體,作者以哲學的強烈思索,檢視「人」在「天地」間存在的位置。「我覺得這天地實在出奇地美,因思想著,人不應該只單獨寫成一個人字,人應該以這美麗的天地括弧寫成()字。」從文字造型的創意中可以看出,作者是具有強烈信念的人。

    本書以時間的週期作為全書的架構,分成三個章節〈初秋篇〉〈仲秋篇〉〈晚秋篇〉,共計三個月91篇日記。其中九月三十一日,作者寫道:「九月原本只有三十天,那來三十一日?但孔子既經推定出生於九月,九月就非大月不可,這是本日記有九月三十一日的緣由。」而真正的大月「十月」,卻只記載到三十日,間接解答這本以日記體第一人稱寫成的書,並非完全真實的生活實錄,應如作者自序說:「作者寫作《田園之秋》的動機,就是採取南臺灣的一角田園,盡個人可能有的筆力,一點一滴,一筆一劃,描繪出它的美,以期喚起全臺灣居民對土地的關切與愛護,如斯而已。」

    雖然事前不曾選擇,就在秋季剛到的同一日開始了這本田園日記,但作者說:「秋,本就合人喜愛;秋,緊接在炎夏之後來到,有誰能不愛?何況秋是成熟的季節,這田園裡的住民,更是愛秋過春了。」整個田園之秋,在作者筆下是澄澄的虛靜,再沒有夏日蒸蒸的溽熱,這是一年裏一段安詳的時節。

    書中的「我」是一名中年獨居的男子,既是農夫也是詩人,「不管世界怎樣地在改變,做為農人,守著過去的老傳統,還是神農時代的模式:兩甲旱田,一楹屋瓦,一頭牛,一條狗,一隻貓,一對雞。」人間也只有像我這樣置身在這晶瑩的晨野裡的人,纔配稱為詩人。」此外作者不斷分享知識份子勤於閱讀的生活,「在一盞孤燈下,把家裏的藏書,一本本一部部拿下來摸摸翻翻,看看書名和作者姓名,聞聞陳年的或新出的書香,便悠悠然的,有了陶情冶性之功。」對於這樣的生活在熹微曉空的鳥鳴聲中醒來,在幽幽靜夜的蟲吟聲中睡去,沒有疲勞感,沒有疲倦感,與動物們合組的一家六口的生活,平等安祥自在。

    黎巴嫩詩人紀伯倫說:「在靜寂中,你的心將知曉日與夜的秘密。」書中以優美的文筆、澄澈的心靈,精妙而細緻地描繪出一幅幅自然光色的美景:

    清晨的空氣,給朝陽透過,好像起了什麼物理化學作用,我得出去,像一尾魚游入一泓清泉,我得游進這空氣中。」

    連路都只單純的成了這片翡翠也似的大地的紋理,在靜靜反映著陽光的移轉,你說這片田野本身,那東邊的整條山嶺,以及覆蓋在這一切之上的天空,更是怎樣的光耀難擬了。」

    「向晚的西北風迎面拂來,一天的日光熱次第消退,清涼透骨。偶一擡頭,只見滿天披著一層灰雲,匀匀的、薄薄的、靜定的,像一匹久盟塵埃的絹繒,給人無限寧謐的柔和感。」

    作者善於意象的經營,在終日獨處的靈明世界裏,有一種特別的幽微情感,「整天下著小雨,小雨是令人喜愛的,屋瓦上的雨聲細碎得一點兒也不覺得嘈雜,而簷滴則淅瀝分明。一頁十數行的字,彷彿是一面簷留十數行的水滴,越發覺得窗外窗裏,渾然相應。滴了一整天的簷滴,翻了一整天的書。一整天下了幾公釐的雨?讀了幾公釐的字?」宛如一幅水泠泠的畫面上,有雨滴的垂落,也有濕了的字跡,氤氳漫漶而美妙,形成非常現代的抒情氛圍,實在令人著迷。

    十一月十七日,一場大概三、四秒鐘不到的「五更殘夢」,夢中的場景類似西式酒會,書中的「我」與穿著一襲水色輕紗禮服的美婦人脈脈相望,並非常奇幻地熱烈相擁,感受到愛情的磁力,「這夢中輕紗,使我第一次感到女性的溫柔,當然夢中婦人的優美品貌和伊脈脈的情愫以及輕紗水色乃是真正的動力。」相較於世間上的女人多數具有的愛都是刺目的大紅色,甚至紅到發了紫,且不是像輕紗觸人臉面,而像是一條繩索繞著男人的頸項,作者呼籲「真正的男女之愛,乃是對美的傾心,就像人們對自然美或藝術美的傾心一樣。」

    十月三十日,天將曙時做了一場奇夢,書中的「我」以凝重的表情注視著手捧的一塊撿拾來的台灣石圖,石圖上縱貫山脈有千年古木到處點綴,但絕大山坡都是光禿禿的。一下子手中台灣石圖的山谷溪流暴漲起來,洪水滾滾,夢境似一齣災難電影,在無數哀號驚心動魄的場面中,有人高呼大家站起來,勇敢地跟洪水頂鬪,待洪水退去,溪床露出五光十彩的晶體,整條溪床鋪滿了碎金、水晶及各種色澤的寶石,在眾人齊聲歡呼中,發現自己「手裡還好好兒捧著台灣石圖」。

    這是書中兩場清晰的夢境,「夢是唯一的真實」,作者藉由夢境真實傳達出對於台灣土地的憂慮與關愛,作者書中曾提出「人類的生存本能癌質化,或將導致萬物的滅絕,地球的毀滅」,而夢中的美好結局導源於人的自覺與齊心協力。不論是對自然的情感,對人類的情感,都應回歸一種素樸的傾心,對美的傾心。這兩場夢與國際大導演黑澤明的電影《夢》一般,有著洞見世事之後,存在哲學的訴求。

4.問題討論:

(1)如果有機會連續寫一個月的日記,你將以什麼主題來記錄自己的日常觀察或思

 考體悟?

(2)在你的成長歷程中,有過田園生活的經驗嗎?請試著與人分享。

(3)《田園之秋》一書中,充滿自然寫作的精采實例,請摘錄你所喜愛的段落,並

  說明理由。

(4)你如何描繪書中的「我」,你能想像他的外貌、個性、喜好,及特殊的人生態

 度嗎?

(5)作者筆下的田園生活,與陶淵明的世界有什麼共通的地方?

(6)如果遇到作者陳冠學先生,你想問他什麼問題?

5.延伸閱讀:

(1)《草葉集》     惠特曼      志文出版社

(2)《湖濱散記》   梭羅        志文出版社

(3)《四季隨筆》   喬治吉辛    志文出版社

(4)《訪草第一卷》 陳冠學      三民書局  

(5)《藍色的斷想》 陳冠學      三民書局

(6)《訪草第二卷》 陳冠學      三民書局  

(7)《沙郡年紀》   李奧帕德    天下文化 

(8)《溪畔天問》   安妮狄勒德  先覺出版社

6.作者相關資料:

    陳冠學,本名陳英俊,1934年生,台灣屏東縣新埤鄉人。1952年畢業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擔任過出版社編輯、中學教師等職,深具有傳統舊文人氣質,同時又具有現代知識份子參與的入世思想。70年代初,他毅然辭掉教職,重歸故鄉田園,晴耕雨讀,過清貧樂道的書生農夫生活。陳冠學曾精研中國古代思想,出版有《象形文字》、《莊子新傳》、《論語新注》、《莊子新注》、《莊子》等,成就頗可觀。他隱退田園後,也專注於台灣拓荒歷史和台語的研究,著有《老台灣》、《台語之古老與古典》等;《田園之秋》更為台灣文學史上最光彩燦爛的散文經典作,獲獎無數;筆鋒常帶摯愛這塊土地的一股熱情,叫人掩卷而久久心情激動。

評介人:北一女中陳美桂老師

相關檔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