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資料查詢 舊資料查詢 - 閱讀專區

【點閱數:1,530】

96年十二月好書導讀(1)

內容

96年度北一女中南適性高中職社區化國文科閱讀心得競賽

96年十二月好書導讀(1)

最糟也最棒的書店

1.書籍基本資料

    名:最糟也最棒的書店

    者:松浦弥太郎

    者:江明玉

    版:布克文化出版事業部

出版日期:20071

定價:220

2.本書大意

本書是「只工作,不上班」系列製作之一。作者松浦弥太郎在積累對自身處境真實性的諸多質疑之下,毅然中止了正統的求學生涯,轉而赴美旅行,透過異文化的生活體驗、近距離的觀察,以及大量而多元的閱讀,開始探索自身的特質,逐漸提升向來缺乏的自信以及安全感,如實地重塑迥異於日本文化的價值觀。在不斷地累積醞釀之下,開啟了行動書店的經營,藉此,不僅擴展了生活的領域,也拓寬了原本因正義感和單純的天真而窄化的視野。作者期許「每個拿到這本書的人,都能像他當初一樣,在心中點起一盞微微的希望之燈;或者像是在心底吹過一陣舒服的微風」。

本書可略分為四大部分:首先,由「什麼才是真實」與「什麼才是真正的自由」,寫出內在糾葛的困頓,也間接地揭發行動書店的工作形式;其次,談寫作與編輯,這是作者在成為「書商」之後漸次造就的兩項工作;爾後,綜合販售舊雜誌的豐富經驗,與實務編輯的敏銳感官,提出雜誌編輯的標準與創新;最終,深刻地論述「什麼是最糟最棒」,提出許多真實生活體驗的哲思。

全書涵蓋面廣,由內而外,既真實又具體的自我剖析,呈現適性而自由的態度,使「工作」和「上班」截然劃分,並自然地融合工作與生活。作者認為,所謂的「不上班地生活」,並不是從既有的選擇裡去選擇,而是自己去創造其他的選項;或者可以說是讓人感覺到「自由」,就算是上班,也可以保持獨立的狀態,這全然取決於面對的「態度」。

在《最糟也最棒的書店》一書裡,作者將如何結合工作與玩樂、開店的過程、「旅行書車」的概念,以及種種的創意等一一陳述,並闡述他對人生的細微體悟,諸如:「Second Birthday」、「接受孤獨」、「無所事事的效用」、「最糟也最棒」、「與神共生的意義」等等,均以淺顯而明晰的文字表達。凡是有興趣於松浦弥太郎等人所具體實踐的「不上班地生活」,抑或是期望在人生既定的進程之外,可以自由創造屬於自己「最糟也最棒」之路的人,以本書為首的系列出版,應足以提供許多值得參酌的可能面向。

3.寫作特色

本書以隨筆、札記的方式,探討切身之疑難,看似輕鬆的筆觸,卻在在觸涉嚴肅的自我面對的課題,任何於生命階段中的細微以至鉅大的轉變,實則是內在堅持的如實呈顯,在決力截斷、割捨既有的安妥之後,似乎才正踏上豐盈而喜悅的另一境地。

閱讀一本書,可以很輕鬆而單純;也可以嚴肅而精細。在松浦弥太郎力求簡單而確實的寫作原則下,以一位「書商」的身分不談「獲利」只談書籍和雜誌,自是不足為奇;但若所談的不只是書,卻擴及生活與工作的態度和理念,便已昭示可以任意游走於輕鬆或嚴肅、單純或精細的兩界自由,悉聽讀者隨性取決。

當一個人在尋找何謂「真實」,而這又是他心中所堅持的力量,必然會產生許多衝突;當一個人為了所保有某個不可違背的信念,卻又與普世的價值不相容時,也勢必會倍感挫折。屆此,身為學生,「休學」似乎是必然之途,因為,唯有離開觀念衝突的現狀,才有「歸零」、「重整」的可能。

在主流價值中,「休學」仍帶有汙名的色彩;書店要打破熟悉而既定的模式,也是不易突破的「另類」演出,行走於體制外,確實需要更多的勇氣與自信,但越是深層地檢視,越是選擇人煙稀少的小徑,越難以擁有必備的勇氣與自信。

作者回憶十幾歲離開校園時的心情,感覺自己「老是處在社會低層的環境,終究是非常辛苦的,感覺就像是舔著地面,從底下往上看的心情……沒人肯理會,完全是被眾人疏離的感覺。」但在多次往來美日期間,將學習的領域延伸再延伸,對象擴大再擴大。一旦所知多累積一點,相對地,安全感便增加一些。即使由對應的人身上,從打招呼的方式、禮儀、品味,以及如何辨識物項的好壞,也能學習各式各樣的事情。並且也體驗了最高級的東西,從生活、玩樂、飲食,到一切以前所不知道的世界。藉此,發現自己喜愛多看、比價、探測價值的興趣,和擅長找東西的特質,從而開發舊雜誌與書籍的嶄新價值和利益,創設了看似最糟卻也最棒的書店,也從中找到自己存在的價值。逐漸地,由經營書店再投入編輯和寫作之列,而這些多元的身分,也已然成為表現自我的最佳方式。

本書最深刻的部分,在於對「最糟也最棒」的闡釋。作者在青春期讀到高村光太郎的詩作「最糟也最棒的路」時,有種強烈得到「救贖」的感覺,並啟發其重新面對自我的可能,最終發現,人在最能放鬆,或是最能做自己的時候,才是最符合「最糟也最棒」的狀態。爾後,在暫停所謂「正常追尋」後的「無所事事」時期,內心有很強烈的不安全感,但正因為沒有逃避、放棄如此真實的自己,所以才能讓當時所看、所想的一切,在日後都轉成莫大的助力,而有意想不到的收穫。此外,他深刻地感受到,透過人類強大的「思考」力量,就算正面臨著困境,只要能夠積極思考,也能讓情況好轉;更因為能夠坦然接受的心態,而在無形中成為確認自己現狀是否適切的機會,同時也擴展了自我的各種可能性。

作者始終認為,即使最後得到的結果有所偏差也無妨,但是生存方式卻不容絲毫的偏差,最重要的,是如何在「最糟」與「最棒」之間取得平衡,倘能發揮最糟之處所具有的最大魅力,盡量加強優質的部分,便可以創造出更好的狀態。

凡此種種,本書所揭櫫的處世態度和方法,在競爭激烈、事事要求完美的主流聲浪之下,儼然是觀念上的一大衝擊。作者冷靜地指陳「完美」存在的荒謬,字裡行間沒有批判和責難,有的盡是平靜安適、用心面對的堅持,作者淡淡地說,希望自己「能好好珍惜那個能自然地接受缺陷的自己,並在最糟與最棒之間取得平衡。」在現今凡事強調效率、成就,一味盲從、瘋狂掠奪的社會風氣裡,這類看似背道而馳,未能全然與時代吻合的作法,卻無疑已另闢出一片桃花源,留待有心人士去尋幽探訪。

4.問題討論

1)什麼是真正的「自由」?「自由」與「放任」又該如何區別?

2)你如何詮釋「最糟卻又最棒」?請就切身經驗舉例說明。

3)你認為什麼才是「真實」?當真實與現實衝突時,你將如何面對?

4)你如何激發自己的創意?又將如何發揮創意?

5)如果能夠不上班地生活,你將選擇什麼樣的工作?

5.延伸閱讀

1)穿著minä去旅行  皆川明

2)設計 × 咖啡  相原一雅

3)時尚設計師的言語.心.夢想  服田春美

4)我們生活的風景  中原慎一郎

5)尋找幸運星  蜷川實花

6雷蒙.夢果(Raymond Mungo)《如何不上班地生活》

7高村光太郎(詩集)   高村光太郎

8)亨利.米勒(Henry Miler)《北迴歸線》(Tropic of Cancer

9)傑克.凱魯亞克(Jack Kerouac)《旅途上》(On the Road

10)松浦弥太郎《本業失格》

6.作者相關資料

松浦弥太郎 Matsuura Yataro,書商、作家。1985年東京出生。1992年成立販賣舊雜誌和專業書籍的「m&co. booksellers」。1994年於赤坂「Huckleberry」內設置書店。1997年將店面遷移至中黑目。2002年創立以兩噸重貨車為載具的行動書店「m&co. traveling booksellers」。2002年於中黑目與「GENERAL RESEARCH」的創辦人暨設計師小林節正共同開設「COW BOOKS」。作者期望這間書店能成為社區的心臟,深耕於每個居民心中,甚至能代代傳承給有心經營,且能延續書店核心價值的人。2003年於南青山「Dragonfly CAFE」內開設「COW BOOKS」二號店。2007年起接任日本老牌生活雜誌《暮しの手帖》總編輯。著作包括《最糟也最棒的書店》、《松浦弥太郎隨筆——口哨三明治》、《口哨目錄》等書。

評介人:北一女中教師  張惠淑

96年十二月好書導讀(2)

不願面對的真相

1.書籍基本資料:

  名:《不願面對的真相》

  者:愛爾.高爾(Al Gore

  者:張瓊懿、欒欣

出版社:商周

出版日期:2007

  別:自然科學類
  價:650

2.本書大意

高爾先生從2000年開始,以地球環境為中心目標巡迴各地演講,和人分享他對這議題所收集的材料。本書是他為演講所準備的素材與反思,綜合全球各地的氣候證據,針對大氣暖化的科學研究做了很白話的詮釋。本書在兩大軸線上發展,科學方面把暖化現象的原理和科學研究的過程,透過嚴謹精確的觀測與紀錄,以對比的照片和詳盡的圖片來解說。然而氣候變遷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在發現地球變遷的過程中,高爾同時也以個人經歷反思該如何行動,因之不斷穿插幾則個人經歷的故事,在在提醒我們在十字路口當做抉擇。他在本書極力勸說全球不能再「躊躇因循、折衷敷衍、以慰藉粉飾太平」,他個人抱著傳教士般熱忱為此議題付出努力,鼓吹國際的共同合作,書末並提出許多許多可為的行動,倡議人人行動來挽救全球共同的環境。

3.寫作特色

高爾先生對全球環境變遷這議題的關心超過三十年,2005年在一場洛杉磯的演講聚會中,接觸製作《不願面對的真相》影片的團隊,演講內容製成的同名電影獲得奧斯卡的肯定,演講、電影及本書並使高爾先生贏得2007年諾貝爾和平獎。

這些年來我們習慣接受媒體對全球變遷的報導,再聳動的標題也難激起我們麻木的知覺。因此不論是誰來說這故事,多數人的反應是懷疑、猶豫、不知如何取捨。「真的嗎?」「不是也有人反對那樣說……」。在我們的教育過程中,只看答案,而少有機會讓我們從整件事情是最終如何獲得結論的,如果不知道研究方法以及獲取結論的過程,如何去檢驗最後的結論呢?

這本書和電影不同,看電影的思維是被快速帶動的,但閱讀圖文,可以隨時停下,回頭翻前翻後地閱讀,讓人有更多澄清的對照。讀這本書,你不能很快跳到結論,你必須有耐性地想,停下來做對照,去反覆看事情之間的相關性。在這些圖表和數據中解讀大自然本身,不再只問誰對誰錯,不是只為了要不要接受答案,我們必須謙卑地去想自我對全球真實的認識有多深刻?有多少把握?

大氣圈是地球系統中最薄弱、慣性最小、最容易受影響的層圈。大氣在短短一週左右,可以飄浮飛越全球,不論是溫室氣體、懸浮氣膠、污染組成,都不會在國界交會處逗留停下。大氣同時兼受所有地球系統的影響,黑潮不來我們的海岸,恆春難保四季如春。地表鋪滿道路建築,這塊土地便將孤立成熱島。要面對環境問題,我們就必須檢視所有複雜的關係。在台灣受限於媒體偏好及自然環境的狹隘,對於全球冰圈的變化相當陌生,本書在冰圈方面的著墨有相當大的篇幅,強調地球『冰圈』的急遽變化,是目前其他中文資料無從獲得的。

全球暖化的問題如果只針對科學發現的現象本身,將是生冷而嚴苛的事實。但是發生在我們共同生活的地球上,我們呼吸、優游其中,每一吋肌膚都感受它的舞動,不能不慎重面對全球暖化引發的危機。本書不僅說明地球變暖的事實、趨勢、變遷速率,同時也涉及個人可以如何改變的行動,兩個面向交會,是一本腳踏實地去看真相問題和長謀行動的指引。誠如高爾一在強調的「我們已經擁有著手解決氣候危機所需的一切條件,唯一可能缺少的,大概就是採取行動的決心了」。

4.問題討論

1)全球暖化的問題直指大氣的溫室氣體,特別是二氧化碳濃度的無情攀升。近代直接從大氣測量二氧化碳含量的觀測始於哪一年?從那年到現在,二氧化碳的濃度改變了多少?

2)二氧化碳濃度每年總會規律地上升、繼而下降,每年都是這樣明顯的規律起落,可以如何解釋呢?

3高爾先生引用地球過去氣溫與二氧化碳含量紀錄的來詮釋,因而堅定地相信二化碳和地球的氣溫有絕對密切的相關性,請詳細說明地球過去的氣溫與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的關係,是如何獲得的?當年的大氣溫度和二氧化碳是如何被記錄下來的?

4)影響氣候系統的因素很多,除了受到大氣中溫室氣體含量影響之外,冰對陽光的反射(反照率)減弱了地表能夠接收的陽光;相對來說大量冰川的消逝會使地表有更多機會加熱,但事情不僅這樣單純改變,融冰對海面溫度及全球海流循環的改變,可能使整個狀況發生急遽而不可預料的轉變。請說明全球海洋輸送帶在氣候變遷上的重要性。

5)冰圈的消逝改變了科學家對全球暖化的態度,不論是陸地上山谷冰川或是極區的巨大冰帽都很戲劇性的縮短消失了。南極拉森冰棚()可以迅速在一個月左右完全崩解,令科學家震驚,也讓我們不得不警惕海平面上升的速率可能比我們想像的要快許多。請您針對海平面上升,提出三到五個人類應如何因應的具體建議。

6)本書的作者提到他最敬愛的老師--羅傑.芮維爾教授對他的影響,請你說說作者個人對你有沒有類似的影響?或是你的老師、你身邊的典範人物,哪一位人士對你也有這樣的啟示?

5.延伸閱讀

(1)是你,製造了天氣:全球暖化/提姆.富蘭納瑞著林雨蒨譯。(2007高寶出版)。

(2)迎向低碳能源時代科學人雜誌200610月號

(3)太陽房子/胡湘玲著(2006天下出版)

(4)作者相關著作

Gore, Al (2007). The Assault on Reason. New York: Penguin. ISBN 1594201226. 

Gore, Al (2006). An Inconvenient Truth: The Planetary Emergency of Global Warming and What We can do about it. New York: Rodale Books. ISBN 1594865671. 

Gore, Al (2002). Joined at the Heart: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American Family. ISBN 0805074503. 

Gore, Al (2002). The Spirit of Family. ISBN 0805068945. 

Gore, Al (2001). From Red Tape to Results: Creating a Government That Works Better and Costs Less. ISBN 158963571X. 

Gore, Al (1998). Common Sense Government: Works Better & Costs Less: National Performance Review (3rd Report). ISBN 0788139088. 

Gore, Al (1997). Businesslike Government: lessons learned from America's best companies. ISBN 0788170538. 

Gore, Al (1992). Earth in the Balance: Forging a New Common Purpose. Earthscan. ISBN 0618056645. 

6.作者相關資料:

  高爾,1948331日出生於美國田納西州一個政治世家,1969年畢業於哈佛大學。美國第45屆副總統,是柯林頓總統的搭檔(1993-2000)。他是一位熱情的環境行動家,因其全力對全球喚醒環境行動的意識,2007年與IPCC共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章,在其個人網站上高爾表示將獎學金全數(大約美金75)捐給他所創辦的環保教育組織(Alliance for Climate Protection高爾在副總統任內提出著名的資訊高速網路(Information superhighway)和數據地球(Digital Earth),引發資訊技術革命,也間接促成了今日的Google Erath目前是蘋果公司董事會成員。

評介人:北一女中  吳育雅老師

相關檔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