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資料查詢 舊資料查詢 - 閱讀專區

【點閱數:878】

紅花仔布當道 吳清桂寫台灣情

內容

紅花仔布當道 吳清桂寫台灣情

  • 2010-03-15
  • 中國時報
  • 【吳垠慧/台北報導】
 左為新臺風工作室負責人張文設計的紅布花鼓娃娃(陳麒全攝)。

 左為新臺風工作室負責人張文設計的紅布花鼓娃娃(陳麒全攝)。

      很多人小時候都曾擁著「紅花仔布」棉被入眠,「紅吱吱」的艷麗花布上,牡丹、菊花囂張華美的綻放,成為台灣人成長過程重要的記憶。「紅花仔布」一度淡 出,近來又在懷舊風潮引動下,受到人們關注。吳清桂的《收藏台灣最美麗的情感與記憶:台灣花布》,娓娓道來台灣「紅花仔布」半世紀來的興衰。

     曾任第二屆國代的吳清桂,近年來投入「紅花仔布」的研究整理。吳清桂二○○五年籌辦「台灣紅.台灣衫」服裝秀,結識年輕設計師曾天佑,當時曾天佑將「紅花仔布」圖樣與現代設計拼貼,相當醒目。「當時我發現,這些以前用來作被單套、俗擱有力的紅花仔布,好像有很多故事可說。」

     辦過服裝秀 一心想為它說故事

     這場服裝秀讓吳清桂一頭栽入「紅花仔布」的世界。她開始整理、分類花布圖案,二○○八年出版工具書《台灣的設計寶庫:傳統花布圖樣 150》,之後更進行花布的田野調查,拜訪老布莊、批發商和印染廠。新書《台灣花布》中,她梳理了花布與台灣人間的「布縷情緣」,也公開花布製作和印染過 程,並收錄私人收藏、絕版品和目前在市場流通的花布圖樣高達兩百多種。

     「我想把大家視為理所當然、從未深入思考的花布,變成學問。」她說,「拍攝這些花布的過程,每一塊花布都經過我親手燙熨,留著我的情感和痕跡。」

     出身高雄的吳清桂回憶起童年的被單套、嬰孩背巾、包裝伴手禮的四角「包袱巾」,都是紅花仔布做成。一九五○年代台灣接受美援棉絲配給,紡織業興起,市面上對寢飾的需求大增。台灣廠商前往日本取經並帶回布樣,廠商依照日本花布圖樣找畫工臨摹,刻製模板後,交給印染廠生產,形成一股風潮。

     富貴牡丹花 民眾期待環境改善

     「紅花仔布」的花樣,多是象徵富貴華麗的牡丹花,但地處亞熱帶的台灣氣候其實不適合牡丹生長,吳清桂表示,台灣人的「牡丹情結」主要是受到喜愛牡丹的中國和日本人所影響。

     「一九五○、六○年代的台灣社會物資匱乏,人們生活貧困,紅花仔布的牡丹花艷麗色彩帶出來的幸福、富貴意涵,正好符合了台灣社會對環境改善的期待。」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