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資料查詢 舊資料查詢 - 閱讀專區

【點閱數:799】

日記揭露赤裸情慾 桑塔格重生

內容
  • 中國時報2010-04-05
  • 【林欣誼/台北報導】

      被譽為「美國最聰明的女人」的作家與思想家蘇珊.桑塔格(Susan Sontag),與癌症奮戰多年後,二○○四年因血癌病逝於紐約。在她七十一年的生涯中,除了出版《反詮釋》、《論攝影》、《疾病的隱喻》等學術經典及小 說、劇本,她的臥房衣櫥裡,還留下了多達上百本的札記與日記。

     桑塔格從少女至臨終前幾年,一直維持寫日記的習慣,並把這些日記與她的私人紀念物一起珍藏在大衣櫥中。直到二○○八年,她的兒子大衛.瑞 夫(David Rieff)將她第一批、從十四歲至卅一歲(一九四七至六四年)的日記編輯出版,才讓外界首度窺見這位重量級學者私密的一面。這部長達十三萬餘字的日記 《重生:桑塔格日記第一冊》五月將在台出版。

     重量級學者 十六歲初嚐同性戀

     長年來,桑塔格樹立了尖銳批判、冷靜獨立的強悍形象,在日記中可以見到,她心中除了對知識有著強烈渴望,更有著愛情的跌跌撞撞、對身體的不安,以及情慾的熾烈難擋。瑞夫說,「字字句句都是她為自己而寫。」

     她十六歲時日記中寫著:「一想到和男人有肉體關係,我只有羞辱墮落的感覺。」同年,她便展開了她與女孩茲沃鈴(Harriet Sohmers Zwerling)的同性初戀。她描述「她一和我做愛,我就銷魂蝕骨…緊繃的每個地方,包括抽痛的胃部深處,在與她身軀的拉扯間,在她壓著我的重量下,全 都釋放了。」

     肯定雙性戀 離婚與茲沃鈴同居

     她發現自己不再因情慾而否定自己:「感謝上帝!雙性戀是人類最圓滿的表現。」也曾寫下:「有些男人從未有高潮,他們只是麻木地射精。」或「性高潮讓我整個心思聚焦,我開始渴望寫作。」

     桑塔十七歲時便與大學校內老師菲利普.瑞夫(Philip Rieff)閃電結婚,育有一子大衛.瑞夫。但她自覺在婚姻中「承受了個性喪失的痛苦」,認為丈夫「膽怯、善感、沒精打采」,八年後離婚。此時她從英國牛津大學轉往巴黎大學深造。

     稱讚《魔山》 是每人必讀的好書

     巴黎歲月是她生命最重要的一段時光。她在巴黎與茲沃鈴重遇、同居,分手後則和茲沃鈴的前情人、劇作家佛妮絲(Maria Irene Fornes)相戀,但不安全感時常來襲。心慌意亂的她寫下了「她不再愛我,不再迎向我。她眼神空洞,她放手了」。

     除了赤裸的情慾,桑塔格也常紀錄讀書心得,例如她稱讚托馬斯.曼的《魔山》是每人一生必讀的書。大學時,她曾質疑為何要埋首學術生涯,「找些冷僻主題寫幾篇論文,熬到六十歲,然後成為又老又醜,但受人敬重的專任教授。為何我的人生要這麼過?」

出版母親日記 瑞夫歷經掙扎

  • 中國時報2010-04-05
  • 【林欣誼/台北報導】

      蘇珊.桑塔格一九三三年出生於美國紐約,成長於亞利桑那州,芝加哥大學、哈佛大學哲學研究所畢業。她在六○年代推出《反詮釋》後聲名大噪,活躍於紐約文 壇,筆鋒所及包括哲學、符號學、電影、攝影至當代流行音樂,充滿批判與灼見。她除了是評論思想家,也曾創作小說、劇本,執導電影與舞台劇等等。桑塔格與西 蒙.波娃、漢娜.鄂蘭並列為廿世紀最重要的三位女性知識分子。

     桑塔格有過多段異性、同性戀情,其中最受矚目的為她與知名女攝影家萊柏維茲(Annie Leibovitz)長達卅多年的情侶關係。

     桑塔格的獨子大衛.瑞夫為作家,長期擔任桑塔格的編輯。他坦言,出版母親的日記是一個掙扎的決定,「唯一確定的是,這不是一本她會出版的書。」

     但因桑塔格曾與加州大學圖書館協議,她亡故後將把所有日記、手稿送給對方保存。因此最後瑞夫決定,與其日後由別人出版,不如他自己著手編輯。「雖然我會讀到很多我寧願不知道也不想讓別人看見的東西,但這卻是可以公平描述我母親唯一的方式。」

     他在《重生》的前言說,閱讀這些日記時,他總是在心中焦急大喊:「別這樣做」、「別這麼苛待自己」、「小心那女人,她不是真的愛妳。」但戲已演出,主角已謝幕,「徒留的只有我的痛苦和野心。」

     同時,他也從日記感受到母親年少時渴望闖出一片天的雄心壯志,因此他除了隱去太露骨的、可能冒犯別人的內容,希望能呈現出母親堅決活出自我的年輕面貌,「我把書取名為《重生》的理由正是如此。」

     瑞夫曾在喪母之痛後,出版桑塔格的回憶錄《泳遊死亡之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