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資料查詢 舊資料查詢 - 閱讀專區

【點閱數:748】

高行健談華文文學 倡普世性寫作

內容
  • 中國時報2010-04-18
  • 【林欣誼、黃文杰/台北報導】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高行健昨天在台大演講,台灣作家好友馬森笑說,當年引薦高行健的代表作《靈山》給台灣出版社出版,結果嚴重滯銷。高行健接著自嘲:「據說第一年在台灣只賣了九十六本,第二年賣到一百九十六本,其中還有我自己買的五十本。」直到二○○○年他獲得諾貝爾獎的消息傳出後,《靈山》竟一夕間賣出十萬本,出版社忙著加印,過程非常戲劇化。

     身為旅外華人作家,高行健的寫作狀態比國內作家相對自由許多,不過談到廿一世紀的華文文學,他仍強調若說文學有其「病痛」,首先便來自於 政治壓迫,其次是作家自己內在意識形態的影響,也就是對國家與民族的「認同」。他認為,文學純然是個人對世界的發言,「一個好的作家不必要作一個民族文化 的衛道者,而是創造者。」

     既然寫作要拋開文化認同,高行健提出「普世性寫作」,強調一個當代作家的文化素養不僅來自於本民族,同時也大量吸收其他民族、甚至全人類的文化;相反地,若強調「中國文學」、「台灣文學」等地域性,反而是作家對自己的設限。

     高行健昨日也受邀至元智大學,獲頒「元智大學桂冠文學家獎」,並種植桂冠樹在元智桂冠園。

     高行健提到自己生命充滿著奇蹟,遠從法國返回台灣,與好友們一起種樹攜手灌溉文學園地,在夢中恐怕都難有如此美好景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