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資料查詢 舊資料查詢 - 閱讀專區

【點閱數:914】

全台第一份 《台北平安報》 報平安給遊民

內容

2010-05-10 中國時報 【高有智/專題報導】
 
     「我們把過去被認為的藏污納垢變成了臥虎藏龍!」被台北萬華一帶遊民稱呼「楊老大」的楊運生,七年前擔任萬華社服中心約聘社工員時,找了遊民朋友創立了全台第一份,也是當時唯一的遊民刊物《台北平安報》,讓遊民也能透過刊物表達自己的心聲,並挖掘許多不為人知的「犀利哥」或「犀利姊」故事,顛覆外界對遊民的刻板印象。

     楊運生拿出珍藏的各期《台北平安報》,從早期的A4大小單色列印,一直到彩色印刷,在缺錢、缺人的窘困情況下,楊運生始終甘之如飴,「要改變遊民處境真得不容易,社工員經常都是充滿挫折,但透過刊物,找到了另一種成就感,也看見了遊民的另一個世界!」

     世新編採科畢業的他,曾經擔任過慈濟電視台的攝影記者,一次隨慈濟人遠赴中國青康藏高原義診時,自己深受高山症所苦,看到師兄師姐儘管疲憊不堪,依舊歡喜服務,當下決定想要從事直接服務助人的工作。楊運生懷抱無比熱情,成為台北市第一個外展的社工員,他肩負的超級任務就是負責「安頓」遊民。

     在街頭服務過程,有苦有樂,總能第一手看到人們鄙夷和不瞭解遊民的態度。楊運生因緣巧合赴日參加亞洲遊民會議,看到日本團體推動遊民刊物《路情》,刺激他實踐台灣第一份遊民刊物的夢想。

     《台北平安報》是月刊,每個月所發出的份數約三百五十份,固定有四塊版面,除了固定發布義診、義剪、洗澡地點與防止詐騙等訊息,他也向遊民徵稿,意外挖掘許多「高人」。

     當時遊民漫畫家「泊仔」一肩挑起插畫、美編重任,之前他曾在廣告公司上班,還曾在皇冠出版社出過「蜀山劍俠」武俠漫畫;女遊民阿英姊從美國留學回來,當過雜誌社翻譯與高中英文老師,初期協助翻譯工作,不過,最後卻又不知流浪到何處;遊民詩人「阿寶」也寫過一首打油詩,還有遊民投稿自己就醫住院的故事,寫下「有伴真好」的心情點滴。

     「平安報,就是希望能報平安給遊民,」如今卸下了社工員角色,楊運生依舊懷念前後兩年的辦報時光。透過送便當等方式夾報贈閱,官方主辦的《台北平安報》跨出了遊民書寫的第一步,雖然閱讀率不高,委外經營後仍因經費不足等原因喊停,但已為萬華遊民留下難以磨滅的回憶。

新聞辭典-街頭刊物
2010-05-10 中國時報 【整理/高有智】
 
     根據統計,目前全球共有一五○種街頭刊物(Street Paper),世界上最早的流浪漢刊物出現在一九二七年的斯圖加特,街報的最早的想法源自一七八○年代末的美國,《Street News》在一九八九年紐約出現,兩年後,英國《The Big Issue》發揚光大,目前成為國際性刊物。

     部分街報提倡遊民書寫,反映遊民心聲,刊登許多遊民的生活資訊與福利資訊,費用大都由公部門補助或對外募款。

     英國TBI則創造社會企業模式,幫助過二五○○名無家可歸街友,目前每周發行,發行量約十三萬六千份,每本售價一.七英鎊(約台幣八十一元),遊民以半價批貨,販賣所得全歸遊民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