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資料查詢 舊資料查詢 - 閱讀專區

【點閱數:1,373】

曹瑞原拍倪亞達 感覺袁哲生相隨

內容
* 2010-05-27
    * 中國時報
    * 【邱祖胤/專訪】
     作家袁哲生在二○○四年自殺過世,他生前一直是深受文壇期待的作家,作品經常描寫鄉土、靈異,黑色幽默中又帶著哀傷。描寫小男孩與狗的《倪亞達》系列可說是他最樂觀的一部小說。以《孽子》、《孤戀花》等改編自文學作品電視劇聞名的導演曹瑞原,如今將《倪亞達》拍攝成為庶民喜劇。

     「這是袁哲生最快樂的一部小說,我在修劇本、改劇本及拍攝過程中,可以感覺到他在我身邊。」曹瑞原說:「拍這部戲有三個原因,一,我喜歡狗,二,為了袁哲生,三,我覺得曹瑞原應該要改變。」

     生動批判政治社會 故事有想像力

     《倪亞達》描述十歲男孩面對充滿挫折的環境,卻能在狗兒的相伴下樂觀活下去,故事貼近五、六○年代中下階層的生活。曹瑞原表示,袁哲生的故事充滿想像力,對政治社會的批判生動又令人發噱,「有種歡樂,又有一種袁式淡淡的哀傷。」即便在喜劇成分較高的《倪亞達》,還是夾雜著這種哀傷。「這個小孩遭遇坎坷,卻總能用自己的方式找到快樂。」

     其實曹瑞原與袁哲生只見過三次面。第一次是一九九九年,曹瑞原讀完袁哲生的《秀才的手錶》,衝動地打電話給他想認識他。「其實我只想跟他說,你的作品好棒。不過讚美的話,大概五分鐘就說完了。」接下來的一個小時,兩人各自抽兩包菸就結束了。

     袁過世前交付作品 被衰小孩打動

     第二次見面則是二○○一年曹瑞原剛拍完《孽子》,時任《FHM男人幫》雜誌副總編輯的袁哲生安排訪問。工作結束後,兩人坐下來,一聊數小時。「這時男人和男人間的感覺就有了!」

     最後一次則在二○○四年。曹瑞原在工作地點附近的路上,坐在車內,見到袁哲生迎面而來,搖下車窗打招呼,原來袁哲生就是要來找他。他把一整袋書交給曹瑞原,要他看,說完馬上離開。不久後曹瑞原聽到袁哲生自殺的消息。

     前年曹瑞原尋找新題材,一一閱讀袁哲生過世前交給他的那袋作品,被《倪亞達》那個衰小孩及小狗打動。透過作家愛亞,他與袁哲生遺孀聯繫,取得改拍電視劇的版權。他特別喜歡《倪亞達》中小孩與狗的關係,因為他從小就跟狗在一起。夏天燥熱的午後,他跟狗在鄉間閒逛,最後來到校園。他在樹下發呆,狗在一旁打旽,這就是他童年的寫照。

     男孩與狗如童年寫照 改編電視劇

     「我家以前養十多條狼狗,愛狗的爸爸還照著日文書籍養狗,非常奢侈。」曹瑞原生在彰化縣員林鎮,父親在地政事務所上班,母親是老師,他是家中老么,上頭有三個姊姊。父親每次下班都帶一大袋牛肉回家煮,香味四溢,是給狗吃的。「爸爸每天還會餵狗吃維他命丸,我們幾個小孩還吃不到呢。」

     曹瑞原的父親煮咖啡、聽古典樂,假日帶著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孩子到鎮上看電影。他六歲時父親罹患大腸癌過世,母親獨力撫養小孩,家中的狗也只留下兩條。養狗任務落到他身上,狗成為他的童年伴侶。

     「我喜歡狗的純真、純粹,在你的面前完全沒有虛假。」有些祕密也只有狗兒能與他分享。他國小時暗戀班上一個女生,有次下課後,在狗兒相伴下壯膽回教室,坐在那女孩的坐位上,感受女孩餘溫,偷翻她的抽屜,「結果翻出一堆她擤過鼻涕的衛生紙!」

文壇遺憾 袁哲生黑色幽默見哀傷
【林欣誼/台北報導】
     作家愛亞曾說,袁哲生的小說「讓人讀到爆笑的同時,流下淚來;有時覺得揪心的痛,卻還是在笑。」張大春也認為袁哲生具有大師潛力。但備受期待的他卻在二○○四年、卅八歲時結束自己生命,距離同輩作家友人黃國峻自殺僅半年。

     袁哲生一九六六年出生,他的作品常描述鄉土、神鬼、靈魂。如〈秀才的手錶〉描寫外公外婆故鄉「燒水溝」中的庶民面貌,而〈時計鬼〉描寫來到人間的時計鬼,任務是找到村子裡唯一有手錶的人,把他的靈魂帶走。袁哲生擅長以自嘲式的黑色幽默風格寫作,幽默中卻流露哀傷。袁哲生曾多次獲文學獎,著有《靜止在樹上的羊》、《寂寞的遊戲》、《秀才的手錶》等。

     在《倪亞達》中,袁哲生則展現他冷面笑匠的一面,整個系列包括了《倪亞達─真是令人不屑!》、《倪亞達臉紅了》、《倪亞達fun暑假》、《倪亞達黑白切》四書,以日記體寫十二歲單親男孩倪亞達,如何以樂觀童真來面對成人世界的現實荒謬,還有家庭與校園的苦悶。筆調辛辣、頑皮,笑料百出。

     袁哲生曾自述他創作《倪亞達》是因為「窮開心」,因為小時候家裡很窮,自己常會找一些不花錢的開心方式,當作心理補償。

     寶瓶出版社朱亞君曾說,書中成長於寂寞家庭的倪亞達,其實帶有袁哲生自己的影子,「不管發生任何狀況、情況再怎麼壞,他都會在書中保護倪亞達,不讓他受到一點點傷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