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資料查詢 舊資料查詢 - 閱讀專區

【點閱數:933】

世界書房-財經小說 金融風暴大贏家

內容
* 2010-05-30
    *中國時報 新聞速報
    * 【郭光宇】

     股市直直落,金融小說卻趁勢崛起。爾虞我詐的財經小說,抖出華爾

街的內幕故事,不論是影射或反省,多少帶著一點勸世的意味。

     連環股災潮來潮往,果然有不少裸泳客被沖刷得現出原形。不過,說

出這句話的巴菲特畢竟是個古意人,想一裸出頭天的人,並不在少數。其

中一些人寫下了自己的觀察,他們的吸睛大法,不是爆料就是自爆;他們

寫的是爾虞我詐的財經小說。

     >>財經故事,歷史悠久

     其實從以物易物開始,就有說不完的財經故事。哲學之父泰利斯預測

到橄欖豐收,事先搜羅了所有的搾油器,屆時再高價出租,證明了哲學家

不是不會賺錢,不為而己。只是很少人發現,哲學之父居然也是期貨之父



     至於中古世紀那些匪夷所思的宗教戰爭,本質上幾乎都是利益之爭。

到了殖民主義風起雲湧,投機之風也開始全球化。著名的「鬱金香狂熱」

和「南海公司泡沫」,不但不曾澆滅投資熱情,反而為資本主義增添了不

少傳奇色彩。大仲馬還寫了一本《黑色鬱金香》(方向),津津樂道當時

的恐慌盛況。巴爾扎克、狄更斯、左拉、康拉德這幾位全方位的文豪,都

有財經小說傳世,由此可見這種文類的潛力。

     >>泡沫崩盤,金融小說崛起

     放眼20世紀的出版界,理財書也許是最默默耕耘,也最有實力的一環

。好一點的財經書籍,差不多就是暢銷保證了,因為這裡販售的,正是讀

者自己的夢想。

     美國20年代的經濟泡沫,影響所及,改變了整整一代人的政治信念。

各種意識形態僵持對峙的結果,甚至間接促成了二次大戰。吊詭的是,美

國也因戰得利,一躍而成為前所未見的超強。艾茵.蘭德的《阿特拉斯聳聳

肩》(太陽社),可能是最能從資本主義內部去思考道義問題的小說。

     膾炙人口的《股票作手回憶錄》(寰宇),記錄當年投資客傑西.李佛

摩的廝殺生涯,最終難逃自殺一途。到了90年代,科技業啟動多頭行情,

又讓這本真槍實彈的教戰手冊起死回生。而當時日本的地價泡沫,也迅速

捧出像高杉良(《金融腐蝕列島》,上海譯文)或幸田真音(《避險》,

經濟新潮社)這樣的專業財經小說家。

     >>千禧年後,全面井噴

     早在80年代,驚悚作家詹姆斯.派特森便寫了一本《黑市》:恐怖團體

炸毀了華爾街的大廈,引發全球金融恐慌,預言了日後的911。除了充當這

樣的科幻設定之外,財經小說的寫作企圖,不外影射或反省。而這兩者,

終於在這一波的金融風暴中完美結合。從此,華爾街的內幕故事一本接一

本,不少作者正是之前不可一世的金融新貴。

     就拿最近出版的幾本小說為例,接手續寫007續集的英國作家塞巴斯欽.

佛克斯,在新作《12月的一個星期》中,大開避險基金和基本教義派的玩

笑,諷刺英倫的文化現象。他的同胞石川哲也,下個月即將推出《我如何

造成信用緊縮》(How I Caused the Credit Crunch),書名一聽就像懺悔錄。

牛津畢業的石川曾轉戰各大投資銀行,後來被摩根史坦利裁員。他在書中

剖析衍生性金融商品的設計和銷售內情,雖然有點把問題推回給了財經體

制,不過能以小說為之,也算用心良苦。

     越過大西洋,曾入圍普立茲獎的哈斯雷(Adam Haslett)交出了《大西

洋聯盟》(Union Atlantic),讓野心勃勃的銀行家與退休的歷史老師為了爭

地而對質,審視投資行為所引起的種種爭議。新銳劇作家普芮伯(Lucy

Prebble)的《安隆》(Enron),則以這家公司聲名狼藉的崛起和衰亡為藍

本,寫出了一齣結合古典悲劇和諷刺劇的道德寓言。各地的劇團和製片,

開始摩拳擦掌了。

     比起其他財經書,財經小說總是多了那麼一點勸世的意味。如今,勸

世也成了諷刺。小說家和讀者,顯然都更能體諒股海人生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