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資料查詢 舊資料查詢 - 閱讀專區

【點閱數:834】

馬奎斯的一生--為說故事而活

內容
* 2010-05-30
    * 中國時報新聞速報
    * 【伍軒宏 (政大英文系講師)】
     在死前某一天,瞥見枯葉飄落的時刻,如果想起某島嶼民眾習慣稱他

為馬奎斯,而非「賈西亞.馬奎斯」,他可能會認為那也算是正義。

     「賈西亞」來自父親,從小到大他都跟父親不對盤,疏離陌生。「馬

奎斯」來自母親,他是外公外婆帶大的。在外公馬奎斯上校的大房子聽所

有的故事,跟年邁的上校散步,認識街頭世界。馬奎斯上校等於就是他的

父親。各方面看來,他都很馬奎斯,而不賈西亞。關於外公的死,多年後

他這麼說:「他死的時候我8歲,從那之後我就沒有過重要的事,一切都很

平淡。」但是,常換工作、總不在家、私生子多、有點招搖撞騙的父親賈

西亞,可能給予他遊走事實與想像之間、編造故事的能力,長輩眼中的「

不誠實傾向」。所以,他的名字裡,少不了賈西亞。(何況,依西文姓名

習俗,父姓+母性並列,以父姓為主。)

     外公死後,賈西亞.馬奎斯的人生並不平淡。《馬奎斯的一生》從外公

馬奎斯上校和產銷香蕉的聯合水果公司講起,涵蓋1899到2007年超過百年時

間,鉅細靡遺,撰寫17年,幾乎無法完成,差點成為波赫士著迷的沒有盡

頭之書。賈西亞.馬奎斯生長於動盪年代,往來各地交遊廣闊,加上作者傑

拉德.馬汀十足投入,連去妓院的細節都不遺漏,讀者有時候會懷疑,這本

傳記是否記錄了太多事件?

     賈西亞.馬奎斯一生豐富精彩,的確「事件眾多」,而且他小說的強項

就是綿密而巴洛克式的事件人物編織。他自己承認不善處理對話,但他透

過語調的設計、敘事聲音的安排、觀點的建立,為繁複的事件找到韻律和

節奏,因此才能每次都給我們娓娓道來的感覺,不疾不徐。我們只要拿本

書跟他的自傳前篇《為說故事而活》(Living to Tell the Tale)相比,就可看

出差別。不過,我們很難要求本書也有那麼具魔法的說書人。

     另一方面,馬汀對眾多事件的執著,帶我們具體進入賈西亞.馬奎斯的

世界。有些是關於哥倫比亞歷史與社會:千日戰爭、「枯葉垃圾」、波哥

大大暴動、陽光的加勒比海沿岸與高冷首都波哥大之間的矛盾、「岸邊人

」與卡恰克人的對立。有些是關於賈西亞.馬奎斯個人的:他和喬埃斯一樣

好歌喉,愛唱歌;《一千零一夜》和杜斯妥也夫斯基的《替身》是他的文

學啟蒙;讀了波赫士翻譯的卡夫卡《變形記》次日,他立刻著手初具個人

風格的短篇〈第三度斷念〉;他多次以吳爾芙《戴洛維夫人》中人物「塞

提莫斯」之名發表文章;他不願意談論早年在巴黎的祕密戀情;他一天抽

四、五十根菸達30年之久。還有重大文學議題的討論:馬康多如何誕生?

為什麼在墨西哥才能寫出《百年孤寂》,而非家鄉哥倫比亞?賈西亞.馬奎

斯的「拉丁美洲化」為什麼比別的拉美作家晚?為什麼《獨裁者的秋天》

是賈西亞.馬奎斯作品的中心點,而非更著名的《百年孤寂》?

     從1980年代初蔡源煌老師開始在小說課教《百年孤寂》,當時還沒中

譯本,到現在超過700頁的傳記出版,30年間,賈西亞.馬奎斯是少數在台灣

書市具持續賣座能力的外國文學作家。其實,不只在台灣,他早已成為魔

幻寫實與當代拉美文學的代表人物,名聲勝過也得諾貝爾卻寫詩的聶魯達

、帕茲,超過老是得不到諾貝爾、傾向玄學形上的大宗師波赫士,更不要

提曾經好友一場後來卻鬧翻、(還)沒得諾貝爾也沒選上(祕魯)總統的

巴爾加斯.尤薩。

     原本,賈西亞.馬奎斯是「拉美文學爆炸」的後輩,作品不算多,重要

著作晚成。馬汀的傳記詳細紀錄他文學地位的關鍵變化:《百年孤寂》意

外成功,《獨裁者的秋天》確立地位,到《愛在瘟疫蔓延時》完全鞏固,

再加上中量級《預知死亡紀事》與《迷宮中的將軍》的烘托,他作品中強

烈感染力的風格、獨特的語調,以及通俗的影響力,為鄉土文學與寫實主

義找到後現代的出路,使他成為「文學爆炸」核心。

     然而,看到《馬奎斯的一生》出版,不免讓人感傷。《一生》已經出

版,賈西亞.馬奎斯還活著,但作家人生走到了盡頭。我們想起,他的作品

中,鬼魅依然具有力量,也許他已經做好進入鬼域的準備。無論如何,如

果讀者慢慢跟著書中的「賈布」(暱稱)一路跌跌撞撞走來,到了接近盡

頭的此刻,應該會覺得,賈西亞.馬奎斯是幸運的,他可以在垂死之年,審

視自己的一生,然後很滿意地說:這是淋漓盡致的人生(a life well spent)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