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資料查詢 舊資料查詢 - 閱讀專區

【點閱數:830】

世界書房-雲端當空 圖書館再定義

內容
* 2010-06-06
    * 中國時報
    * 郭光宇

 芬蘭塞洛圖書館已成為當地的文化娛樂中心。(美聯社資料照片)

     今日的圖書館早已和網路難解難分,明日更要迎接電子書和雲端架構。雲端時代的圖書館,少了書的厚重,卻多了更優質而輕質化的服務。

     試想:一個人在宇宙中飄浮幾十年,卻有一個點,可以讓他掌握古往今來的所有文明。這就是圖書館,四度空間裡的知識中心。何況這個知識中心又是免費的K書中心,就連約在這裡的會,也受到了百科全書的庇佑。

     然而這不可一世的圖書館,也許從來沒遇過像網路這樣的勁敵。最近又有高喊入雲的「雲端」,一向靜態的知識聖殿,也跟著起了六種震動。等在圖書館前面的,究竟是什麼樣的未來呢?

     >>讓我們看雲去

     雲端概念成形不過幾年,如今卻大有飄昇之姿,科技大概從來沒這麼詩意過。但在浪漫的背後,卻是環環相扣的系統配合。雲端運算和之前網路架構最大的不同,大概就是「服務」的觀念了。這裡的服務,其實是非常技術性的,指的是網路層級(硬體、平台、軟體)彼此之間的供需關係。不過對於我們這些只會上網的輕技客來說,把服務拉到人的層次上,也許才是雲端主義最扣人心絃的地方。

     就以谷歌為例,看似清清白白的一個頁面,後面卻有幾十萬台主機在為你服務。一旦硬體架設完備,大小機構都可以將資料託付保管,立時省下一筆可觀的網管費。

     可是雲端有白雲,也會有烏雲。谷歌、IBM、亞馬遜這些提供雲端服務的公司,極可能成為壟斷未來的寡頭;網管大軍也即將面臨資遣或轉業的陣痛;資料託管,私密性也不是那麼高枕無憂…。不過看到這朵雲,正要飄起來當端,似乎每個人都是興奮的。

     >>資訊集散地

     今天的圖書館早已和網路難解難分,明天更要迎接電子書和雲端架構。如何選擇雲端服務供應商、如何確保資安和著作權,這都是迫在眉睫的考驗。但是圖書館和雲端技術還有一個共同的興趣,那就是資訊。

     資訊正是知識的基礎,如何看待、處理並提供資訊,向來就是圖書館的不二使命。不少圖書館,如今也積極介入這場科技實驗。法國國家圖書館從 6月2日起,特別闢出了一間高科技的Labo。這間80平方公尺的「實驗室」,不但可以讓讀者體驗最新的書科技,更策劃了一系列的研討會、工作室和引介活動,集思廣益,探索圖書的未來。

     與日俱增的藏書,幾乎是所有大學圖書館的共同困境。像史丹福大學,每年買進10萬冊藏書,平均每日進書量達273冊。不過最新改裝的物理和工學圖書館,卻是一座沒有書的圖書館。這裡不但看得到Kindle,館內所使用的xSearch,更標榜可以搜尋28種資料庫、12000種以上的的科學期刊。

     >>新一代圖書館:文娛中心

     除了資訊交流之外,圖書館另一個不會被網路取代的特色,就是它的人性化服務。21世紀出現的圖書館建築,也越來越強調這種特質:它不僅是資訊交換中心,更是社交中心。從今以後,也許衡量一個政府的施政素養,就看它為市民打造出什麼樣的圖書館。

     伊東豐雄的仙台媒體館,首開風氣之先,營造了一個來去自若、隨心所欲的開放空間。庫哈斯事務所設計的西雅圖圖書館,則以豪邁的挑高塑造殿堂感。格狀玻璃窗隨著天光,在讀者身上投下靜中有動的時光印記。入夜時分,時尚大膽的螢光手扶梯,又給人恍若置身夜店的刺激。

     至於不少教育專家前去取經的芬蘭,在大赫爾辛基地區,也出現了一座頗負盛名的塞洛(Sello)圖書館。自2003年開幕以來,幾乎成了當地的文娛中心:入口處隨時有活動、付費就可以使用的民眾藝廊、鼓勵外來移民和居民交流,甚至還提供電玩和錄音室,包山包海。

     剛剛贏得競圖的「都會傳媒空間」(Urban Mediaspace),明年即將於丹麥港都奧胡斯(Aarhus)破土興建。這座斯堪地那維亞最大的圖書館,俯看是頗不尋常的七角形,卻不像西雅圖圖書館那般以堅決的宣示性外表懾人,而是以親水意象(水波、人波、資訊波)為設計概念,塑造「民主的地標」。車站就在地下,偌大的天台更規劃為觀景台,2014年落成之後,北歐又多了一座如稜鏡般浮在水上的清亮景點。

     少了書的厚重,卻多了更優質而輕質化的服務。未來的圖書館也許試圖告訴我們:知識傲慢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返。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