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資料查詢 舊資料查詢 - 閱讀專區

【點閱數:696】

走出寫作孤島 董啟章為社會發聲

內容
 * 2010-06-27
    * 中國時報
    * 【林欣誼/台北報導】

      香港小說家董啟章曾說:「在香港寫作是很孤獨的,因為沒什麼人在意文學,也因此,香港作家不太理會他人的看法,反而更專注地面對自我。」但是去年起,董啟章挺身倡議香港必須成立文學館,也與藝文界朋友為「反高鐵運動」發聲,藉由參與公共事務,作家走出寫作的孤島。這不僅是董啟章,也是許多年輕一代香港作家的最新寫照。

     董啟章曾出版《安卓珍尼》、《地圖集》、《天工開物.栩栩如生》等作品,是香港重要的中生代小說家。綁著招牌馬尾、溫和靦靦的他笑說,他是受到一群年輕作家的熱情感召,才一反過去「安靜寫作」的形象,在公共領域發聲。

     董啟章的小說文字理性、沉靜,著重語言的實驗與抽象理念,但隨著他對公共議題日益關切,他自認現在的創作更取材於現實,「這不只是我,比如廖偉棠、陳智德等詩人,也透過寫作回應許多社會議題。」

     在即將推出的新作《學習年代》中,他描述一群剛畢業的年輕人組成讀書會,每月閱讀一本書,小說便以他們讀的書、談話的內容,及各自生活中發生的事件交錯進行,呈現生活與行動間的關係。

     他提到,近來香港藝文界的社會參與度增高,與香港回歸後「本土意識」逐漸興起有關。尤其近十年來,香港城市發展快速,老街區與建築不斷拆遷消失;政治上則維持過去保守體制,沒有公民參與的空間,長年下來,年輕人的不滿爆發,因此積極參與社會、發出批判改革的聲音。

     民間力量除了反映在社會面向,也呈現在出版上。董啟章表示,香港文學歷來都不是透過傳統大出版社,至今香港仍有許多活躍的獨立出版社。

     董啟章這趟來台擔任「香港書展」嘉賓,與台灣作家張大春、朱天心對談港、台兩地的城市與文化。他回憶一九九四年獲得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首獎後,他為了領獎首度來台,十六年後,他卻覺得台北幾乎沒變,「對照香港市容的快速拆遷與改變,台北還有很多有味道的舊地方。」

     去年吸引了九十萬人次的香港書展,將於七月廿一日至廿七日舉行,展覽中匯聚五百多家參展出版社,包括台灣的唐諾、劉克襄、藍博洲,大陸的韓寒、章詒和及多位香港本地作家都將出席講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