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資料查詢 舊資料查詢 - 閱讀專區

【點閱數:927】

文壇壞男孩 新雜誌熱銷 韓寒唱響獨唱團

內容
2010/07/25旺報記者黃奕瀠/專題報導

中國青年韓寒新書《他的國》去年在中國出版後,儘管討論熱潮不如他的部落格文章,但成績不斐,本月底,也將在台灣上市。

與此同時,韓寒醞釀一年多的新雜誌《獨唱團》也火熱發行,掀起一股銷售熱潮,印量已到百萬。韓寒旋風,今年仍盛。

據說,有本牛皮紙封面大書,在七月初的北京,幾乎一入咖啡店便可看到人手一本,而還有許多人等著買到那本素雅的雜誌。它叫《獨唱團》。

去年5月,韓寒在其部落格上以〈新雜誌的徵稿信,徵人信,稿費標準,投稿郵箱〉宣告他將創辦一本新雜誌,一年多來,經歷「經費短缺韓寒賣身」到審查問題種種風波,萬眾期盼的《獨唱團》終於在今年的7月6日推出。

韓氏魅力果然不同凡響。6月在網路書店的預購活動,方才上線10 個小時,《獨唱團》便登上銷售總榜。在24小時之內,預購便達到1 萬冊。首刷50萬冊也創下了目前國內文學雜誌創刊號之最。

中國文壇的壞男孩

數字不僅如此,上市首日,讀者便瘋狂搶購:卓越亞馬遜預售加直銷共賣出3萬冊,噹噹網賣完3萬冊後加貨5萬冊。根據媒體報導,光是當天發到北京的25000冊圖書中,民營管道的22000冊已經一搶而空。截至截稿日為止,發行商盛大文學仍未及拿到樣書,一直在斷貨階段,並預計加印到百萬冊,恐仍不及應付需求。

韓寒儘管很高興,卻未被這些數字所迷惑,但也曉得第一期的暢銷只是一時的:「第一期是不做數的,因為很多人都是處於好奇或者支持,逐漸穩定下來以後才是真的。」

為何《獨唱團》這一本純文學雜誌能如此受矚目?韓寒的號召力當然是最大的原因,另外便是韓寒以高標準的稿費吸引眾人的注意。

韓寒的魅力何在?他甚至在今年4月美國《時代》雜誌舉行的年度百大「全球最具影響力人物」中,取得網路排名第二的位置,僅次於 Lady Gaga。

去年11月,《時代》便以〈韓寒,中國文壇的壞男孩〉為題,探討這位深受矚目的八○後作家引發的話題和現象。在該篇報導中指出,八○後普遍被認為是「不關心政治、嚮往金錢和地位的一群人。」但中國最具爭議性的反主流人士、社會活動家艾未未卻這樣稱讚韓寒:「他勇敢、機智、精力充沛,並且幽默。」韓寒已出版過14本書和選集,他的作品表露了年輕人身上的叛逆與憤恨,成為中國最高收入的作家之一,也被普遍認為是八○後的「火炬手」。韓寒被認為是「中國媒體最關注的叛逆明星」。

《時代》韓寒候選的官方理由是,「這位27歲的年輕作家在出版以自己的中學輟學經歷為背景的第一本小說後一炮而紅,激起教育辯論的火花,成為中國最暢銷的作家之一」,同時,也稱他是一位賽車手,也是一位樂於戳破主流文化及不稱職官員的部落客,而他的部落格相當受到歡迎。對於韓寒的上榜,《時代》的官方理由顯然無法說明韓寒的影響力。

每當中國社會發生一些事件,韓寒的言論便引起網友和媒體關注,只要他一發言,便成為媒體報導的焦點。以數據而論,韓寒的某篇博客文章,就有877070人次閱讀,16653人次評論,865人次收藏,130 0人次轉載。去年底到今年初,不光是《時代》,幾乎所有中國雜誌都選他為最有影響力的中國人,他的照片幾乎登載在每家雜誌的封面上,他被封為「公共知識分子」。

為作者提供有價值的稿費

在知名博客、賽車手、公共知識分子的身分之外,韓寒似乎未曾忘記他以作家的身分,為自己掙得了人生當中的第一輛車。

在賈樟柯拍攝的《海上傳奇》中,韓寒就這麼說自己:

我就趕在學校要開除我之前,主動遞交了退學的申請。老師問我說:「那你出來以後,當然不能危害社會啊,那你打算靠什麼過活呢?」我當時跟老師說:「我打算靠版稅啊、靠稿費啊。」當時所有的老師都在那裡笑,然後我也跟著他們一塊笑。

後來,韓寒憑著首刷3萬本的處女作《三重門》拿到第一本版稅,共3萬多,連買車都不行。而後出版社再告訴他,書賣完了,要再加印2萬本。韓寒對於他能拿到5萬塊的版稅而開心,但一直加印到10萬本,還是買不起車,直到20萬本的加印。

最初表明要辦雜誌時,韓寒便在部落格上說,他在中國幾乎拿的都是最高的版稅和賽車薪水,可是他對上海的房價仍無能無力。他認為,在房價和收入合理的國家,或者文字工作者會得到房子和車子,但在中國,卻買不起:「這說明我們的文字太不值錢了,一個文人,如果在這樣大壓力的社會裡不能夠衣食無憂,我認為,他就不太可能有獨立的人格和文格。雖然我們的雜誌暫時不能讓你致富,但是希望可以改善一下供稿者的生活。」

所以,這本替知識分子提供精神食糧的雜誌,以超高稿費來吸引優秀作品,韓寒在雜誌的首頁上寫:「無論現實如何,我們總是要懷有理想的。寫作者最快樂的事情就是讓作品不像現實那樣到處遺憾,閱讀者最快樂的事情就是用眼睛摸一摸自己的理想。世界是這樣的現實,但我們都擁有處置自己的權利,願這個東西化為蛀紙的時候,你還能回憶起自己當年冒險的旅程。」

不過,大眾對於韓寒創辦雜誌的期待,可不是所謂疲軟的文學,而是希望這是一本「公民讀本」。對此,韓寒曾笑言,如果想讀公民讀本應該看《憲法》。但他仍是了解讀者期待的,於是出刊前先為大家打預防針表示,「一本文藝讀物,除了能提供好的文藝作品以外,能量有限,如果你抱著想看戰爭片的心態誤看了一部文藝片,無論這部文藝片多好,你都會失望。」

一本雜誌啟蒙 一個時代?

儘管讀者萬般期待,也給予熱烈捧場,但《獨唱團》出刊後,卻也受到不少波折。首先是中宣部於其出刊兩天後禁令中國媒體不得報導評論,其中平面媒體確實收到指示,但相關新聞和評論已在網站上曝光多時,至今仍有若干討論可被搜尋。另一則為八○後作家網上發言,呼籲讀者自覺抵制這類雜誌:「《獨唱團》並不是傳說中引領文化潮流的公民讀本,而只不過是一本無病呻吟、哼哼唧唧的流水賬簿。」並稱韓寒是偽文化,打著「進步獨立」青年形象欺人欺世,「而眾多老頭子中年人小孩子卻對他頂禮膜拜,幾近瘋狂,這是一種十分醜陋的文化現象。」

然而,其餘文化人有不同的看法,例如作者周雲蓬。《獨唱團》第一篇作品《綠皮火車》是盲人歌手周雲蓬的創作,以親身經歷串起了火車的故事,這是韓寒向周雲蓬邀稿來的。「一本體制外的文學雜誌,能引起如此大的轟動,一定會讓那些作協的鞋帶兒、鞋墊們不高興的。可是無論是不高興的,圍剿的,歡呼的,讚美的,到今天,終於走到了一起,一起成全了這本書更加轟動的命運。」周雲蓬這麼說。

村上春樹作品在中國的翻譯者林少華,也為了《獨唱團》寫了一篇《為了破碎的雞蛋》,介紹村上春樹對日本各種體制的態度,這是林少華應約寄給韓寒的:「我近兩三年一直比較關注知識分子的社會擔當意識,或者說一個公共知識分子應該負起的責任。而韓寒在這一點上,和我所追求的有不謀而合的部分。所以我想他的雜誌應該是這麼一種傾向性的東西。」

詩人芒克則想起七○年代風行的《今天》雜誌:「與《今天》所處的時代不同,我們聲稱我們所處的是一個文學已死的時代。可為什麼這本文藝雜誌還是引起了這麼大熱潮?」他說當還沒看到雜誌內容便如此爭論,那麼應該深思的應該不是文本本身,而是那些事先張揚的關注。當然,芒克是能同理這份辦雜誌的心情的。

而《新周刊》執行主編封新城則保留地說:「不好說一本雜誌就能啟蒙一個時代。」他認為,《獨唱團》熱銷背後源於上市過程的一波三折,最後反而帶來一種饑渴行銷的效果,另外韓寒具有票房號召力:「一個特別的人,有著個人影響力的人就能產生連帶的商業文化和影響,這是很正常的,也是我們樂於看到的。」

儘管《獨唱團》歷經波折終於出版,但可預期的,在經費和獲利模式的問題,以及在審查制度的盯擾之下,《獨唱團》能否引吭歌唱,還仍得觀察。不過,韓寒仍是韓寒。

八○後的青春雜誌
2010-07-25 旺報 【責任主編/潘罡】
     韓寒並非第一位創辦雜誌的八○後作家,相反的,他算是起跑非常慢的一位。在韓寒之前,郭敬明主編的《最小說》以每期平均70萬本的發行量傲視群倫,而明曉溪的《公主誌》、張悅然的《鯉》、蔡駿的《懸疑誌》一上架都能突破萬冊發行。去年初,還有饒雪漫主編的《最女生》加入戰局,擺明向郭敬明下戰帖。

     去年同時,韓寒在部落格的宣戰,於是引起注意。

     這些雜誌,都以這些八○後主編為品牌號召,因而其影響力也決定著銷售量。郭敬明主編的《最小說》2006年10月創刊,其目標便鎖定青年讀者,而成功搶占市場,光是發行量就讓他穩坐作家財富榜榜首。

     而懸疑小說作家蔡駿務實地表示,其監製的《謎小說》目前尚在成長階段,商業運作還不成熟,「辦雜誌從沒真正賺到錢,相信除郭敬明的雜誌以外都是如此。」創立《最女生》的饒雪漫則表示,想做一本真正的雜誌,能像當初《少年文藝》影響她那樣,影響更多平凡女孩的生活。

     文藝評論家白燁表示,這些主編吸引粉絲購買,「頂多使自己成為一張文學名片,然後再乘勢打造文學品牌。」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趙勇則評論他無法接受這類文學雜誌,甚至生厭,但他曾在家鄉的一個小縣城裡看到郭敬明的雜誌紮堆碼在書店最醒目的位置,讓他嘆為觀止:「我意識到,學會把書當成鞋來賣的時代終於來臨了。」然而,他卻對《獨唱團》深有期待:「眼下的雜誌雖多如牛毛,但像樣的、或者我希望看到的那種雜誌還是太少。我真希望《獨唱團》能給我們帶來一種文學和思想上的新觀念。」

     華文天下戰略拓展中心經理陳愚舟表示,韓寒不願意拿《獨唱團》與郭敬明的《最小說》做任何比較,他更不希望讀者為自己的粉絲群。希望人們因為雜誌本身而關注《獨唱團》,而非他本人,並盡量弱化自己在雜誌裡起的作用。他還表示,韓寒力圖將每一期《獨唱團》都做得不一樣,包括內容、風格等其他方面都不一樣,不會有定型。
誰是韓寒? 國王新衣中的真話小孩     [回上一頁]

2010/07/25 | 張鐵志(文化評論者)

韓寒新書《他的國》近日於台灣出版繁體中文版,很多人都忘了韓寒的創作身分。這本新書充滿了韓氏語言,去年在大陸出版後受到矚目。本文為文化評論者張鐵志寫的代序。

這一年的中國,是屬於28歲的韓寒。

今年(2010),他被美國《時代》雜誌選為影響世界的100人;而就在這本書出版的7月,他主編的文藝雜誌《獨唱團》第一期正在中國狂銷,幾天內就賣完第一批50萬本。且與其他暢銷八○作家郭敬明、張悅然主編的青春華美雜誌不同,這是一本人文色彩濃厚的文藝雜誌。

韓寒當然不是今年才火起來。去年,他就被許多雜誌選為風雲人物,稱他為「公民韓寒」。

甚至10年前,他於18歲出版首部長篇小說《三重門》熱賣、並於高中輟學,就引發所謂的「韓寒現象」。而後,他成為中國的文壇叛逆少年、明星作家以及八○後作家的代表,他長相俊美並且是職業賽車選手。《三重門》至今累計銷售200萬冊,後來持續出版的多部小說也都是排行榜第一名,包括2009年這本《他的國》。

語言符合 網路世代風格

韓寒多次發表引起巨大文壇爭論的言論。2006年,開始博客(部落格)寫作,評論社會各種現象。文章的點擊量常常過百萬。到今年初,韓寒主博客的累計訪問量已經達到了3.46億次,成為了中國點擊量最大的博客。現在,他成為中國最有影響力的公共意見領袖,一個敢於說真話的「公民」典範。

韓寒為什麼有這麼大影響力?

首先當然是他嘻笑怒罵與尖酸諷刺的語言,符合年輕人與網路世代的風格。然而,在這些戲謔語言背後的他並不是一個虛無主義者,而是有一套基本價值:他質疑官方和主流媒體的謊言,挑戰權威,並且同情悲憫底層人民。

例如他採用鮮明的反諷說:

「我真的願望政府可以忘記GDP的榮耀,讓出一個點,在開會的時候少說一點排比句,多分一杯羹給大家,讓他們少一點生活壓力,庇護他們,罩著他們,讓他們有點尊嚴。你要是把這樣好的人民給餓死了病死了窮死了逼死了毒死了吃死了氣死了冤死了喝水喝死了睡覺睡死了,你去哪裡找比他們更老實的人民呢。」

因此,他被許多人認為是「國王的新衣」中說真話的小孩。在這個被荒誕與虛偽支配的當代中國,他說出了人們心中的話。這些語言或許無甚高論,大都是常識。但常識,尤其是關於公民與國家之間關係的常識,正是穿破這些謊言的利劍。尤其當其他成名作家在享受體制給予的各種好處,而喪失了作家的批判角色時,韓寒年輕的筆顯得如此稀有,而《獨唱團》更是他進一步集結力量,進入公共領域,也因此讓官方很緊張。

實踐無權力者 的武器

中國在改革開放後的八十和九十年代,是思想啟蒙的年代,學院知識份子扮演了重要角色。現在,學院派的啟蒙角色似乎逐漸退位。因為中國公民的權利意識越來越強,只是國家依然壓迫,政治依然荒謬,所以關鍵是起而對抗爭取權利,或者至少戳破官方謊言。哈維爾說,在後極權體制下,無權力者的權力就是「活在真實中」(Livingi n Truth)。韓寒固然不是一個積極的反抗者,或者具有堅強道德勇氣的異議者如劉曉波,但他確實是去實踐了作為無權力者的武器:在既有體制內說出真話,並讓更多年輕人知道「活在真實中」是可能的。

韓寒聰明可愛卻不犬儒幼稚,掌握商業力量卻不成為其奴隸,深知明星之道卻不會被名利衝昏頭,批判政治卻懂得掌握邊界。這才是他掀起熱潮的原因。

對於《時代》雜誌選他為影響世界的百人,他放下了戲謔,而增添了深沉的無力感與悲劇感。他說,自己並沒有影響力,因為「在中國,影響力往往就是權力,那些翻雲覆雨手,那些讓你死,讓你活,讓你不死不活的人,他們才是真正有影響力的人。」

「我們只是站在這個舞台上被燈光照著的小人物。但是這個劇場歸他們所有,他們可以隨時讓這個舞台落下帷幕,熄滅燈光,切斷電閘,關門放狗,最後狗過天晴,一切都無跡可尋。我只是希望這些人,真正的善待自己的影響力,而我們每一個舞台上的人,甚至能有當年建造這個劇場的人,爭取把四面的高牆和燈泡都慢慢拆除,當陽光灑進來的時候,那種光明,將再也沒有人能摁滅。」

韓寒或許太客氣了。相對於這個時代的腐朽空洞,他青春無敵的誠實犀利,已經是灑進這座黑暗劇場的一道亮眼光線了。

(本文為《他的國》序言)

關於他的國

這本書的書名靈感來自於《南方周末》紀念切‧格瓦拉的一篇文章,〈他的國,在這個世界上不存在〉。當然,這書和切‧格瓦拉沒有任何關係。對我來說,是第一次寫出這麼完整的故事。我本不想寫那麼完整,但是發展到最後,他們都互相聯繫在一起。我幾欲把主人公變得很悲慘,有無數個地方都可以結尾,可以讓他一無所有,失去生命,但是到最後,我沒有那樣做。如同這書的情節,就算你在大霧裡開著摩托車飛馳找死,總有光芒將你引導到清澈的地方。──韓寒
是上海的金子?還是充氣娃娃? 出版編輯看韓寒     [回上一頁]

2010/07/25 | 劉凱莉

將一句話僅獻給所有正春風得意或秋風不得意的人們,非常平凡,但你一定要堅信自己:我是金子,我要發光的。

──《三重門》後記

記得那是2001年的夏天,自己剛擔任編輯的工作,老闆突然拿了一本難得一見的簡體書,有著無法用言語形容的創意封面,對著我說,這是目前在大陸最火紅的青春小說,幽幽的說道,好好製作,讓台灣讀者認識這位優秀的作家。

「請問你是韓寒嗎?」語氣生澀不自然,面對大陸最暢銷的作家,小編輯膽怯著。

「恩!」

「我是台灣出版社,目前正在製作你的著作《三重門》,想跟你確認資料。」

「行。」

再多的問題,回答總是單字:「恩」「行」「好」。

進入了編輯的流程,不斷反覆閱讀著《三重門》,直白的描寫著一個17歲的中學生,對於青春歲月的無能為力,類自傳體的描寫方式,讀來頗有興味,漸漸明白這本書可以在大陸賣超過百萬本書的道理所在。

「哈嘍!書已經出版了喔!跟你說一聲,你現在在做什麼?」拼命裝熱絡的編輯。

「我正在跟妳打電話啊!」果然人如其書,充滿智慧與幽默。

「喔,也對!」一時語塞。

語不驚人死不休

於是,《三重門》(2002年3月,紅色文化出版)就這麼在台灣上市了,在台灣讀者對韓寒完全陌生的出版現況中,挾著大陸百萬冊暢銷作家的餘威,竟也創下接近萬冊的銷售成績,好生欣慰;而書籍內容中不經意提及「至於我常聽到的學習數學是為了練習邏輯思維能力的說法,我覺得那純粹是李洪志式的歪理邪說。」更引起李洪志信徒們的小抗議;回想起,這也是《三重門》在台灣出版時令人印象深刻的幕後絮曲。

2000年到2010年,不時從媒體報導中知道韓寒的引起爭議的話題。因為《三重門》的緣故,韓寒持續針砭教育的問題,如:談論語文問題,韓寒認為文章沒有高低優劣之分,只有喜歡與否的問題,更提出最好以「正合我意」取代優等評量的建議;甚至,大聲疾呼學習數學只要到初二的階段就可以了;近年,韓寒更開始關注社會議題,如針對抵制家樂福事件的發言,質疑川震救災款的使用等;韓寒的博客已經累積了將近三億人次的瀏覽率。

縱使語不驚人死不休的言論不斷出現,韓寒卻也不忘他的小說創作,《零下一度》(2001)、《像少年啦飛馳》(2002)、《毒》(2 002)、《長安亂》(2004;2005年5月時報文化出版)、《一座城池》(2006;2007年8月馥林文化出版)、《光榮日》(2007;2008年 6月,馥林文化出版)、《他的國》(2009;2010年7月印刻即將出版)等;2010年更擔任主編,創立自己的文學雜誌《獨唱團》,首版封面引起爭議被迫改版,引發話題不斷,正式出刊後,首週即躍上各大書店的銷售排行榜冠軍寶座。

引領青年風朝

在大多數的文學與社會學評論家眼中,作家韓寒已經形成了所謂「韓寒現象」,引領著「八十後」的青年風潮;2009年,媒體《亞洲週刊》把年度風雲人物頒給了韓寒,更給與了「有擔當的公民精神」的高度評價;今年4月的更被美國《時代週刊》列為「全球最具影響力 100人」;讓韓寒的成就攀上了生涯的最高峰,這塊上海大金子,散發著光采奪目的光芒,吸引著全球華人的目光。

中國藝術家,擔任過北京國家體育館「鳥巢」設計顧問的艾未未,認為韓寒的特性在於一種年輕的直覺與自信,運用生命的原始力量去理解這個社會;的確,閱讀韓寒的長篇小說,文字簡潔樸實,更沒有煽情的故事情節鋪陳,卻可在字裡行間玩味出「韓式」的道理邏輯;如在《長安亂》中,「男女的感情,我們說是紅塵,因為它不具體,會散去,你和喜樂也不是男女的感情,是寄託,寄託未必不好,它大多數時候比男女的感情還要重。」一語剖析了男女複雜的情感成份,卻也佛學哲理滿溢;而最近發表在《獨唱團》雜誌中的短篇小說,在描寫與被迫出賣肉體的少女互動中,呈現出人性被現實壓力扭曲後的可笑與可悲,洗鍊的文字,更令人激賞。

自比充氣娃娃

今年初,韓寒難得接受了台灣媒體《天下雜誌》的訪問,當記者問到,會有替大家說話的責任嗎?韓寒回答說道,「事實上我也一直是這麼做的,但我只是個充氣娃娃而已,我只能讓大家爽一下,就像你說的,能讓人爽一下就不錯了,但我不奢望能改變什麼。」

在暢銷作家、職業賽車手(2009年12月成為中國職業賽車史上唯一一位場地和拉力的雙料年度總冠軍)等光環的加持,在言論隨時被檢驗的社會體制下,韓寒自信地找到了自己發聲的位置,並刻意與不管是官方的或是商業的組織團體保持距離,自由的游離,於是,被社會容許了;只是能否持續散發著金子般的光芒?還是正如他自己的認知,只是充氣娃娃般抒發宣洩社會壓力後短暫愉悅,西元2000年出版第一部作品《三重門》才17歲的韓寒,10年過去了,現年27歲的他,應該已經找到了答案。

和體制保持距離的平民代言人 學者解讀韓寒現象
2010/07/25 | 李政亮(南開大學傳播系教授)

今年初,韓寒再度成為焦點。美國《時代》雜誌一年一度舉行的「全球最具影響力人物」候選名單當中,大陸年輕作家韓寒成為「藝術家與娛樂界人士」部份的候選人。有趣的是,在主流媒體的報導當中,多僅提到入選的中國人包括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以及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對韓寒則隻字未提。然而,韓寒的粉絲們則在網路大力疾呼上《時代》網站投票給韓寒,韓寒最後名列第二。

從2000年韓寒一躍成為暢銷作家以來,十年來,關於韓寒的爭議沒有少過,然而,這十年,韓寒也歷經轉型。韓寒的種種爭議恰好是當今中國社會現象的縮影,在知識精英/大眾文化以及體制/體制外的臨界點當中。我們先細數韓寒這一路的傳奇。韓寒,1982年出生於上海。1998年十六歲之齡,韓寒獲得新概念作文大賽一等獎,然而,同年,他因為七科成績不及格留級,這個現象引發「學校是培養通才還是專才」的論辯。2000年,韓寒第一部作品《三重門》問世,這本書的銷售量迄今多達200多萬本,是大陸近二十年來銷售量最多的一本書。不過,韓寒也在同年休學,這是他學校生活的終點,但也是韓寒傳奇的起點。這部作品名之為三重門,其實可以解讀為國中→高中→ 大學三道大陸年輕人都奮力以赴的求學門檻。這部作品一方面呈現了從國中到高中階段的青春紀事之外,另一方面韓寒批判體制的影子已然可看初端倪,例如對老師權威形象或是「現在是市場經濟,從小要有競爭意識」對現實環境的嘲諷。

新概念作文 孕育八○後作家

《三重門》的問世乃至八○後文學的出現,與出版界市場化的腳步關係密切。幾位較具代表性的八○後作家如韓寒、郭敬明、張悅然等都是在新概念作文大賽當中得到獎項獲得重視。1998年的首屆新概念作文大賽是由《萌芽》雜誌社與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等七所重點大學聯合舉辦。《萌芽》雜誌原是1950年代針對青年讀者群創辦的一份文學雜誌。全面市場化之後,與許多文學雜誌相同,面對全面市場化之後文化風景劇烈的轉變,雜誌的經營不但要走向市場化道路,其風格也必須重新摸索。新概念作文大賽就是在這樣的脈絡之下出現。

新概念作文大賽是《萌芽》雜誌市場化加上重點大學背書兩者結合之下的成功嘗試。在市場化的腳步下,大陸出版機制也出現一些改變。在大陸出書,必須擁有書號,這是出版社的專利。然而,市場化之後,距離市場更近的發行商開始憑藉敏銳的嗅覺兩面運作:一方面招兵買馬組成強有力的工作團隊策畫主題乃至封面包裝等;另一方面,則向出版社購買書號使其所策劃的書籍得以出版上市。青春題材乃至上海女性作家的作品成為2000年前後一道重要的文化風景線,而八○ 後文學也尾隨在這個時空點冒出。

韓寒所激起的熱潮,不僅在於《三重門》的熱銷,更在於他高中輟學乃至個性不羈的叛逆形象。2000年韓寒竄紅之際,中央電視台的《對話》節目曾邀請韓寒與專家乃至觀眾對話。這場對話像是龍門宴。當時許多質疑韓寒的主持人、專家與來賓們,大都將韓寒視為一個年輕叛逆的小子,不斷地質疑他個人被視為偏激的行為,也不無善意地希望他回歸「正軌」。在這場對話當中,更重要的是多數與會者多視韓寒現象僅是一時的流行現象罷了。

網路上的文學論戰

韓寒不是如同泡沫一般的流行現象。韓寒傳奇持續上演,他不僅是個暢銷作家,也是職業車手甚至也客串歌手出過專輯。他的年薪高達 200萬人民幣,堪稱「成功人士」。2004年美國《時代》雜誌亞洲版將他列為八○後的代表人物之一,其考量如同該期雜誌封面的中文所標示的「另類」。值得注意的是,儘管八○後文學已然在2000年出現並引起熱潮與關注,不過,八○後一詞尚未普遍。八○後文學在當時受到一些批判,市場化以及欠缺文學性是批判的主要論調。事實上,這也是文學生產、正典獲得的方式在全面市場化之後的差異。對傳統作家們來說,獲得茅盾文學獎、魯迅文學獎之類的獎項是重要的,因為這不但是對文學作品的肯定,也是獲致文學名聲的最重要方式。然而,八○後作家卻非如此。只要有出版商認為有賣點,毋須像前述文學獎項一樣歷經專家評審的過程,市場上的讀者(消費者)才是評審。文學流通機制的轉變加上隨之轉變的文學品味標準的變化,成為八 ○後文學受到批判的主要背景。2006年,當時54歲的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院研究員白燁在個人部落格發表一篇<八○後的現狀與未來>的文章,這篇文章對八○後作家的主要批判在於市場化與庸俗化。不過,該文章貼不久,當時24歲的韓寒便在自己的部落格發表<文壇是個 x,誰都別裝x>反擊。雙方在網上經歷數回攻防,眾多旁觀者也跳進加油助陣。最後,白燁關閉了自己的部落格。類似的網路論戰不少,八○後也逐漸成為一個穩固的身份認同(也是受批判的身份)。
作為暢銷作家並參與網路論戰的韓寒,基本上仍不脫才華洋溢的年輕暢銷作家的形象。不過,近年來韓寒的部落格對社會現實的批判,卻受到廣泛的關注,他對社會現實乃至官方體制提出犀利的批判,平白易讀外加反諷的文字使得他的部落格的點擊次數超過3億多次,甚至有人將之稱為不無時髦的「公共知識份子」甚至「媒體型知識份子」。韓寒的批判(或者說體制外)形象其實有幾條脈絡可循:首先是 2007年許多位已成名的八○後作家加入中國作家協會,這個事件也被許多網友視為接受「招安」,韓寒不僅抗拒,還特別寫了一段反諷的文字回應:如果我去了當主席我就去,下一秒就把作家協會解散。其次,他創辦的《獨唱團》原訂在2010年1月出版,不過遲遲無法出刊,一般認為,應該是卡在官方的審核關卡。第三,則是他對社會現實的批判,舉個較有代表性的例子,今年一月他對電影《阿凡達》的評價便是:野蠻強拆對於其他國家的觀眾來說,的確是一件超乎他們想像力的事情,也就是外星球和中國才可能發生。

和體制保持距離的韓寒

韓寒現象最饒富趣味的一點是,為什麼一個高中輟學的暢銷作家就成了「媒體型知識分子」?這個現象到底反應了什麼?近年來流行的公共知識分子是由南方報業集團的《南方人物周刊》於2004年所推出的活動,每年選出特定人數對公共事務有特別貢獻者。這其實僅是一個雜誌的策畫,倒是其所屬的南方報業集團在大陸言論範圍內被視為較具批判性。或許因此,公共知識分子提出之際,遭到黨報的批判,主因在於一方面這是西方的舶來品;另一方面在於公共知識分子所自許的獨立身分、社會批判等主張是一種欠缺組織概念的提法。黨報的批判,使得這個公共知識份子成為不無時髦的語彙。然而,公共知識分子們雖然術業有專攻,其侷限也在於只能就越趨細化的專業發言,而大多數知識份子則囿於體制的力量與利益保持沉默。網路上一篇頗為流傳的文章《韓寒,為何敢於批評一切》便以媒體型知識分子稱呼韓寒,韓寒有其獨立性,他的發言常能觸及學院公共知識分子所不及之處。

然而,韓寒憑甚麼與體制保持距離?還可以動輒進行犀利的批判?韓寒所憑藉的正是暢銷書與部落格所累積的財富與社會名聲,前者依循市場邏輯,後者依靠新興的媒介,這些資源的獲取完全不靠體制獲得,他的聲望建立在讀者「自由選擇」的基礎上。在這裡,我們會看到有趣的體制與市場的二元對立。市場在很多人眼中是一個相對公平的競爭場域,這樣的看法在2005年超級女聲熱潮所引發的討論當中是相當主流的聲音。在這種觀點當中,各種評比都有黑箱操作的可能性,與其說是專業的競逐,不如說是社會關係的較量;相對之下,手機投票最為公平。雖然投票者既是入迷的觀眾也是手機的消費者,所謂公平的環境其實也是一個高明包裝的商業機制。儘管如此,市場邏輯還是被認為與體制運作大不相同:體制看領導靠關係,市場則是消費者自由決定。韓寒正是奠基在文學市場消費者的認同,他的部落格亦是相同邏輯。

此外,更有趣的是,韓寒的影響力之所以勝過學院知識份子,學院知識份子獨立精神的喪失被認為是最重要原因。97、98年大陸知識圈曾爆發新左與新自由主義的論戰,在市場化、學院機制更加「理性化」運作的情形下,學院中人「知識份子」的身份認同其實逐漸消失當中,取而代之的是專家、學者的身份稱呼。這種自我身份的認定,其實也指出了在體制當中的位置以及發言的「專業化」。值得注意的是,97、98年的論辯之後,大陸步入一個高度商業化的時代,在這裡,不同社會成員都在媒體找尋大眾(消費者):八○後文學是出版商開發新的讀者。2002年,中央電視台實施節目的末位淘汰制,原來定位學術節目的百家講壇不得不改走大眾化路線,易中天、于丹於是冒出,當「電視知識份子」紅火之際,不少人前仆後繼起而效尤。2004年湖南衛視推出「超級女聲」,2005年的第二屆終於引起整個大陸的轟動,手機投票人數迄今仍是難以超越的經典、就連大陸最重要的知識份子雜誌《讀書》,主編汪暉任內雖然開啟新局觸及了三農問題、東亞問題等現實問題,不過,《讀書》卻受到語彙艱澀讀者「大眾」難以閱讀的批判。

當今大陸知識圈的狀況不是成為體制的一部分,就是在市場當中找尋利基。體制與市場同時強大,這是當今大陸特殊現象。韓寒是個主流與另類、真實與幻影的結合。真實的韓寒是個風格獨特的暢銷作家、賽車手,他也是個收入極高的成功人士,這其實很主流。但是他很另類之處在於他與體制保持距離,對體制發出批判,雖然是成功人士卻站在平民姿態(也有人稱之為公民)發言,從敏感的民族主義到房價飆漲,他儼然是一個另類的平民代言人。在今天的社會情境之下,他主流而時髦的生存方式會被認可,因為這是他自己闖出來的局面。他的另類也會被認可,因為只有他才能觸及問題核心而且大快人心。不過,似乎也毋須將韓寒視為英雄,畢竟,韓寒現象是韓寒與既有體制所碰撞出來的結果。體制的沈痾才是問題,在一個體制與市場力量同時茁壯的年代當中,忽略了這點,韓寒現象將僅是極具快感的幻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