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
2010-07-25 中國時報新聞速報 【張毓如(政大台文所博士生)】
新世代藝文工作者中,夏夏特別勇於挑戰不同的創作形式。她曾融合寫詩、剪紙、版畫及刻章的愛好,推出「轉蛋詩」等手工詩作、開設「刻骨銘詩打印店」;她編導過舞台劇《煮海的人》,再將同一素材轉化成長篇小說《煮海》。出入在多元的藝術經營與表演之間,其成績自是有目共睹。
《煮海》題名雖承自元代雜劇《張生煮海》,但小說主旨已由原著裡書生張羽對愛情的追尋企求,轉移為島嶼女孩阿凱的自我覺醒和實踐。夏夏以靈動的文字風格,避開了古典新詮可能產生的重複冗贅,諸般意象如鹿、小狗、蝴蝶、雨、大自然的聲音和光線等,將小說場景沙門島,點染成童話氣息濃厚的化外之地。儘管如此,小說並不就此凌虛御空,反而不時藉著滯留島上的男子Chang的思緒,穿插對當代文化的反省:舉凡叩問人生意義與生活型態之間的關係、針砭僵固的教育體制、暗諷大眾的膚淺低俗等,在在為一個形式上可能悠忽空靈的文本,鋪墊加添了實質的思想內蘊。
《煮海》以輕盈純稚的筆調表達哲思玄談,乍看是衝突不諧的,然而,一連串謎樣的寓言式人物,實與小說的終極要旨──辯證愛與創傷的關係深相呼應。尤其,作者反覆以鹿的澄澈眼睛象徵人類靈魂,那一道道字裡行間凝定注視的眼光,每每又神祕又慧黠地向讀者傳達豐沛而無盡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