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資料查詢 舊資料查詢 - 閱讀專區

【點閱數:957】

《沒有中國模式這回事》-中國經濟是怎麼回事?

內容
    * 2010-08-01
    * 新聞速報
    * 【李挺生(創業投資者)】

     ■沒有中國模式 這回事China Model Never Exists!陳志武著,八旗文化公司,340元;經濟

     國率先以4兆人民幣的景氣振興方案,脫離2008年的金融海嘯泥沼,回到兩位數的快速增長軌道,使得西方經濟學者不得不思考:中國是否有獨到之處,可以協助西方世界脫離困境?就算沒有復甦這議題,1978年以來,中國產出與人均所得逐倍成長的經驗,也很值得探索。

     在諸多探索中,有幾本書值得台灣讀者關注:林毅夫與蔡昉合著的《中國經濟》(麥格羅.希爾),以正面態度,回應外國學者對中國成長的疑問,有助於理解大陸官方的看法。張五常的《貨幣戰略論:從價格理論看中國經驗》(中信),收集1985年到2009年對中國經濟發展的評論,正好是相關討論最激烈的年代。張五常對這議題有特殊貢獻。與林毅夫相反,張五常以個人魅力把自由經濟的相關論點,帶進當時的鐵幕。他的文章對象鎖定兩個族群:北京決策官員與大陸研究經濟的青年。而中共改革中最重要的土地政策,「所有權屬於國家,但是使用權與收租權可以交易」,巧妙保留共產制度的名義,同時允許市場經濟運行,化解這兩個制度的深層矛盾,背後支撐的理論便是張五常的「新制度經濟學」。

     另外兩本對比的書籍是:王志浩的《大國經濟之路》(中信),與韓秀雲的《看不懂的中國經濟》(大是)。王志浩(Stephen Green)是英國人,任職於渣打銀行負責中國經濟研究,這本書等於是他的心得報告。雖然在商業機構工作,但這本書卻是學術論文,一篇篇的章節,正好可以作為經濟系中國專題研討的指引。韓秀雲是中國海歸學者,《看》書反而是給普羅大眾,而且是針對中國讀者的入門書籍。絕大多數中國人享受高成長果實,負擔高膨脹成本,但並不了解究竟發生啥事。對於大眾關注的房價、物價、股價、薪資等等問題,韓秀雲以在德國接受的西方訓練為基礎,用通俗的普通話回答這些問題。

     除了韓書之外,上述幾部作品都不容易讀,而《看不懂的中國經濟》因為目標讀者的差異,並不適合台灣讀者用以瞭解中國發展,因為有很多大陸人熟知而被跳過的制度與經驗,對其他地區讀者並非理所當然,而減損了參考價值。

     掃描過這些同類作品後,才能認知陳志武《沒有中國模式這回事》的價值。這本書的可讀性勝過其他各書,述說有紮實理論基礎,更重要的是從根本上破除最常見的迷思──沒有突然發生的奇蹟,要理解中國這30年經濟成就的工具早已完備。在這個分析架構下,不只可以幫助讀者知道過去中國發生過什麼事,也可以推測後續發展的方向。

     陳志武在台灣是陌生的名字,但在大陸卻是炙手可熱的財經學者。他的前一本著作《金融的邏輯》(香港商務),把英語世界通行的理念介紹到中國。他不是第一個引介者,但卻是最成功的。因為引進新觀念,不只自己要學得好,同時還要知道閱聽人需要什麼。很多在市場經濟被視為常識的概念,在大陸不單是新思想,可能還跟舊的價值系統衝突,所以光講美國發生什麼事、倫敦的金融城是怎樣建成是沒用的,因為那都是「外國」的故事,必須經過適當的轉譯,這些觀念才有可能被引進並落實到生活。

     《金融的邏輯》成功地把我們已經習慣的金融市場制度介紹到中國,這本《沒有中國模式這回事》,則對我們說明了正在、以及即將在中國發生的經濟制度變革。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