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資料查詢 舊資料查詢 - 閱讀專區

【點閱數:583】

《誰在拍賣中國》揭發古物交易黑幕

內容
   * 2010-08-03
    * 中國時報
    * 【吳垠慧/台北報導】

     《誰在收藏中國:中國文物黑皮書》繁體版去年在台灣書市大為暢銷,中國作家吳樹如今再推出「中國古物交易」二部曲《誰在拍賣中國》,書中將揭露近廿年來,中國古文物在國際與中國拍賣場上接連創下天價的幕後祕辛。

     他直指,這一連串驚心動魄的交易背後,其實是西方古董商結合媒體、不肖商人策劃的商業陰謀,促使了中國境內盜墓、盜撈、走私銷贓的「黑色文物產業鏈」,參與其中的達百萬人。

     隨著中國崛起與經濟力壯大,國際拍賣行嗅到中國藝術市場「有可為」。被西方人封為「富豪拍士」的是一群以浙江、廣東和山西為首的新富豪階層,他們殺向海外拍場,締造中國古文物在市場一波波顛峰紀錄。

     像是二○○五年倫敦蘇富比的「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圖大罐」以兩億三千萬人民幣成交,樹立元青花標誌性的行情。二○○八年,全球陷入金融危機,香港佳士得、蘇富比卻如沐春風,蘇富比亞太地區行政總裁程壽康不諱言:「香港蘇富比卅%業務來源於中國。」

     吳樹耗費五年走訪調查,認為這是「一場針對中國人、中國文化、中國財富的商業陰謀」。他在《誰在拍賣中國》敘述,一九八○年代後在西方古董商的精心策劃下,「一方面『明修棧道』,將西方人在戰爭中搶掠的清宮舊藏炒作成天價,煽動明清古董回歸潮,用中國人自己的家什騙取中國人的錢財。另一方面『暗渡陳倉』,鼓勵、誘惑華族敗類掘墳盜墓、走私偷渡,策動一場史無前例的中國古文物出境潮。」

     現年六十歲的吳樹原本是文物門外漢,五、六年前意外以便宜價格買回十餘件真品文物後,一頭栽進古玩市場,卻也因此發現古文物熱背後黑幕重重。

     他當時已經因為罹癌化療身體孱弱,但為了揭發內幕,仍積極走訪周旋於拍賣行、專家和騙徒之間。二○○八年他出版《誰在收藏中國》簡體版,是第一本揭開中國人為了暴富的大夢,尋寶、挖寶和盜寶的全記錄。第二本《誰在拍賣中國》則緊扣「誰在拍賣中國古物」及「怎麼拍賣」等主題,揭發佳士得、蘇富比、德國納高等國際拍賣行,透過媒體轟炸,勾結賣家偽造拍品曲折「身世」或虛開天價「做標」,引誘更多買家上鉤。他也揭露拍賣行高層訂製「高仿品」充當拍品等伎倆。
吳樹反思 文物流失 最大禍主是中國人自己

    * 2010-08-03
    * 中國時報
    * 【吳垠慧/台北報導】

     《誰在拍賣中國》最引人注目的章節是「拍賣圓明園」。吳樹細數這幾顆「小動物的頭」如何從十九世紀因戰爭被掠奪的圓明園水龍頭,流落到美國人家裡變成浴巾架。一九八七年,猴首、豬首首次現身紐約蘇富比,買主其一便是收藏家蔡辰男。兩年後蔡辰洋又從倫敦蘇富比抱回牛首、虎首、馬首,四首在台灣舉辦「圓明園國寶暨明清青銅器特展」,至此獸首被拉抬到「國寶」地位。

     當二○○○年這批獸首又陸續出現在香港拍賣場時,中國人的民族情緒被激起,各種抗議活動不斷,卻因而讓獸首以「國寶」之名屢翻天價。去年巴黎聖羅蘭專場上拍的鼠首、兔首再度複製了這個模式,最終成為一場「獸首鬧劇」。

     台灣的漫遊者出版編輯張貝雯說,目前中國出版的古文物書籍主要有三類,佔多數的是指引讀者如何鑑定古物真假與價值,例如《馬未都談收藏》等。第二類是「盜墓筆記」系列,以小說描述盜墓驚險過程。而吳樹的《誰在收藏中國》、《誰在拍賣中國》這類以採訪調查為主軸、踢爆內幕的仍屬少數。

     吳樹曾擔任過記者、電視台編劇,也出版過小說《失落的流浪者》、《明天的太陽》。因為罹患腦瘤而離開新聞工作。張貝雯表示,吳樹曾歷經文革,當時他不上課,天天和同學走街串巷「破四舊」,砸古瓷、燒古畫,這些往事在日後留下陰影,他曾說「每次到博物館看到古物都會有罪惡感」。

     吳樹在書中不諱言,「媒體和老百姓就不要跟著人瞎起哄,免得自討沒趣。」然而,他也表示,中國人必須反思,因為,「近廿年來,中國文物流失的最大禍主是中國人自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