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
* 2010-08-08
* 中國時報新聞速報
* 【郭光宇】
宣稱發現幽浮的事件越來越多,科學家搜尋外星智慧的計畫卻一直沒有具體成果。物理學家戴維斯在新書《詭異的寂靜》中,挑戰了我們習以為常的兩種假設。
在星星很多的晚上,抬頭指認獵戶座和北斗七星,大概是每個童年最神奇的時刻。那一刻,人變得很大很大,大到宇宙都是我的;人又變得很小很小,小到非常肯定一定有外星人,希望飛碟趕快出現,然後咻一下被吸走。
自古以來,外星人的蛛絲馬跡不勝枚舉,只是一直缺少一次決定性的、史匹柏式的《第三類接觸》。然而這部片子的前半段,似乎已經開始在現實中上演。不只在中國,全球各地都密集傳出目擊事件,YouTube上充斥著令人半信半疑的短片,更有霍金這樣的科學頭腦跳出來危言聳聽:外星人之於我們,很可能就像哥倫布之於印地安人…。一切彷彿都指向這個神祕數字:2012。
《詭異的寂靜》
不過也可能只是庸人自擾。我們對外星文明的興趣,很大部分得力於現代通訊技術的發展。之前,天文是哲學,之後,天文是科幻。今天的飛碟未必比以往多,但行動攝影設備卻無所不在──既方便記錄,也方便造假。
另一方面,當然也有不少科學家致力於尋找外星文明。SETI(Search for ExtraTerrestrial Intelligence,「搜尋外星智慧」)就是其中最大膽的計劃,今年剛好成立50周年。有30年SETI經驗的物理學家戴維斯(Paul Davies),4月出版了《詭異的寂靜》(The Eerie Silence),正是最佳獻禮。
1950年夏天,最後一位物理通才恩理可.費米(Enrico Fermi),在一次午餐會中提出了著名的「費米悖論」:以宇宙的廣袤,應當會有不少先進文明,然而「大家在哪裡呢?」這句大哉問,也為日後的外星研究定下了基調。
10年過後,冷戰方酣,蘇聯的月球2號已經率先登陸月球,美國正要急起直追。就在這樣的情勢下,天文物理學家德雷克(Frank Drake)實現了SETI第一項計劃:將直徑26公尺的電波望遠鏡,對準鄰近太陽的恆星,希望能接收到異星文明的訊息。
時至今日,儘管飛碟事件越來越多,外星人的存在也幾乎成了準共識,可惜SETI卻依然沒有做出多少成果。或者反過來說,SETI接收到的,只是詭異的寂靜。
不一樣的外星人
如果外星人在我們身邊飛來飛去,為什麼遲遲沒有進一步的回應或行動呢?戴維斯一方面敘述SETI波瀾壯闊的奧狄賽,另一方面卻也狠批SETI在研究策略上的迷思。這本書最精采的貢獻,可能就是挑戰了我們習以為常的兩種假設。
首先是:外星生物會向我們發送電波訊息。這個星際溝通模型之所以深植人心,主要得力於卡爾.薩根的鼓吹。這個假說也讓SETI致力於搜尋這類訊息。正在興建中的艾倫望遠鏡陣列(Allen Telescope Array,簡稱ATA),就是這一系列探尋的集大成之作。戴維斯自然並不否定這樣的努力,也完全贊成ATA的建造。但問題是,如果沒有發射電波這回事,我們又能接收到什麼呢?
其次:地球般的星球容易形成生命。這也是不少天文學家和SETI的共同信仰。然而戴維斯質疑,如果生命不是這麼「快而容易」就可以形成的話,我們的確極有可能是宇宙中的孤獨存在。
因此,他建議大肆擴張SETI關注的項目,不再侷限於電波搜尋。既然所有的科技都會留下印記,這些印記很可能就在我們身邊,潛藏在天文物理學、地質學或微生物學這些領域之中。說不定,地球上早已有過、或正存在著另一種與目前所知完全不同的生命型態?這也正是方興未艾的新課題──「影子生物圈」(shadow biosphere)。
至於幽浮事件,儘管他並不否認那些接觸報告的真實性,卻認為這和外星智慧一點關係都沒有。不過,他似乎也不大情願放棄假設的特權,像書中就提了,也許外星生物真的送過一些東西來刺探地球。既然如此,不妨來聽一下科幻作家怎麼看。
布萊伯利開講
即將於22日邁入90高齡的科幻作家雷.布萊伯利,日前應邀出席了聖地牙哥動漫展。除了和往常一樣大罵網路、鼓勵大家到圖書館自學之外,《火星編年史》作者也重申他對殖民火星的興趣:「我們必須成為火星人。…我們必須把文明帶到火星,在火星上建立一整個文明,然後在300年後航向宇宙。一旦這樣做,我們就有機會永遠存活。」
這番極具攻擊性的樂觀主張,事實上也反證了霍金的擔憂。儘管我們對於外星人,是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然而我們自己卻也是其他生命的外星人。再看到最近產官學界聯手要叫白海豚轉彎,不禁令人感嘆,物種之間,的確是很難平等相待的。
在第三類接觸真正發生之前,也許,外星人對人類最大的意義,就是教我們懂得:在宇宙的憂鬱之中,還可以有一種德性,叫做謙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