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資料查詢 舊資料查詢 - 閱讀專區

【點閱數:815】

艾爾邦:學會死亡 才能學會活著

內容
艾爾邦:學會死亡 才能學會活著
    * 2010-09-03
    * 中國時報
    * 【林欣誼/專訪】
      以《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等書暢銷全球的美國作家米奇.艾爾邦(Mitch Albom),昨天首度來台演講,以幽默和充滿熱力的談吐吸引近千名聽眾。他謙虛表示:「成名後我沒什麼改變,還是開同一款車、老婆也沒換,但我認為名氣要像金錢一樣拿來花用,所以我努力用它來做更多善事。」

     一九九七年推出《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後,艾爾邦從體育專欄記者搖身成為暢銷作家,他以陪伴大學恩師墨瑞.史瓦茲度過生命最後時光的經歷,寫成這部感人的書,記錄墨瑞如何豁達面對死亡逼近,並帶領他洞察人生的智慧。

     「如果明天你就會死,你現在要做什麼?」艾爾邦說,先學會死亡,才能學會活著,是墨瑞影響他最大的一件事,也讓原本是「工作狂」的他醒悟,生命不是用來功成名就,而是去愛人、創造有意義的事。他現在追求生活的「平衡」:「一邊從事喜愛的創作,一邊做對世人有幫助的慈善事業,並永遠把家人擺在第一。」

     《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以優美的筆調展現一位長者看待生死的清明與智慧。艾爾邦表示,原本寫這本書是為了幫墨瑞籌措「漸凍症」的醫藥費,但當時十多家出版社都拒絕他,最後成了暢銷書出乎他意料,這本書不僅改變了他的人生,也成了往後作品的一貫主題。

     如今,他的四部作品被譯為四十二國語言、在全球創下二千八百萬冊銷量。除了寫作、主持節目,他現在美國創辦三家慈善機構,不久前才帶領工作隊前往海地,協助當地建設。

     溫暖勵志的作品將艾爾邦推向全世界,也常有讀者與他分享傷痛,「雖然有時覺得自己沒辦法再承受更多傷心的故事,但帶著墨瑞給我的力量,覺得自己有義務回應和幫助讀者。」

     艾爾邦還透露他原本的願望是成為樂手,年輕時曾組過樂團、彈爵士鋼琴,但混不出名堂,最後成了體育記者。新聞的歷練讓他培養出敏銳觀察力,學會「規律寫作、準時交稿」;音樂在他生命中則無處不在,「不管我在做什麼,腦中一定有一首歌,文章無形中也有了音樂節奏感。」

     艾爾邦平均三、四年才出一本書,「我不會為了寫而寫,有感覺才動筆。」太太是他最重要的支柱,更是他作品的第一個「聽眾」,「我會先念文章給她聽,如果她睡著了,那文章一定有問題,如果她哭了,那表示寫得不錯!」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