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資料查詢 舊資料查詢 - 閱讀專區

【點閱數:1,408】

書人物--謝謝 施蘭芳!

內容
書人物--謝謝 施蘭芳!

    * 2010-09-05
    * 中國時報新聞速報
    * 【林欣誼】

     一位在台灣住了30年的法國人,她的生命雖然隕謝,一手創立的信鴿書店,卻伴隨著她的精神如常運轉……。

     一頭短得不能再短的頭髮、一副又大又圓的復古眼鏡,和永遠停不下來的旺盛精力,是施蘭芳(Francoise Zylberberg)給人最鮮明的印象。31年來,這位法國人的身影總是穿梭在台灣的校園、書展與各種藝文場合,她的率直與熱情,深植朋友們心中。其實,她的身分早已超越所謂「台法文化交流大使」,她是台灣文化界深深感念、也感到驕傲的重要人物。

     8月3日,施蘭芳因肺癌病逝台灣,享年65歲。她的精神,也長存在她度過近半生的台灣。她過世的消息令所有朋友感傷不捨,但在台北市松江路巷內,她一手打造的「信鴿法國書店」如常運轉,暖黃的燈光下,依舊是滿室的書籍、濃濃的文化氣息,輕柔的音樂流洩,來這裡找尋法文書籍的學生們,帶著微笑小聲地交談。

     >>活潑教學令人傻眼

     1979年,原在巴黎第七大學授課的施蘭芳和同事畢安生(Jacques C. Picoux),一起應邀到台灣大學任教。在此之前,年輕的施蘭芳待過香港,學了點廣東話,但一句中文也不會說。初來台時,兩人在信義路國際學舍對面的木造日式房子租居。

     兩人馬上在台大展開令學生們「傻眼」的活潑教學,畢安生笑說,因為亞洲學生比較害羞被動,他們便拋開死氣沈沈的教法,老師自己先幽默搞笑,把課堂搞得很熱鬧。

     那時,他們也和台大同事邱大環一起在華視主持每集15分鐘的「夥伴們!來學法文」節目。「我們設計的對話是,你想吃蛋糕嗎?然後就把蛋糕砸到對方臉上。」熱鬧瘋狂的教學,吸引了許多人觀賞,還舉辦了巡迴全台的學生見面會。兩人一搭一唱,成了最佳教學拍檔。不知情的學生常以為兩人是夫妻,但畢安生大呼:「她像我姊姊,會指著我教訓這個那個!」

     >>成立信鴿法文書店

     不僅對朋友真心,施蘭芳更無私地關愛學生。不管是學業、生活起居或找工作遇到問題,她全兩肋插刀。從老師的角色出發,她甚至成了書店的經營者,1999年她成立信鴿書店,就是為了「讓學生有更多法文書可讀」。信鴿書店的前身是1989年成立的「信鴿郵卡」,當時施蘭芳邀集多位台灣藝術家繪製在地風土民情的明信片,從故宮畫到檳榔西施,可見她對台灣文化的珍愛和付出。

     施蘭芳自掏腰包經營信鴿,不僅投入教書的薪水,還曾賣了兩棟房子。如今信鴿逐漸在台灣紮根,引進豐富的法文書種,常舉辦讀書節等活動,還跨足出版,推出人文、藝術、繪本等法文書籍,已成為首屈一指的法文書店。

     >>溫暖幽默的領導風格

     施蘭芳的真性情,讓信鴿宛如一個親密的小家庭。在信鴿工作超過10年的孫美麗、林幸萩,都與她情同家人。孫美麗認為施蘭芳思想開放,給員工很大的發揮空間,她們意見不合就放聲大吵,若施蘭芳自認錯了,第二天還會默默地說:「我請妳吃冰淇淋。」

     林幸萩則說,施蘭芳天生有種吸引人的特質,她幽默、有親和力,隨時隨地關心人。「她會很自然地過來拉拉妳的領子,和妳聊家裡,聊孩子的事。」但她們最佩服的都是施蘭芳的熱情和行動力,以及滿腦的新點子。「她就像油門一樣帶著大家往前衝,在她身上,可以學到那份堅定和勇敢。」

     今年底,孫美麗與林幸萩將為施蘭芳舉辦追思紀念會,雖然活動還未成形,但在哀傷中,兩人仍撐起精神說:「我們在她最後的病褟前答應了她,會讓信鴿繼續活下去。」信鴿,象徵著施蘭芳對文化推廣的信念、對學生溫暖的關愛。這家永遠在街角亮著燈的書店,也是她留給台灣最珍貴的禮物。

郝明義:她不把文化掛在嘴邊,卻做了很多事…
    * 2010-09-05
    * 中國時報新聞速報
    * 【本報訊】
     施蘭芳在台灣度過31個年頭,簡直比台灣人還像台灣人。

     與施蘭芳相識30多年的法籍老師畢安生,想起兩人經歷過的往事,不禁百感交集。他回憶80年代初到台灣時,台北沒什麼像樣的咖啡館、麵包店,生活環境相對落後。他還模仿施蘭芳到電影院裡,整個人蹲到椅子上的樣子,「因為椅子下到處是老鼠在跑!」沒有想念的法國麵包和起司,施蘭芳轉而愛上的美食竟是「豆腐乳配饅頭」。

     雖然台灣遠不如人文薈萃的巴黎,但這裡濃濃的人情味,卻把施蘭芳一留留了大半輩子。而她體會人情味最重要的地方,就是「計程車上」。

     因為經常搭車往來固定地方,外型又好認,住家附近的司機大多認識施蘭芳,常常一上車便問:「今天要去書店還是學校?」讓她嚇了一跳。還有一次夜歸,司機要她上樓後在窗口招招手,「讓我知道妳平安到家了。」讓她感動萬分。

     領受了台灣的人情味,施蘭芳也加倍回饋給台灣。熱愛藝文、對文化擁有高度敏銳的她,以行動支持台灣創作者,如出版人郝明義成立大塊文化公司時,施蘭芳便主動投資支持。郝明義感性地說:「當時我與她只有幾面之緣,她竟然毫無保留地相信我、熱情地鼓勵我。她自己的信鴿更出版了許多與台灣文化相關的小眾書籍,她不會整天把文化掛在嘴邊,卻實際做了很多事,令我們慚愧。」郝明義希望,未來有機會能將施蘭芳「堪稱一絕」的法文教學教材整理成書,「否則會是我最大的遺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