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資料查詢 舊資料查詢 - 閱讀專區

【點閱數:1,000】

買不到經典? 《汪洋中的一條船》書海中沉沒

內容
買不到經典? 《汪洋中的一條船》書海中沉沒
    * 2010-09-07
    * 中國時報
    * 【周麗蘭/雲林報導】
 破船.破書雲林縣文化處圖書資訓管理科長黃長永手上拿的這本《汪洋中

的一條船》,是鄭豐喜民國63年親筆簽名送給縣政府文化中心,歷經38個

寒暑,已經十分殘破。 (周麗蘭攝)

 破船.破書雲林縣文化處圖書資訓管理科長黃長永手上拿的這本《汪洋中

的一條船》,是鄭豐喜民國63年親筆簽名送給縣政府文化中心,歷經38個

寒暑,已經十分殘破。 (周麗蘭攝)

      卅八前出版的《汪洋中的一條船》,不知賺人多少熱淚,即使至今,

大學學測作文題目「最難忘的一本書」,仍有許多學生提到它。沒想到這

本書卻悄悄從書海中消失沒有再版。雲林縣文化處八月舉辦一城一書選拔

,無奈書商告知這本書已不再版,跌破評審眼鏡,因此不得不割愛,從書

單判決出局。

     就連雲林縣文化處書庫珍藏的唯一一本《汪洋中的一條船》,也是破

破爛爛,那是鄭豐喜本人於民國六十三年親筆簽名,贈送給雲林縣府文化

中心。歷經卅六個寒暑,書皮早已破爛,黏了好幾層膠帶,內頁序文斷簡

殘篇,但泛黃的書頁裡,字字血淚仍感人肺腑。

     文化處上月邀請縣內校長、老師、讀書會推薦好書,最為人熟知的雲

林人作品《汪洋中的一條船》獲得多人推舉入選百大。由於文化處有意推

廣,逐一詢問出版現況,意外得知這本書已不再版,出版商處只剩注音版

約一千本。

     文化處表示,鄭豐喜是口湖鄉人,他不畏殘疾樂觀積極進取,愈挫愈

勇的奮鬥精神對雲林人有非凡意義,許多師長都極力推薦雲林的學生閱讀

,絕版實在很可惜。

     鄭豐喜在自序寫道「這本冊子或許值得一看,因為它毫無掩飾,毫無

美容的寫下一位殘缺者如何與惡運戰鬥,如何克服逆境,如何解決困難,

以及信心、毅力的總表現。在我寫這本冊子時,曾經哭過好幾次,每次都

很厲害,幾乎無法下筆,有好幾段是邊擦眼淚邊寫成的。」

     雲縣文化處此次選拔一城一書過程中,發現多位雲林作家的好書,也

都與《汪洋中的一條船》面臨相同的絕版命運,包括作家林雙不的《小喇

叭手》、鍾文音的《女島紀行》、張清清的《鵝王》,也因此這些書才獲

得初選通過,即不得不剔除,因為無法進行推廣。

     最後入選雲林的十二大好書有《李家同談教育:希望有人聽我的話》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日不落家》、《蔚藍的太平洋日記》、《喜

樂阿嬤》、《我不是完美小孩》、《我們教室有鬼》、《親愛的安德烈》

、《台灣燈塔圖鑑》、《虎尾溪的伏光》、《短歌行》、《前進婆羅州》

,將由讀者進行決選。

多項傳奇 電影賣座空前
    * 2010-09-07
    * 中國時報
    * 【周麗蘭/雲林報導】
     《汪洋中的一條船》民國六十一年出版以來,創造無數傳奇,包括獲

時任行政院長蔣經國讚譽,改編為電影、拍成連續劇,廿四年前勇奪臺北

市圖書周好書第一名,並曾獲中國時報推薦「四十年來影響我們最深的書

籍」之一──雖然鄭豐喜在這本書出版三年後即過世。

     《汪洋中的一條船》是鄭豐喜廿九歲時所寫,蔣經國閱讀後寫信給他

:「從大著中知道你從小在艱苦中奮鬥,才有今天的成就,實在令人感動

,這就是青年人必須自強不息與有志竟成的最好例證,你為許多同樣境遇

的青年樹立了典範,更值得欽佩。」並建議原書名《汪洋中的破船》,改

為後來的書名。

     這本書出版後不久即被《讀者文摘》以書摘方式披露於世界各地,創

下臺灣圖書首例。鄭豐喜過世後,中影公司改拍成同名電影,由導演李行

執導,秦漢、林鳳嬌主演,上映後盛況空前,看過的觀眾無不動容落淚,

創下極高的賣座紀錄。

     電影《汪洋中的一條船》獲得金馬獎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最佳男

主角獎、最佳編劇獎、最佳攝影獎、演技優良特別獎。

     《汪洋中的一條船》民國六十一年初版時,售價廿五元;最新一版約

八十五年印刷,售價二百五十元。

遺孀:勵志書長江後浪推前浪
    * 2010-09-07
    * 中國時報
    * 【周麗蘭/雲林報導】
     「這本書很久沒有人買了!」鄭豐喜遺孀吳繼釗表示,《汪洋中的一

條船》除了書籍,還有電影、連續劇等版本,《汪洋中的一條船》當年出

版熱賣時,朋友都買了很多分贈,再者勵志書籍的後起之秀很多,從書海

消失也是長江後浪推前浪的必然結果。

     不過,吳繼釗得知《汪洋中的一條船》廣受雲林縣校長、老師推薦後

代學子閱讀很開心,「感謝還有人關心這本書」,言談之中雖然對書籍絕

版釋懷,但仍抱著這本書有與讀者見面機會的微小希望。

     吳繼釗表示,《汪洋中的一條船》已經變成舊書,很久沒有人買了,

出版商自然沒有意願出,從朋友手上至少都有兩個版本以上的《汪洋中的

一條船》(指電影或書籍)推估,這本書是在人手一書(或DVD)情形

下停止出版的。

     「我不會傷心啦!」她說,《汪洋中的一條船》交給台中市主人翁出

版商出版,老闆曾先生與鄭豐喜變成好朋友,曾老闆對這本書很有感情,

一開始雙方還有簽版權,後來連形式都免了,從發行迄今印了多少本,多

得她也無法記錄了。

書市機制 謀殺經典好書
    * 2010-09-07
    * 中國時報
    * 【吳垠慧/台北報導】
     經典書籍只能在圖書館架上找,愛書人在市面卻難尋芳蹤?雲林縣推

動「一縣一好書」活動,推薦的好書名單面臨沒有出版商願再版的斷版命

運。事實上,不只是《汪洋中的一條船》、林雙不的《小喇叭手》,讀者

面對許多經典好書,儘管心儀許久,卻是買也買不到。

     「這是台灣出版界很普遍的現象。社會價值觀在改變,新東西又太多

,一般出版社對於經典的出版較為冷漠,因為看不到讀者在哪裡。」櫻桃

園出版社負責人丘光表示,「就市場機制面來考量,沒能帶來立即利益者

,就再看看。」

     新經典文化出版社總編輯葉美瑤表示,以前書籍在書店的陳列壽命長

,印了可以慢慢賣。現在的書店文化、書市文化大不同,只要「賞味期」

一過,不管是不是經典,根本都進不了書店,只能囤在倉庫,什麼書都沒

有慢慢賣的本錢了。

     「 書店文化變了,很多人到書店找不到書, 每家書店都只賣同樣會暢

銷的書。書店變得都一樣,所以只比折扣。現在要找書,反而得跑二手書

店去。」

     不過,針對雲林縣政府這次的問題,葉美瑤指出,「公部門的立意很

好,但缺乏與出版業連結。如果經由公家單位的支持,讓出版社能活化出

五百至一千本的印刷量,出版社都會樂意配合出版或再版縣政府所選出來

的好書。」

     「如果一開始讓出版社知道政府有這樣的活動,而有所配合,就能避

免這樣的尷尬發生。」

     葉美瑤表示,市面上找不到《汪洋中的一條船》等台灣作家的經典書

籍,「不是絕版,只是沒有再版」。她表示,出版界的用語,絕版是這本

書的某個版本之後停止發行,這個特定版本因此絕版。而一本書不繼續發

行印刷,稱為不再版或是斷版。

     不單是台灣作家的經典書,就連外國經典書籍也常常讓讀者大嘆台灣

買不到。

     丘光表示,外國經典書沒能引進台灣,癥結多半不在於版權不易取得

,「因為作者過世後七十年後,就會變成公共版權,只要找來譯者、包裝

行銷都能發行。重點還是在市場機制,出版社會先評估銷量。」

     他說,自己的出版社第一本書是俄國作家契訶夫的《帶小狗的女士》

,就是因為他當初想看,卻在台灣找不到。他說,他曾想找俄國作家普希

金《永恆的戀人》也找不到,想找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許多名作也失望。

葉美瑤說,像中國作家老舍的名作《茶館》找不到很可惜,而作家《少年

大頭春的日記》也是斷版狀態。

     丘光表示,「經典書絕對值得去做,只要透過行銷包裝,就像推銷草

莓、牛奶等農產品是一樣的道理。政府的美意如果透過完善的規畫會更有

效果;如果選出的好書只能在圖書館借閱,也有失推廣的美意。」

     「如果台灣年輕人只熟悉新東西,不認識台灣經典,廿、卅年後,我

們就會發現台灣文化上的斷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