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資料查詢 舊資料查詢 - 閱讀專區

【點閱數:871】

從悲情到家常--《五湖四海家常菜》

內容
從悲情到家常--《五湖四海家常菜》

    * 2010-09-12
    * 中國時報新聞速報
    * 【房慧真(作家)】
 ■五湖四海 家常菜文:麥圓本,圖:Stella So,香港三聯出版,三民代理,580元;文化
     天水圍,一說是香港的「悲情城市」。因其孤懸一偶,遠離市區,進城一趟要花費大把時間、昂貴的交通費。加之以整體規劃不良,密密簇集的石屎森林中,公共空間缺乏,生活機能不足,連一家醫院也無。住在這裡的,大多是從內地遷來的新移民。許鞍華的電影《天水圍的夜與霧》,即取材自前幾年發生於此的滅門慘案,裡頭的苦情無法釋放,外頭的救援進不去,天水圍,實有「圍城」之感。

     幾樁慘案,讓香港社會的窺奇目光投向天水圍,一時風風火火,但生活總要繼續。如何從悲情回到家常,如何不再只聚焦於個案的悲劇,而是深入每一天日常生活的縫隙──柴米油鹽醬醋茶,開門七件事,或許能有一種更家常平實的理解。於是便有《五湖四海家常菜》一書,負責文字的麥圓本,由城市回歸農村,從一介讀書人,變成有機耕種農。擔綱繪畫的Stella So,前作《粉末都市》試圖以畫筆留下消失中的香港老事物。兩人的專長,加上天水圍的社工穿針引線,呈現出來的煮食面貌是愉悅、驕傲自信的。

     新移民其實早已不「新」,住上10年、20年者已不在少數。天水圍就像早年台灣眷村,融合了大江南北各路菜系,從初來乍到,至水乳交融,在菜色的轉換上最為明顯。有入境隨俗,放棄傳統的番禺菜,改做食舖常見的菜色「椒鹽三文魚骨」。也有必得託姊妹從家鄉湖南帶來柴火煙燻兔肉的「臘兔肉炒竹筍」;必得從廣東新會帶來30年風乾陳皮的「地道陳皮炆鴨香」。在介紹菜系的同時,又帶入對於食材的反思,例如,廉價的海蝦來自沿海農地改成的養蝦場,用了大量的抗生素與藥物,對人體有害,更讓農民失業。

     除了移民故事,書中還有對於環境生態的反省,更難得的是,好看又好吃,書裡的食譜詳盡明白,可一一照著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