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資料查詢 舊資料查詢 - 閱讀專區

【點閱數:1,192】

快來認識大人物《小河彎彎》--彎彎小河 流淌鄉愁…

內容
快來認識大人物《小河彎彎》--彎彎小河 流淌鄉愁…
    * 2010-09-26
    * 中國時報
    * 佐渡守
 現在的孩子童年時迷海綿寶寶、少年時迷線上冒險遊戲、高中時脫掉制服爬牆翹課…。兒童文學家馬景賢則是:童年「看牆」、少年「逃難」、高中脫掉軍服爬牆去「偷唸書」。流離顛沛的成長過程,近日收集成《小河彎彎》(九歌),書中一篇篇溫馨、風趣的散文,都是馬景賢說給兒女聽的床邊故事,如今他要說給台灣小讀者聽──關於他的、以及一整個離散世代的鄉愁。

     1931年生的馬景賢,生逢兵荒馬亂的大時代,6歲起便隨家人四處逃難,小學教育幾乎停擺。10幾歲時,他赴上海投靠大哥,原以為可以一圓求學夢想,卻陰錯陽差成了娃娃兵,整天穿戴著過大的軍服軍帽,「活像個小蘑菇」,而且「一下被叫張德才、一下又叫丘重貴」,在軍隊中度過了他的青少年時光,最後跟隨軍隊來到台灣。

     到台灣後,馬景賢時常想起媽媽說過的一句話:「牙齒不是用來吃飯的,是要長在肚子裡,咬牙立志的。」他從小喜歡閱讀,第一本啟蒙讀物是冰心的《寄小讀者》,所以,儘管生活漸漸安定,但他心底始終有著「我要讀書」的聲音。機會終於來了,部隊分發他白天到國防醫學院圖書館當管理員,這下他終於可以「成天摸書」了。在連名字都看不懂的書堆中,他讀的首部書是錢穆的《國史大綱》。起初他讀得很困難,幸好常來圖書館的醫學院學生一字一句地教他唸,加上努力自學,他終於取得初中同等學歷。一心想唸書的他,又冒著違反軍紀的危險,每日翻牆到建中夜間部唸高中,直到考上師大國文系,才憑錄取通知申請退伍。

     在中央圖書館工作時,馬景賢獲派到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圖書館當交換館員。兩年旅美的經歷,讓他見識到國外豐富的兒童書籍,回國後便決心大量引進,並在國語日報《兒童文學週刊》擔任主編,與林良、林海音、潘人木等人一同推動兒童文學。他並陸續交出《小白鴿》、《三隻小紅狐狸》、《白玉狐狸》、《小英雄與老郵差》…等書;加上編寫教材與兒歌、相聲書…,作品已超過百本。1994年,他以《小英雄與老郵差》獲國家文藝獎。

     人稱「馬爺爺」的馬景賢,年高80,依然創作不倦,目前正撰寫新書《望月少年》和《長城下的孩子》。他認為書不應讓人看完笑笑就過了,背後應擔負教育與啟發的任務。翻著長年收集的厚厚剪報,他說:「世間有許多感人的真人真事,應該將它轉化成孩子能懂的語言,教導他們,這些事也可能發生在你我身邊,我們可以從中找到力量。」《望月少年》寫一個個環環相扣的社會事件,家暴、中輟生、逃家、感化…,當少年抬頭望月,感嘆被命運追趕的人生,而命運卻也是個圓,最後銜接回起點,得到成長的解答。《長城下的孩子》則描寫日本侵華時,在熱河地區製造「無人區」,故事透過一個孩童的雙眼,見證戰爭的殘酷,希望讓小讀者理解和平的可貴。

     馬景賢個性隨和,任何時候看到他總是面帶笑容,與林良、鄭明進被譽為「兒童文壇三寶」。但是,他的一雙兒女可是「酷」得很。女兒馬念慈從事時尚傳播,目前正在人間副刊撰寫「三少四壯」專欄;兒子則是在電影《海角七號》中飾演「馬拉桑」走紅的音樂創作者馬念先。馬家客廳有整面牆的落地書架,馬景賢說,腿長的馬拉桑在家得充當上層書架的梯子;而女兒念慈則「最可怕」,因為買起書來簡直瘋狂。

     作家的筆沒有退休之期,馬景賢還有很多故事想告訴台灣孩子們。譬如人口與糧食、土地與能源…等。他說:「未來的兒童將面臨很大的苦難,這些問題都是成人造成的,有心的兒童文學家應該用文字,讓孩子得到關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