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
書人物-追著造屋達人跑
* 2010-09-26
* 中國時報
* 林欣誼
在水泥叢林中生活久了,兒時三合院的記憶、土角厝特有的泥土味,漸漸變成都市人一種似遠又近的鄉愁,回歸田園蓋一間自己的房子,也成了許多人的夢想。近幾年以「蓋房子」為題寫作出書的,像編著《到天涯的盡頭蓋房子》、《不只是蓋房子》(皆野人出版)等書的胡湘玲,曾在俄羅斯、南投信義鄉潭南村布農部落參與住民蓋屋計畫,近年則投入推廣太陽能,出版《太陽能源》、《太陽房子》(皆天下文化)等書。而另一位替自力造屋的夢想家留下記錄的人,則是林黛羚。
>>訪過200位造屋達人
曾出版《蓋自己的房子》(麥浩斯)、《做自己的建築師》、《改造老房子》(皆商周)等書的林黛羚,近日推出新作《蓋自然的家屋》(商周)。書中她探訪16間屋主親手打造的「在地自然屋」,包括建在湖畔的「移動城堡」、以舊報紙為建材蓋成的紙磚屋、回收二手廢料的舊料屋、環保省能的木架黏土屋等,以動人的筆調記錄他們造屋的故事,豐富的圖片搭配充滿人味的寫作,令人翩然神往。
很多人以為,綠建築就是用昂貴的綠建材、高科技太陽能板打造的房子,但林黛羚強調:「這其實是一種迷思。想想我們以前蓋房子用的木頭、磚、泥土,都是天然的綠建材,只要再掌握通風、採光、座向,和一些工法的小撇步,就是對土地友善、有機環保的綠建築。」
因此,她書中探訪的都是強調再生利用與修復,用自然材料打造的生態住家。這些屋主並不特別富裕,卻有著生活儉樸、貼近自然的共通點,他們習慣蚊蟲的出現,喜歡動手做家具、想吃什麼就自己種。林黛羚表示:「這些人討厭設計師千篇一律而且過度做作的裝潢,很多人自己動手蓋房子的念頭,源自童年村莊中大家互相幫忙蓋房子的回憶……。」
>>熱誠個性視屋主為朋友
自2007年以來,林黛羚以一年一本的速度出書,令窩居都市大廈的讀者們,嚮往不已。她笑說,為了蒐集這些蓋屋實例,她成天開著車遍訪全台各地,還常在深山中迷路,至今採訪過將近兩百位屋主,行業從營造業、科技工程師、公務員到美術設計等都有。
寫出如此成績的林黛羚,今年才32歲,在台中豐原市長大的她,住慣了透天厝、喜歡鄉里的人情味,現與先生定居竹北。她畢業於東海景觀建築系,對建築並不陌生,但畢業後並不想走「本行」,反倒先後在旅遊、居家雜誌擔任採訪編輯多年,兩年前才辭職專事寫作。
林黛羚直呼自己「不會寫作」,文筆沒有特別好,但她筆下的文章卻流露出無比親切感,恰如她本人給人的感覺。只要和林黛羚談過話,就能感受到她隨性、自然又帶點童真的特質,難怪她和大部分受訪的屋主都變成了朋友,不時會收到他們的吆喝:「最近酪梨收成,妳要不要?」她笑說會自己蓋房子的人,都是怪咖,「所以我都跟怪咖當朋友。」這些屋主朋友散佈全台,她出外旅行還可「全台住透透」。
林黛羚表示,採訪中她常被屋主的理念和創意所感動,這些屋主大多不是學建築或工程出身,但想法卻比專業者更能跳脫制式框架,「畢竟要怎麼住是自己的事,而且自然建築的精神之一,就是不拘泥形式,依照現況與實際經驗來做機動調整,只要結構安全上諮詢一下建築師,其實每個人天生都會蓋房子。」
從第一本書至今,林黛羚的寫作風格也有了改變。以前她會專注在屋子的工法上,後來屋子看多了,轉而更注重人的故事和他們的精神,「畢竟是人,才讓房子變成這個樣子。」
>>未來計畫:我也要蓋房子!
《蓋自然的家屋》便說了一個又一個特別的故事,再附加特殊工法解說,兼具實用性。如花蓮市的「蘇湖」就是一棟「愛」的房子,屋主夫婦為了滿足女兒實現電影「霍爾的移動城堡」之夢,竟真的在地面鋪設軌道,再幫房子裝上6個各可承重一公噸的鐵輪及固定器,讓房子可以在軌道內來回移動!
不滿40歲的代賢與仲仁,則已親手蓋過3間房子;兩夫妻從事木作及美術教學,為了工作方便,一起打造了一間以亞管、塑膠膜搭配黑網當房子的簡便「網室屋」,後來又打造另一間以磚、土為牆面,冬暖夏涼的自然屋。
密集出版4本書後,下一個寫作計畫呢?林黛羚笑稱,在受訪的兩百位屋主們的激勵下,接下來她的計畫是:「我也要來蓋房子!」目前她正在尋覓地點,希望找到相契的土地,並以最不傷害土地的方式,自己捲起袖子來蓋屋。因此,令人期待的恐怕將不是林黛羚的下一本書,而是她生命中第一間自己蓋的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