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
世界書房-推或不推?圖書館傷腦筋
* 2010-10-03
* 中國時報新聞速報
* 【郭光宇】
圖書館專門收藏書籍,但創作的形式愈來愈多元,紙本、有聲書和電子版,要各類全收或者該有取捨?最近,要不要蒐集保存推特等社交媒體的資料,更成了圖館界的大話題。
圖書館最不懂得什麼叫飽足感,藏書總是越多越好,來的人更是貪得無饜。不過還好空間有限,人力不足,經費又短缺,所以也沒有減肥的煩惱。
圖書館收藏書,天經地義。不過如今的書形式千奇百怪,向來恢宏的圖書館,也開始有點內分泌紊亂。比方說,一本書出了紙本、有聲書和電子本,是3種全收還是怎麼取捨?電子書又有各種格式,是兼容並蓄還是只限於某種格式?還有數位不完的數位化,各種電腦硬體備份陣列是否已經嚴陣以待?或者到時候要雲端委外?數位資料又要如何兼顧著作權和開放使用?接下來的10年,閱覽室的後面會跟迪士尼樂園一樣驚險刺激。
>>大英推特圖書館
不過問題還不只是電子書。這幾天圖館界的大話題,卻是由一個小東西引爆的:推特(Twitter)。
大英圖書館執行長布林德里(Lynne Brindley)日前在《獨立報》舉辦的「胡士托文藝節」上表示,她最近一直在自問:「世界一流的圖書館,是不是該收藏弗萊(Stephen Fry)的推特?」
弗萊何人也?沒錯,就是電影《王爾德和他的情人》裡的那位王爾德,也是劇場、廣播、寫作、出櫃無所不能的全才,連英國小朋友聽到的《哈利.波特》都是他唸的。
不過布林德里是認真的。她考慮的不只是弗萊的人氣,她口中的推特,當然也包括了臉書、部落格這類社群軟體。今天圖書館所面臨的問題是:「關於蒐集和保存社交媒體,你該想得多遠?」
>>日常皆史料?
事實上,19世紀大英圖書館所收藏的「日常資料」,諸如雜誌、海報、文宣、卡片等,如今都已經晉身為不可或缺的文化和社會史料。谷歌雖然功能強大,卻依然無法取代實體圖書館。此外,她還提到一個和一般認知有些不同的情況:「印刷世界離死期尚遠,我們的印刷品收藏每年都在增加。」
為了因應未來10年的挑戰,大英圖書館也啟動了「2020展望」(2020 Vision)計畫,從未來世代、開放研究、社經服務、文化生活、世界知識5大面向定出具體內容,官網上有詳細說明可供參考。我們的圖書館要加油了。
如果微網誌已經成為史料,那麼未來也許也會有微歷史。像推特現身不過4年,如今卻已發展成為灰蠱(grey goo)般的巨獸,每天至少有5500萬條以上的新推在網上流竄。幾天之前才又遭到駭客攻擊,推友莫名其妙就被推到日本色情網站去,說不定這就是未來某位歷史學家的博士論文題目。
>>不是無稽之談
其實布林德里的計劃,大西洋的對岸早已付諸實踐了。美國國會圖書館4月時已經宣佈,2006年以來的所有公開推特檔案,都將納入館藏。
這項推特與圖書館的合作計劃,看似高瞻遠矚,卻未必人人激賞,侵犯隱私權的議論也沒有停過。如果推友不願意被收藏,國會圖書館是不是就沒有存取權?被問到這一點時,負責數位計劃的瑪莎.安德森俏皮地把球推給推特:「我們會請他們跟使用者交涉,圖書館並不想介入。」
然而,至今還是有不少推友毫不知情,不曉得自己的推特人生已經成為國會圖書館的「藏推」。雖然與有榮焉,不過有朝一日也可能成為呈堂證供,百年之後,說不定還會因為一時靠夭而名垂青史。推友今後真要三思而後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