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資料查詢 舊資料查詢 - 閱讀專區

【點閱數:1,217】

書人物-2010紐伯瑞 銀牌獎得主林珮思

內容
書人物-2010紐伯瑞 銀牌獎得主林珮思

    * 2010-10-31
    * 中國時報新聞速報
    * 【佐渡守】

     ■月夜仙蹤Where the Mountain Meets the Moon林珮思(Grace Lin)著,張子璋譯,天下遠見公司,350元;少年小說,國小中年級以上適讀

     沒有穿著小圍裙的金髮辮子小女孩,沒有獅子、錫人、稻草人,打開《月夜仙蹤》,取而代之的是不會飛的龍、會說話的金魚、牛背上的牧童……,成為黑髮黃膚的「桃樂絲」敏俐冒險旅途上的好朋友。

     〉〉曾經,亞裔血統令她自卑

     作者林珮思,雙親是自台赴美的新移民,她從小接受美式文化薰陶,小學時,因黑髮黃皮膚失去扮演桃樂絲的機會,從此她對自己的亞裔血統感到自卑與排斥。直到2007年後,她多次到中港台三地旅行,在尋根的過程中才漸漸找回自信,最終創造出屬於自己的中國桃樂絲。此書在美甫出版便成績斐然,一舉衝上《紐約時報》暢銷排行榜,不但被譽為中國古代版的《綠野仙蹤》,並於今年10月贏得紐伯瑞文學銀獎,成為首位獲獎的台裔作家。

     今年36歲的林珮思,畢業於羅德島設計學院,畢業後,她從設計派對飾品開始,直至1999年終於受到出版社青睞,出版了第一本書《很醜的蔬菜》,從此開啟創作之路,陸續出版了《鼠年》與《狗年》等十餘部作品。

     〉〉從小讀中國神話故事

     《月夜仙蹤》的成書,或許可歸功於家庭教養。從小林珮思的母親就帶著她閱讀中國民間傳說與神話故事的英譯本,因此,她很小就開始幻想充滿神仙傳說的奇幻世界。童年對傳統故事「脫軌」的想像力訓練,造就了林珮思今日的說書才能。《月夜仙蹤》中有月下老人、畫龍點睛、鯉魚躍龍門、牛郎織女、吳剛伐桂、甚至《聊齋誌異》的〈種梨〉、《唐人傳奇》的〈定婚店〉……,16則「傳統新故事」看似獨立、卻環環相扣,文字鋪陳出畫面,宛如觀看一齣古典的歌舞劇。

     林珮思對人物(包括動物)也有色彩繽紛的形容。例如:「黑眼黑鰭,發出耀眼紅黃光芒」的金魚;「翡翠綠的鬚跟角,全身像福燈一樣鮮紅」的祥龍;「秀髮像午夜光暈般漂浮,白皙臉孔像天上星星」的織女;「身穿繡有龍群與七彩雲朵,像太陽般鮮黃的絲綢」的郡主……。書中插圖也出自她手,大幅畫風宛如織錦、小幅好似剪紙,濃厚的中國味令人目眩神迷。

     〉〉作品跨越文化與年齡

     《月夜仙蹤》為林珮思帶來創作至今的最高評價,故事背景雖然設定在古代中國,但林珮思注入了現代思維,跨越了文化與年齡的差異。林珮思說,有位華裔母親告訴她,她的女兒原本對自己的文化遺產從不感興趣,看了她的書之後,才改變了態度。「這讓我感覺我的工作很有價值。我希望自己的作品能讓美國兒童對亞洲文化感興趣,許多美國小朋友告訴我,這個夢想已經成真了。」

     不過,林珮思也不免擔心。在中文版書末她說,像她這樣美國化的亞洲人,不知台灣讀者會不會覺得她沒有資格重新詮釋古老傳說(譬如書中月下老人拿的不是因緣簿,而是閻王的生死簿)?她強調自己的改寫,並無惡意。往好處想,台灣人有著與時俱進的文化特質,所以她希望這樣的改寫在台灣是一株新芽。

     〉〉山與月相會之處藏有真理

     林珮思目前正忙著寫新書《水餃日》。她說:「寫的是我第一次到台灣旅遊時發生的事,希望亞洲的讀者有機會看到它。」問她可否給台灣創作者一些建議,林珮思態度誠懇地說,她曾刻意忽略自己的亞裔身分,如今已了解自己失去了什麼東西。所以在書中,「我努力用自己的方式去學習,並重新找回失去的資產。現在我工作裡的亞洲文化讓我樂在其中。」因此,她建議年輕的創作者,去書寫真正感興趣的題材,「如果你並不真正關心自己所寫的主題,讀者是會發現的。」

     林珮思很喜歡《月夜仙蹤》書末的一句話”Where the Mountain Meets the Moon”;這句話最後並成為書名。「山與月相會之處」──從「無果山」出發展開的冒險,經過一連串命運的牽引,最後敏俐在「月亮」那兒發現,原來內心自有答案。此書簡單美好的真理──勇氣、分享、感恩,足以打敗貪婪、獲得友誼、甚至改變命運。相信小讀者看到故事最後,會發現敏俐不是唯一在故事中獲得成長的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