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資料查詢 舊資料查詢 - 閱讀專區

【點閱數:744】

當十億中國人一起跳--中國的發展會不會毀了全世界?

內容
書評--中國的發展會不會毀了全世界?
    * 2010-11-07
    * 中國時報新聞速報
    * 【康世昊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理事長)】
      英國《衛報》記者華衷耗時4年採訪,足跡遍及中國各省,報導了大量關於中國地區發展不均衡的驚人見證。除了有引人嘆氣的各地環境受難故事外,更讓人坐立難安的是,每年7000萬人從鄉村移居城市、能源消耗量和煤產量驟增50%、用水量急增5000億噸,「紅色中國」早就因為各地普遍的空氣污濁和陸地荒漠化,成為「灰色中國」。已成為世上最大二氧化碳與污染物排放國家的中國,是否會摧毀脆弱的地球環境?

     作為世界工廠的中國,接受的是來自世界各國企業的訂單,的確並非不斷增長的環境負荷唯一的施暴者。然而因為她同時複製著西方消費與成長模式,因此也帶來巨大的資源消耗與環境負荷。越來越多中國新富,快速成為全球消費市場的新龍頭,如果這群人的消費模式沒有改變,很難想像全球其他生態保護的力量不會被抵消掉。所以全世界像華衷一樣的環境觀察者和環境運動人士才會相信:要避免地球生態陷落萬丈深淵,無可避免得優先關注中國現有持續增長的工業生產模式。

     過去貧窮的社會主義中國,為何在短短20年間成為資源與市場消費大國?作者對這個具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國家有如此簡單的描述:「這是一個共產黨領導,資本家資助的經濟巨人。」從統治菁英到庶民百姓擁抱的國家價值觀,是國族主義的現代地位。這個價值觀認定:經濟發展的規律必然是先某種程度接受污染,等生活品質提高後才重視環境清理。從中央手上取得土地及自然資源以換取經濟投資的各級權力分配者,將這些條件簡化成「新小紅書」,成了一個個「小毛澤東」。但是,各地的小毛澤東狂熱發展,同時也帶來國民健康與國土的災難。依據中共高層「科學發展觀」的指導,快速發展的再生能源產業,似乎就是最夯的現代化和理性選擇。問題是,胡亂增長的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究竟是幫中國貼上現代化的品牌?還是為了抑制能源消耗的總量?

     本書另一個值得省思的部分是,包括《世界是平的》(雅言)作者弗里曼和《當中國統治世界》(聯經)的賈克等西方作家,在比較美英和中國政府對應全球環境災難的意見上,不約而同顯露出對先進資本主義國家減碳行動遲緩的失望。對華衷與我們來說,中國的環境災難,責任固然可歸咎於政治獨裁和政府與資本家的聯合,但號稱民主的英美社會也無法提出足以信服的替代性選擇。如此一來,一黨獨裁的執行效率,才讓人不免有或許可以翻轉的企盼。

     中國在科學發展上的矛盾讓我們知道,這種期待極可能會落空。雖然某些進步官員的上台仍值得鼓勵與期待,例如東北部分官員在松花江化學毒物外洩事件後,利用媒體來阻擋污染性企業或提高壓力。但環保專家都很清楚:說生活變好了只是一種自我安慰,大連看起來是比較乾淨的城市,其實「傷害只不過是從城市轉移到鄉間。」

     作者華衷小時候擔心「當十億中國人一起跳」,多年走訪中國的親身經驗讓他了解到,那並不是真正要擔心的事,真正可怕的是資本主義發展邏輯逼著全球社會都只擁抱一種發展模式。過去我們沒有預料到資本主義國家互相競爭的環境災難性,但在中國的市場化改革軌跡上,我們無法再視而不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