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資料查詢 舊資料查詢 - 閱讀專區

【點閱數:841】

光陰的故事--昨日書

內容
光陰的故事--昨日書

    * 2010-11-07
    * 中國時報新聞速報
    * 【張鐵志(政治文化評論人)】

     「就在那多愁善感而初次流淚的青春」,羅大佑如此唱著。

     馬世芳的《昨日書》也是一本多愁善感的青春之書。他總是書寫搖滾史的古老幽靈,總是書寫他的青春,尤其是那些老靈魂如何糾纏他的青春。

     我與馬世芳共享某些青春時光的密語。我們都出生在70年代初(他比我大兩年),進入同樣的高中社團、同樣的大學,同樣是搖滾迷,並且在青春時期經歷後解嚴時期劇烈變動的台灣政治與文化地景。但相似也僅只於此了。

     一方面,我們大學參與了不同的社團。我參與所謂學運社團,終日啃讀各種批判理論、激辯台灣社會性質,不時走上街頭抗議。馬世芳參與文藝青年社團,他們讀詩、聽搖滾、看藝術電影。這當然深深影響了我們後來寫作的方向。

     另一個重大不同,是馬世芳在高中時就寫下長篇披頭四分析,高中畢業就在電台主持節目;他真正是我們的「前輩」。作家黃威融曾說,馬世芳寫起西方搖滾人物彷彿每個人都是他哥們;但他沒說的是,當馬世芳寫起台灣流行音樂史上人物時,每個人都真的是他從小認識的叔叔阿姨,更不要說他那讓人肅然起敬的母親。

     這些人物都出現在《昨日書》中的青春故事。我們當然不時欽羨馬世芳有這樣難得的生命機遇,讓他可以在青春時期就早早親身探觸到那個對我們來說巨大而遙遠的音樂聖堂;但我們更感謝他在音樂上的苦功,讓他將個人的資產轉變成我們這一代人集體的音樂知識,而《昨日書》也將進入許多人多愁善感的青春記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