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資料查詢 舊資料查詢 - 閱讀專區

【點閱數:695】

書人物-從學界轉身,行走《邊境》

內容
書人物-從學界轉身,行走《邊境》

    * 2010-11-07
    * 中國時報
    * 林欣誼

      曾經在南京、台北學中文,博士論文研究宋明理學,原本以學術為職志的德國學者施益堅(Stephan Thome),沒想到卻在2009年以小說處女作《邊境行走》(聯經)在德國一炮而紅,贏得好評、也有不錯的銷售佳績;而搶下這本書第一個海外翻譯版權的,便是形同他第二故鄉的台灣。

     >>旅居台灣 寫成《邊境行走》

     《邊境行走》中文版日前在台上市,施益堅帶著輕盈的步伐從台北街頭走來,以流利的中文說:「這本書翻譯成中文,對我來說特別有意義!」今年是施益堅在台灣度過的第6個年頭了,過去他曾在台大歷史系授課,目前為德國國家研究機構學者、台大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訪問學者。

     有著一雙深邃眼睛、掛著開朗笑容的施益堅,今年38歲,出生於德國中部小鎮。在柏林就讀自由大學哲學系期間,他為了打開東方的視野,先後申請獎學金到南京、台北留學,在德國獲得博士學位後,2005年再度來台從事東西文化研究。

     厚達500頁的《邊境行走》以3年時間寫成,書中的貝根城以他的家鄉小鎮為本,而貫串全書、也是男女主角相遇的「踏境節」,則是他家鄉每7年舉辦一次的傳統節慶。在這個一連3天的節日裡,數以千計的人一起健行、踏查邊境,隨著每7年一次的循環,書中角色也在時間的流轉中離合、改變,在緩緩的推移中走進新的生活。

     >>內斂的敘事 細微的感受

     「桌上擺著早餐餐具,凱斯汀在腦海裡看見母親的手杖沿著桌緣將咖啡壺推落,隨著腦中畫面咖啡杯無聲的跌落,她的肌肉越來越緊繃。接著腳步聲停止,露台上冷空氣也凝結了,凱斯汀感到一道眼光碰上她的背。」閱讀《邊境行走》,最初的感受是緩慢,許多也許可用短短三句帶過的事件,施益堅卻用整整 10頁來鋪陳。

     然而,在這靜謐內斂的敘事中,當許多細節都被以慢動作呈現,奇妙的是,不論是聲音「在她身後,忽然啵一聲,玻璃罐被打開了」;或溫度「她向前走一步,去感覺地磚上已經被太陽曬暖的熱」;或觸感「指尖一感覺到平滑、冷冷的生肉,就起雞皮疙瘩」,各種細微的感受,竟都被無聲的文字精準地傳達出來,而此時,這個描述離婚女人與失業男人的家常故事,也漸漸變得引人入勝。

     「我就是想描寫一種普通生活,很平淡,很日常。」施益堅說,就像書中男女主角,有一點夢想,一點挫折,並非完全幸福,也沒有失去希望,我們總是嘴上談論著天氣,內心其實卻藏著複雜的情感,「這不就是大部分人的生活嗎?」

     他坦言書中那個學術生涯不順利的男主角,帶有一點自己的影子,但讓更多德國讀者驚奇的是,未婚的他,卻能把婚姻家庭的無奈,以及女性角色的心境刻畫得絲絲入扣。對此他笑說:「小說家的本事就是洞察人心,但這樣的回答似乎不能滿足讀者,直到有一次我開玩笑說,也許因為我有姊姊妹妹,大家才恍然大悟。」

     >>下定決心 改行當作家

     學者「跨行」寫小說卻一鳴驚人,施益堅自己也很意外,但其實他年少時便立志當作家,菲力普.羅斯、理查.福特、卡謬、托馬斯曼都是他喜愛的作者。大學畢業後,他開始認真提筆創作,至今已默默筆耕10年,抽屜裡扔了兩、三部被出版社退稿的小說。

     「就像許多人寫作的源頭,是探尋我是誰?我來自哪裡?我也不例外。」他說,過去那些舊作都帶有濃厚自傳性,「一看就知道主角是我」,現在逐漸把把個人和小說的距離越拉越遠,如《邊境行走》從自身往外推了一點,最初的靈感來源,是他那地處偏遠、只有幾千人口的家鄉小鎮,而未來他最想嘗試的題材,便是親身生活過多年的台灣。

     施益堅到過台、日、韓、菲律賓、馬來西亞各國,對亞洲簡直比對家鄉還熟悉,在台灣走過的城市恐怕也比德國多,更在這裡完成《邊境行走》,踏上人生的轉捩點,決定從學界轉往文壇發展。

     如同他筆下所說,「生活正在經過我們。」也許,再7年過去,在下一次的踏境節,施益堅又改變了,也將帶來更多新的作品,而那些我們所經過的細細瑣瑣的一切,他都將以綿長迷人的文字,為我們保留下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