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資料查詢 舊資料查詢 - 閱讀專區

【點閱數:700】

書評-一本好看的後設小說

內容

書評-一本好看的後設小說
2010-12-12 中國報新聞速報 【賀淑瑋(清大台文所兼任助理教授)】

 
     所謂的後設小說,就是用小說評述小說。《告別的年代》即使用了後設小說的結構,一方面凸顯長篇小說──也就是所謂的「大書」──存在的困境、揭露小說虛構的本質,同時也一再調侃批評家在忽略「小說=虛構」的事實之後,所生產的種種荒謬評論。

     然而,「小說=虛構」本身就是一個非常吊詭的命題。因為,很多寫作者之所以會感嘆長篇的時空不再,正是因為大時代遠去、大故事停擺。失去真實故事的滋養,虛構世界很容易貧乏難看。是故,他們自稱「經驗匱乏」。尤其,長篇的市場亦與日常生活的時間流速息息相關。現今讀者大多形色匆匆,只願以高鐵的速度來回於漫畫電玩影音之間,沒有也不見得想,用大量時間閱讀長篇。21世紀是長篇的極地,等待輪迴轉生的故事經常無處可棲。

     這樣的寒夜,來了黎紫書,勇敢宣告經驗匱乏的世代一樣能夠供養長篇。那麼,故事藏量不豐的小說家要如何建構長篇?長度不夠,那就增加深度,來個後設小說大炫技。沒有大江大海,那就跟那樣的年代告別,小情小愛一樣可以翻江倒海。因此,作為一個長篇,《告別的年代》很有意識地逸離長篇傳統,另外開了一個切入的小孔。這個小孔從一本「大書」開始。

     「大書」是一本出版後就被嚴重冷落在圖書館角落的長篇小說。這本書不太尋常:它沒有扉頁、沒有版權頁、書名頁,甚至連出版者以及作者大名都付之闕如,但它明顯是一本新書,無人借閱的書。更怪的是,書遺失了前面的512頁,所以讀者必須從513頁開始。至於大書講些什麼?竟然就是《告別的年代》。也就是說,小說中的人物正在閱讀搬演他們的故事的小說。

     這樣的設計,很具匠心,當然也給讀者帶來推理小說般的樂趣──光是比對人物的身份/性別,就夠讓人錯亂加興奮。難得的是,小說很好看。好看,是後設小說比較難照顧到的美德。原因在於,後設小說有理性與批判當前提,天生一副穿了律師服、準備唇槍舌劍的姿態。有些本來溫馨感人、抵死纏綿的故事,一經後設,就展露古怪。然而,《告別的年代》並不。幾段愛情都寫得銷魂,一以貫之的女主角杜麗安更是集白先勇「金大班」與「一把青」於一身,堪稱經典。

     話說回來,黎紫書用了後設作為小說的主體結構,絕非僅僅為了墊高小說厚度。完整呈現評論家的各種可笑徵狀,是該書的一大成就。長久以來,評論者對小說的分析批評嚴重影響了小說的俗世評價。雖然,早有羅蘭巴特等人宣告「作者已死」,試圖挽救創作者被評論者生吞活剝大卸八塊的命運,可惜該項分屍/鞭尸大業從未停止。《告別的年代》中,就有一位以切割作者、再為作者上妝為樂的評論家「第四人」。

     「第四人」窮盡一生──也窮盡整本《告別的年代》──對「大書」作者鍥而不舍地追蹤分析,解剖再解剖。其情狀,儼如雨果《悲慘世界》的警察,自認正義無限、權力無限,也因此讓人無限討厭。有趣的是,這個「第四人」除了不斷提出荒謬搞笑的蛋頭論述,對「大書」內涵的開發毫無貢獻。辛苦一生,「第四人」終究沒搞懂他想搞懂的,倒是讓《告別的年代》增加了不少幽默場景,當然也算大功一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