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資料查詢 舊資料查詢 - 閱讀專區

【點閱數:838】

書│人│物-「堅叔」黃勝堅

內容

書│人│物-「堅叔」黃勝堅
2010-12-19 中國時報新聞速報 【林欣誼】
 
     寬敞的台大醫院大廳裡,病人、家屬、穿著白袍的醫師與護理人員,在其中穿梭不停,大廳旁的便利商店和咖啡館,人潮絡繹不絕。此時,剛脫下白袍的黃勝堅醫師正從樓上的加護病房走來,坐下來點了一杯咖啡。

     反省「拼命搶救」 醫師站出來

     他是所謂的「名醫」,台大神經外科主治醫師,醫療成就頂尖,名聲響亮。但醫學院學生們暱稱他「堅叔」,圓敦敦的臉龐、又高又壯的身形,讓他像個穿著便服的耶誕老公公。近10年來,他努力推廣安寧緩和醫療,在醫院內致力臨終照護與悲傷輔導,院外則每年奔波上百場演講。近日,這些演講內容終於化為《生死謎藏》(大塊)一書,由他口述,二泉印月整理執筆。

     雖然台灣已陸續引進美國醫生作家努蘭等談論生死課題的醫療人文書,但國外醫療情境畢竟與台灣有隔閡。除了趙可式醫師的《安寧伴行》(天下遠見)等書,兩個月前,陳秀丹醫師也出版《向殘酷的仁慈說再見》(三采),談論安寧療護與善終議題;《生死謎藏》則同樣反省「拼命搶救」的醫療文化,以36個醫院小故事傳達安寧療護、DNR(不施行心肺復甦術)以及醫療應回歸到人的理念。

     行醫生涯 多次受到震撼

     我們總以為,醫生每天在病床前「送往迎來」,死亡對他們來說一定稀鬆平常,但黃勝堅搖搖頭:「其實醫生對病人的死亡不是不怕,而是逃避。」

     他以親身經驗為例,描述14年前第一次面對自己病人的死亡,當時他拼了命地以CPR、電擊搶救,直到病人肋骨斷了,空氣中飄散著燒焦味,最後是病人妹妹受不了叫停:「醫師放手了吧,我不要姊姊再受煎熬了。」黃勝堅說,這是他行醫生涯的第一次震撼教育,「以前老師只說,醫生的天職就是救人,卻沒有教過,當病人救不回來時,要怎麼辦?病人往生前,都要承受這樣的折磨嗎?」

     另一次震撼經驗,則是陪伴病人死亡。「一開始我根本不敢去陪,心理忐忑不安,不知道要對家屬說什麼。」直到有一次,與一位父親陪在臨終兒子的病床旁,他很清楚這時只要輕輕動個手,調高強心劑的劑量,就能讓心臟再多跳一陣子,但這位父親拒絕了,待兒子往生後,這位父親感激地對醫師說:「醫生,謝謝你高抬貴手,讓我兒子安詳地走。」

     「其實我是拼命忍住不動手,他卻這樣感謝我,讓我猛然發覺,原來家屬需要的是什麼。」他語重心長地說:「所以,病人是用他們的生命在教我。」

     他表示1960年代後科技迅速發展,讓醫師自認無所不能,變得是在治療「病」而不是照顧「病人」,更失去了對病人與家屬的同理心。許多臨終病人在徒勞無功的搶救下,得承受各種醫療器材、針劑和點滴的折磨,導致身體腫脹變形、面容悽慘,「這樣的最後一面,才是讓家屬揮之不去的夢魘!」或病人被拼命救活成了植物人,卻不是每個家庭都能負擔長期的照護,讓家屬崩潰,甚至指責醫師「為什麼不早說會有這樣的結果」。

     安寧療護 最大阻力是醫師

     近10年來,台灣引進西方「安寧緩和醫療」觀念,讓病人可在臨終時拒絕痛苦的無效醫療,簽署DNR文件,選擇有尊嚴的善終。但黃勝堅坦言,推動安寧療護最大的阻力往往是醫師,「因為『救人是天職』這句話彷彿是醫師的緊箍咒,要醫師放棄搶救,是很困難的。」

     然而,長年在急重症加護病房見證死亡的經驗,讓他逐漸有勇氣面對,「面對醫療極限時,醫師要投降,當救不起來時,如何讓病人走得安詳、幫家屬走出喪親之慟,更是我們的責任。」

     他強調,簽DNR不表示放棄病人,「對醫生來說,有機會,拼救命,沒機會,拼安詳往生。」他表示每個醫生認定「救不起來」的時間點不同,但都不能忽略家屬陪伴這一環,因此他往往主動與病人家屬召開「家庭會議」,溝通病情、解釋DNR,甚至提醒家屬完成臨終病人心願,及後續可能面臨的家族壓力。

     他舉例如太太為自己的先生簽DNR,再合理不過,但先生的親戚卻可能跳出來喊:「大嫂放乎我阿兄死!」也有女兒幫爸爸簽了DNR,隔天反悔說:「昨天我姑婆打電話來說,千萬不能簽,一簽醫院就不會管妳阿爸了!」以及家屬怕簽了DNR將遭受不孝等等指責。針對每種情況,黃勝堅都會努力解釋、協助。他笑說:「雖然我們讀了很多國外相關資料,但國外沒有姑婆啊!台灣的醫療情境,還是要實際遇到才能累積經驗。」

     為此,黃勝堅比其他醫師花了更多心力,他曾笑說:「一封家屬的感謝信,就能讓我撐半年!」但他更明白,誠懇而良好的醫病關係,才能省下更多無效的醫療資源,與誤解造成的醫療糾紛。

     兩個小時後,黃勝堅得去開會了,他起身緩緩朝著醫院另一頭走去,那巨大的背影,逐漸沒入了醫院電梯,然後將是加護病房,以及晚上的開刀房。一般人不願面對的死亡,醫生們必須天天與它共處,黃勝堅早已不再逃避,他說:「以前我視死亡為挫折,現在我從照顧臨終病人、陪伴病人家屬學會死亡這門功課。」如他所強調的:「care(照護)勝於cure(治癒)」,以關心與愛為出發點,黃勝堅讓醫療不是無謂的「拼」,臨終病人的安詳、家屬的無憾,更是他永遠放在心頭上,不能忽略的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