豔光四射張愛玲--綺羅香
2010-12-19 中國時報新聞速報 【房慧真(作家)】
■綺羅香李天葆著,麥田出版,260元;小說
張腔也好,胡說也罷,近日祖師奶奶的骨駭頻頻出土,但畢竟在台灣四年級以降已後繼無人。新一代的創作者已了然一套趨吉避凶、明哲保身之道,鄉土、魔幻、意識流、後現代皆有之,獨獨「海派」的路數是再也學不得,也學不來。難的不在技法,不在個人資質才性,而是再也沒有類似的時空與環境,家族與人情,能夠教養出張看的冷眼與尖誚,暈染出海派的華麗與萎靡。
時代氛圍難以複製,白先勇移植於台北的海上風情,王家衛在香港重現的花樣年華,都已不可尋訪。不在香港、台北或上海,而是下南洋,在馬來亞,於外鄉的隔絕,異族打壓的禁錮下,反而凝凍住舊時代老中國的風土,酸枝椅與鴉片香,留住了這一株孤懸海外的曼珠莎華。故而李安的《色戒》選擇於此搭景,李天葆踵事增華的「天葆」遺事,萌發於此南方之南,並無絲毫丁點的突兀,吉隆坡的遺恨傳奇,給我們馬華文學猴杯群象視野外的另一章。
張愛玲曾說過不喜國畫中的疏淡留白,最愛鸚哥紅配鸚鵡綠的土俗。李天葆則較之更進一步,不止是大紅大綠,且是如歌廳秀場的金光閃閃、瑞氣千條。諸如〈金嬌銀更嬌〉、〈絳桃換荔紅〉這樣的篇名,色彩穠艷飽和,令人目不暇給。視覺如此,味覺亦不遑多讓,那氣味不是沏一壺茉莉香片的清香,而像是剛掀籠的裹蒸粽,入口即化的腴爛黏熟。如有「台客版」的張愛玲,莫過於此。李天葆直言其耽溺在港台通俗到不行的流行物事,貴族氣少了,市井味多了:夜市、老巴剎、流動攤檔、七彩霓虹轉的老理髮廳、勿忘影中人的老照相館……。風土養出人情,擱在其他的時空,一味懷舊不免矯情,恰恰在李天葆的筆下,鴛蝴派才子佳人的遲暮故事,重新獲得沃養的土壤。
佳人不僅僅是遲暮,而是蒙塵落難。昔日的舞國名花,都有個花團錦簇的艷名:綠薔薇、紫蘭花、海棠春、巫荔紅,不禁讓人想及白先勇筆下的金大班、尹雪艷。然而尹雪艷總也不老,像是隔絕於洞天府地,不染俗塵的天山雪蓮。李天葆則不避土俗,出淤泥而必染:「綺羅染到風塵的芳香,低到泥塵爛泥裡去,也不一定會歷劫修成紅蓮」,南國的檳榔不比北地的牡丹,少了貴氣,多了土味,卻有一番俗世的艷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