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開卷好書獎」名單出爐 本土散文亮眼 非文學類反思多
2010-12-25 中國時報 【林欣誼/台北報導】
《中國時報》開卷周報舉辦的「2010開卷好書獎」名單出爐,備受矚目的「中文創作類」選出七部作品,劉克襄的《十五顆小行星》、舒國治的《水城台北》、唐諾的《在咖啡館遇見14個作家》、楊照的《如何做一個正直的人》、新生代作家吳億偉的散文集《努力工作》脫穎而出,社運作家張娟芬以探討廢死爭議的《殺戮的艱難》獲獎;中國旅加作家張翎的《金山》,則是今年唯一獲獎的中文小說。
開卷好書獎分「十大好書.中文創作類」、「十大好書.翻譯類」、「美好生活書獎」、「最佳童書」與「最佳青少年圖書」五類,邀請各領域名家擔任決審,今年選出卅七本書。
今年翻譯類得獎有唐.德里羅的經典《白噪音》、奈波爾的《畢斯華斯先生的房子》、大江健三郎談閱讀的《讀書人》、芬蘭作家帕西里納的黑色幽默小品《當我們一起跳海》,以及社會人文作品《現代主義:異端的誘惑》、《富國的糖衣》、《傷心人類學》、《對與錯的人生邏輯課》、科普作品《看得到的化學》等九本。
綜觀今年書單,文學類評審鍾怡雯認為本土散文大放異彩,不同於往年以小說為主;第一本書即入圍的新人如楊富閔、劉梓潔、李維菁等,比例也比往年高。翻譯類不乏名家,但仍以作品完成度、寫作難度,以及是否超越作者過往作品等,作為評選考量,如《1Q84》最後因未能滿足評審對村上春樹的期待而落選。
非文學類評審詹偉雄則欣見今年「反思性」作品多,引領讀者建立對世界的重新理解,如張娟芬《殺戮的艱難》、人類學家露思.貝哈的《傷心人類學》等,反觀中國議題「已成老梗」,較少突出之作。
強調實用易讀、關照社會需求的美好生活書獎,涵蓋飲食、老年等題材,本土作家陳淑華的《島嶼的餐桌》結合日常廚房與史料、黃勝堅醫師的《生死謎藏》以誠懇筆調分享臨終照護經驗,以及林黛羚可親實用的《蓋自然的家屋》,都名列榜上。
最佳童書、最佳青少年圖書今年仍是翻譯作品的天下,劉炯朗的科普作《一次看懂自然科學》與賴曉珍、楊宛靜的繪本《狐狸的錢袋》為僅有的本土作者。
開卷好書獎贈獎典禮明年一月八日於中國時報大樓舉行。宣傳海報邀請雷驤、顏忠賢、駱以軍三位作家,與作家焦桐的女兒葉珊「客串演出」,由台北捷運公司協助拍攝。
此外,拍攝十位中文得獎作家的Book Video計畫,獲得文建會、臺北縣政府文化局贊助,由《片刻暖和》獲亞太影展最佳短片的溫知儀、《茱麗葉》導演侯季然共同執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