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資料查詢 舊資料查詢 - 閱讀專區

【點閱數:914】

2010年開卷好書獎

內容

2010年開卷好書獎
評選委員
2010-12-26 中國時報新聞速報
     ˙十大好書:

     王怡修(世新大學經濟系助理教授)

     朱偉誠(台大外文系副教授、《中外文學》

     總編輯)

     李淑珍(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史地系副教授)

     范銘如(政治大學台文所教授)

     張嘉泓(台灣師大物理系副教授)

     陳儒修(政大廣電系副教授)

     詹偉雄(學學文創志業公司副董事長)

     鍾怡雯(作家,元智大學中文系教授)

     ˙最佳青少年圖書、最佳童書:

     李崇建(作家、千樹成林作文班教師)

     凌 拂(作家、退休國小教師)

     黃桂冠(北投國小教師)

     蔡敏玲(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幼教系教授)

     羅位育(作家、退休高中教師)

     ˙美好生活書:

     朱福銘(TAAZE讀冊生活公關行銷部經理)

     果子離(作家)

     夏瑞紅(作家)

     許琳英(翻譯工作者)

     黑鳥麗子(作家)

     劉佳奇(文字工作者)
十大好書非文學類˙評選側記-時代的況味
2010-12-26 新聞速報 【詹偉雄(學學文創志業公司副董事長)】

 插圖 曾國祥/攝
 
     入圍十大好書「非文學組」的作品共有57本,5位評選委員最終選出3本中文創作與5本翻譯著作,列名2010年度推薦書。由開卷「選書小組」閉門閱讀一年來出版的新書,所挑選出來的「final 57」,無論從數量或種類而言,都已算是一個「微型書海」,從中不難窺探近年台灣「非文學類」出版的全貌景況於一二。

     反思性傑作 湧動書市

     第一個值得注意的動向,是「反思性出版」的湧動。相較於透過「直面觀察世界」得來的直接知識(自然科學是代表),「反思」是將原本作為認知主體的「我們自身」,當作探究與認識對象的一種間接知識。正是此種對「我」的質疑(「我」可靠嗎?「我」真能客觀嗎?),「反思」能引領思考者深入「他者」的世界,從而建立起對世界的重新理解。本土作家張娟芬探討死刑存廢爭議的《殺戮的艱難》,以及美國古巴裔的人類學家露思.貝哈探討種族、性別、婚姻與家庭的《傷心人類學》,是2010年傑出的「反思性出版」代表。以《殺戮的艱難》為例,作者並不一股腦地採取某一既定立場,進行強力的論辯或遊說,而是從「反對廢除死刑」的常民思維出發,細膩地辯證,並也對己身信仰的價值多所質疑。在2010年幾近空轉無交集的「廢死論戰」中,這本書是極少數能帶來新貢獻的作品。

     由廣義的角度看,「反思」也包括對「我」之置身處境的焦慮與探索、「我」對於「我從何處來」的自我敘事的追溯探源。據此,美國史學家蓋伊以「文化史」視角深入「藝術史」、耙梳「個人主義」如何簇擁出現代藝術大江大海的《現代主義:異端的誘惑》、楊照的《如何做一個正直的人》、西班牙哲學家薩巴特的《對與錯的人生邏輯課》、女思想家桑塔格的青年日記《重生》、藝術哲學家約翰.柏格的《觀看的世界》、重探婚姻制度正當性的《反對愛情》,乃至於本土年輕作家吳億偉針對自身家族史所作的意外且令人動容的書寫《努力工作:我的家族勞動紀事》,都是2010年浩大的「反思性」書單的傑作。

     中國議題 老梗冒新芽

     第二個意味深長的變化,是財經書族群中的反省浪潮。長久以來,台灣因為經濟上對美國的依賴,於財經知識上亦無可避免地形成「接力翻譯」的被動出版慣性。然而或許是2008年金融風暴所帶來的衝擊,2010年出版市場景象丕變:除了韓裔經濟學家張夏準批判西方大國(及其自由貿易與古典經濟學的預設)的精悍小書《富國的糖衣》入選「十大好書」外,包括諾貝爾經濟獎得主史迪格里茲的《失控的未來》、《紐約時報》記者索爾金對08年金融風暴的調查報導《大到不能倒》,都是對「全球化」所作的尖銳反省。

     而就已成出版老梗的中國議題與成功學,2010年亦有反向出版的新芽冒出。天下雜誌的《當十億中國人一起跳》勾勒了中國的高速經濟成長為世界所帶來的巨大環境衝擊;台灣作者吳偉立以長期田野調查、揭露便利商店產業不公平加盟關係的《血汗超商》,顛覆了吾人對「創業家精神」一廂情願的美好想像;美國女性主義作家艾倫瑞克「臥底」於「女工階層」所寫的採訪實錄《我在底層的生活》,指出我們信仰「低所得階層源於低技術能力」的長期偏見;美國另一位女新聞人雪爾的《愛上便宜貨》則鉅細靡遺地分析「低價」背後其實有著高昂代價。

     本土作家分眾書寫風景繽紛

     第三個特色,是台灣本土作家分眾書寫的風景愈來愈繽紛,也愈來愈深入。陳柔縉的《人人身上都是一個時代》走的是「微歷史」路線;張鐵志《時代的噪音》和馬世芳《昨日書》都是「搖滾論述」;李志銘的《裝幀時代》是「生活圖像史」;王浩一紀錄台南城市老建築的《黑瓦與老樹》則是「在地生活誌」;湯錦台的《千年客家》延續的也還是他「素人台灣史學家」的獨特情懷。

     總的而言,2010開卷年度好書反映著一種內向的閱讀興味、一種外向的批判眼神、一種真摯的台灣書寫。在沒有大書的年代,卻有著大時代的況味。

十大好書文學類˙評選側記-散文、小說平分秋色
2010-12-26 新聞速報 【鍾怡雯(元智大學中文系教授)】
     2010年文學組的評選,有3個現象值得一提。首先,入圍的中文創作數量多於翻譯。其次,散文幾乎跟小說平分秋色,迥異於往年翻譯多、小說為主的狀況。第三,新人,且以第一本書入圍的新人,比例相對提高,包括楊富閔、謝顗、劉梓潔、李維菁等人。因此,文學組的中文創作評選,是個難度頗高的挑戰。作品的差異性太大,新人和名家、散文和小說,知識的和抒情的,如何在同一個天秤上評比?最後,評選委員盡可能以作品的完成度、寫作的難度,以及是否超越作者過往的作品等等條件,作為評選考量。

     翻譯類則是名家壓陣。村上春樹、奈波爾、大江健三郎、愛特伍、石黑一雄等,不乏多次入圍或曾經入選年度好書者。除了馬奎斯的傳記和大江健三郎的讀書筆記外,幾乎都是小說,突顯中文創作和外文創作在文類上的根本差異,或者出版和書市的口味。翻譯的先決條件必須是譯筆流暢,今年仍有未達這個基本條件的入圍書。此外,評選委員對於奇幻小說可否成為年度好書、太艱深太大部頭的「鉅著」是否入選,意見不一,最後仍以「精彩好讀」作為選書標準。

     回歸到中文創作,則我們會提問,那麼,哪些題材或元素,是小說無法處理的,使得它的形式必定是散文?今年入圍的3本散文,或許提供了可能的方向。

     文學組共選出4部作品,除劉克襄《十五顆小行星》無異議全票通過之外,餘皆經過反覆討論。《十五顆小行星》寫自然觀察和探險旅程中15個關於土地和人的故事,劉克襄融合報導文學的寫實精神和感性之筆,寫自己跟15個生命風格獨特的小行星交會,相較於過去的作品,流露的深情前所未有。舒國治的《水城臺北》,以「水城」的獨特視角寫台北,呈現庶民的生活情趣之外,勝在風格的語言,以及獨特的資料融合。唐諾《在咖啡館遇見14個作家》是深入淺出的閱讀指引,以出版人和專業讀者的閱讀經驗,從不同的路徑和視角引領讀者進入14位作家。唯一選出的小說是張翎的《金山》。此書大可構想成三數冊的大河小說,作者卻很節制地濃縮成一本,以史筆寫盡四代人的百年離合,沒有難下嚥的史料,細膩精彩。

     翻譯書選出4本,大江健三郎的《讀書人:讀書講義》跟《在咖啡館遇見14個作家》一樣,是閱讀筆記。這類知識性散文難寫,其首要條件是要對寫作材料熟悉,旁徵博引和融會貫通的基本功之外,兼要說出個人的見解。奈波爾《畢斯華斯先生的房子》處理移民創傷,《當我們一起跳海》以幽默嘲諷面對死亡,各有擅場。唐.德里羅《白噪音》出版於1985年,是後現代小說的重要代表作,雖然跟台灣有15年的時間落差,卻預言了全球化時代現代文明的共同病徵,值得推薦。雷聲頗大的《1Q84》,幾經討論,最後,因為它未能滿足評選委員對村上春樹的閱讀期待而落選。

     2010年入圍的散文集多半有主題分散,或者構想不周全的問題。周芬伶《蘭花辭》前半本火力全開,惜後半部削弱了整體的閱讀感,成為遺珠。回憶錄或自傳體仍是潮流,然在格局或寫法上都無法超越2009年入圍的《巨流河》,或入選年度好書的《王鼎鈞回憶錄》。

     這份年度好書書單,或許不盡然讓每位讀者都滿意,然而我們總是期待,它具有參考和指引的作用,同時為2010年的出版,留下一點歷史記憶。


十大好書(中文創作)必讀之 7 大理由
2010-12-26 新聞速報 【鍾怡雯】
1.十五顆小行星
  劉克襄著,遠流出版公司,350元
  推薦理由:劉克襄最令人感動的作品。融入更多個人情感,更多人和土地的故事。作者以往作品偏向旁觀和報導,但在這部散文裡有了明顯轉變。15篇動人的故事:傳奇的、漂泊的或者探險的前輩,以及庶民,他們是獨特的小行星,跟作者產生的交會,以及撞擊。
2.水城臺北
     舒國治著,皇冠文化公司,300元

     推薦理由:作者文白夾雜的獨特文風早已流傳,此番更超越過往閒散漫遊的情趣筆記,下功夫於台北城的記憶與印象鉤沉,所見所思卻又非尋常誌記文字,而直逼自成一家言的台北學高度。


3.如何做一個正直的人(2冊)
     楊照著,本事文化公司,各300元

     推薦理由:面對不是犬儒虛無、就是激情獨斷的台式民主社會,楊照以世界歷史為鑑,透過一則則引人入勝的故事,引導讀者成為更有政治責任感的公民。作者的博學與文采,為自由主義的抽象信念,增添了豐富真實的血肉。


4.在咖啡館遇見14個作家
     唐諾著,聯經出版公司,350元

     推薦理由:不屬學院派卻極專業的閱讀書寫,以其廣袤龐大的讀書經驗為後盾,兼及銳利通達的人生見解,自由聯想、旁徵博引成引人入勝的意義體系。經此評點,儼然每本書都自成一絕妙宇宙。
5.努力工作──我的家族勞動紀事
     吳億偉著,印刻出版公司,330元

     推薦理由:以饒富生趣的市井描繪,捕捉70年代台灣經濟蓬勃發展的朝氣。透過作者幼時對努力工作的父母的凝視,書寫在充滿機會的年代趕不上機會的無奈。樂觀與挫折交錯,映照出不落俗套的立體感,使那分謙卑、積極與樸實更加動人。
6.金山
     張翎著,時報出版公司,380元

     推薦理由:張翎以加拿大華人勞工史為題材,描寫百年來移民者與移民家屬的滄桑血淚,兼顧異域華僑以及故鄉眷屬在時代洪流中的不同磨難。龐大的文獻資訊卻能化為純熟的寫實小說內裡,還原業經湮沒的華工歷史。
7.殺戮的艱難
     張娟芬著,行人文化實驗室,320元

     推薦理由:本書其實是關於一個簡單卻沈重的提問:「國家機器能不能不殺人?」有關死刑存廢的爭辯,不會因為2010年結束而終止,相信有了《殺戮的艱難》,台灣社會對於死刑的思考才正要開始。 (從缺3本)


十大好書(翻譯類)必讀之9大理由
2010-12-26 新聞速報 【鍾怡雯】
1.白噪音
     唐.德里羅(Don Delillo)著,何致和譯,寶瓶文化公司,350元
     推薦理由:採用百科全書式筆法,深刻討論「死亡」跟恐懼、邪惡,以及

原始信仰之間的關係。嘲諷美國社會的過度消費、污染氾濫、媒體成為聯繫家庭

的核心,以及學術體系的偽善。原書出版於1985年,卻預言了全球化時代現代文

明的共同病徵。
2.看得到的化學
西奧多.葛雷(Theodore Gray)著,吳瑤玲譯,大是文化公司,499元
     推薦理由:構成自然世界的化學元素,總是如此抽象而神祕。本書透過鮮

明的圖片,活生生讓你看到每個元素的面貌,附上生活的日常剪影,你可以細細

端詳它們各自的儀態、舉止及性情。製作精美,圖比文多,在今日重視視覺化的

潮流中,顯得如此親切。
3.現代主義:異端的誘惑
     彼得.蓋伊(Peter Gay)著,梁永安譯,立緒文化公司,550元
     推薦理由:異端就是反正統,就是不耐於窠臼的束縛。透過作者優雅又深

入肌理的文字,我們得以縱覽現代主義十大璀璨的藝術領域,同時又見證這些藝

術異端,如何成為今日人類文化的經典作品。(陳儒修)
4.畢斯華斯先生的房子
     V.S.奈波爾(V.S. Naipaul)著,穆卓芸譯,遠流出版公司,580元
     推薦理由:房子,不只是財產,更是弱勢者渴望安家立命的象徵。奈波爾

將不得居所的移民創傷,包裝在家庭悲喜劇中,以略帶喜感的筆法,探觸理想的

追尋及其代價。台灣的升斗小民亦能與此題材深切共鳴。
5.富國的糖衣
     張夏準著,胡瑋珊譯,博雅書屋公司,350元

     推薦理由:「我6歲的兒子該找工作嗎?」作者一句話就道盡了現行自由貿易架構的荒謬,沒有留一點空間讓後進國家得以成長。在南北問題惡化的當下,貿易保護主義自有其吸引力,而本書強勁清晰的論述,讀者很難不被說服。
6.傷心人類學
     露思.貝哈(Ruth Behar)著,黃珮玲、黃恩霖譯,群學出版公司,320元
     推薦理由:美國社會科學界「反思轉向」(reflexive turn)的代表作,藉由反思「學者身分」與「田野現場」的難分難捨,闡明社會變遷下更深刻的道德困境與結構難題,學術命題中極其少見之──引你帶著淚光一口氣讀完的知性之作。
7.當我們一起跳海
     亞托.帕西里納(Arto Paasilinna)著,武忠森譯,寶瓶文化公司,300元
     推薦理由:典型置之死地而後生的黑色幽默小說。一群厭世的人組團集體自殺,最後各自發現生存的契機。在笑料百出的尋死旅途中,作者嚴肅地點出芬蘭各階層的社會問題,絕望中又賦予溫暖與希望。
8.對與錯的人生邏輯課
     費南多.薩巴特(Fernando Savater)著,于施洋譯,漫遊者文化公司,260元
     推薦理由:這是一個西班牙哲學家父親寫給15歲兒子的倫理學小書,鼓勵下一代自主思考,為自己的人生負責。全書親切委婉,勵志而不教條,對於願意思辨倫理問題的成人讀者,亦有參考價值。
9.讀書人:讀書講義
     大江健三郎著,許金龍譯,聯經出版公司,320元
     推薦理由:小說大家以其個人私密的閱讀啟蒙經驗為依據,為讀者精心提示寫作與人生閱讀旅途中的繁花盛景、歡喜讚嘆。儘管限於語言與翻譯所隔,難以完全按圖索驥,但其追索的精神依然可感。(從缺1本)

十大好書˙評選標準
2010-12-26 新聞速報 【本報訊】
     ˙為一般大眾挑選出一年內最不能錯過的好書。入選的書,須具相當可讀性,「是好書,也是好看的書」,可讓讀者享受閱讀的樂趣,亦能提升視野。學術用書及太過冷僻、專業的書,不列入評選。

     ˙優先選出具有啟發性、前瞻性,能帶動文化提昇的書。

     ˙考量重點:依製作嚴謹度、可讀性、專業領域表現、文字(翻譯)表現、架構完整有系統、開創性與啟發性……等角度來評量,並擇其優者。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