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資料查詢 舊資料查詢 - 閱讀專區

【點閱數:857】

周末書房/這裡是一切的峰頂--《楊牧詩集Ⅲ》

內容

周末書房/這裡是一切的峰頂
2011/01/01 
【聯合報╱楊佳嫻】

推薦書:《楊牧詩集Ⅲ》(洪範出版)
《楊牧詩集Ⅲ》乃四本詩集之合集,創作時間為1986至2006,二十年。以長編形式呈現,沒有經過任何增刪,添加〈自序〉,以及按年代與筆畫作的題目索引。像是歲月給予詩人的厚重禮物,詩人給予我們的歲月包裹。


八十年代中葉,詩人中年,詩風已轉趨寧靜。山水,季候,回憶,閃爍得失的片戀,遙遠國度的新聞,更多地成為其書寫題材。而無論題材出發點是心事或時事,其中「自當有些訊息,關於/榮枯,時間,別離」(〈去矣行〉)。詩人是這世界提供的訊息的加密者,卻也是那些繁盛物象的解碼者。


曾有讀者在一演講場合當面詢問詩人:「如何精進詩藝?」這本是普通問題,又是年輕詩人亟欲知曉的奧祕。坊間《XX談寫作》之書何其多,俱為提示一己生命歷程,是文學,而非指南。同樣的,楊牧的說法也不是指南,不是程式,而是一態度。他說:「沉思與默想。」蓋譟動者多,而靜聽者少,沉思與默想莫不是最奢侈的作為?沉思與默想除了利於觀物、觀他人,更利於自觀。所以《完整的寓言》後記:「我曾經對自己做了相當徹底的省察。」又說近來「凡事是高度自覺,用心,甚至是策略化的」,為了「詩從無到有的過程」。但是,詩並非自專之物,一被閱讀,則有參與,乃我與你共有,甚至成為你的風景。


於是,詩集中告訴我們最惆悵的事,「所有語言都可以/意會但有些似乎已經慢了十年」(〈十年〉)而最憂鬱的事則是「不能溶解的/是記憶/沉澱在冷卻的淚。我以/求援的神色問你」。詩人寫最美的身體如何「乃默默搖曳如凝立於大荒遠古的珊瑚/肢體呈赧紅色/骨節因純情而消滅/這肢體/原是/她/最好的/語言」(〈單人舞曲〉),最美的愛情如何同時有力與壓制,「眼睛和鵪鶉的呼叫一樣,天亮/以前潮汐交替的時刻已感應/多情,無可適從的眸子與喙/且以手指點絳唇,且奮飛/如天鵝行使它暴力之吻」(〈替身〉),聲響,色彩,典故,如鐘磬在方寸之間疊出,而且和諧。又從身體回到心靈,回到蘆葦,水田,園圃,「像心血滴在人人擁有的,熙攘的無人地帶,為誰?/用它點點灌溉我們的薔薇並揚言此生無悔」(〈驚異〉)。然而,此中也還有高熱的星火,詩人的社會關懷總是能以最為適恰的語言藝術表現──「靠窗坐下,將槍枝擱置盆花/陶甕間,有時天空飄著冷雨/海蒂伊安娜我的姊姊我總想到你/但散兵踱過我扣扳機毫不遲疑」(〈失落的指環──為車臣作〉),此詩根據新聞事件創作,而能設一戲劇視角,創造性的寫實,從虛構的游擊隊人物專注的槍響,逼近那同情與憐憫,批判與寄託。


幾代的詩人都曾在楊牧詩集中累積他們的能力,找尋他們的道路。無論喜歡或不喜歡,楊牧的詩都是可以讓年輕寫作者學到最多東西的地方,其多變,深沉,在傳統與現代之間摸索平衡。雖然,它並不那麼容易進入,也不那麼直面潮流,如學院之樹,有距離的觀看。看來似乎是冷的,而其實永遠在腐蝕的死水心找尋反射發亮的指環。這些詩讓我們知道中文文體的彈性可以到達何種地步,且示我們以最精緻宛轉的抒情,示我們以藝術重組調和過後,更深刻的眷愛與憤怒。


註:題目為楊牧〈時光命題〉末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