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資料查詢 舊資料查詢 - 閱讀專區

【點閱數:1,294】

台灣娘子張平宜 闖四川麻風村辦校--《台灣娘子上涼山》

內容

台灣娘子張平宜 闖四川麻風村辦校--《台灣娘子上涼山》
2011-01-14 中國時報 【林欣誼/專訪】
     十年的歲月,可讓懵懂少年長大成人,也能使滄海變桑田。台灣女子張平宜過去十年,來回穿梭台灣與四川越西麻風村,建立中國第一所麻風病人子女小學。上百個被社會遺棄的孩子,因此首度摸到書本,吃到三餐好飯。張平宜原本是兩個孩子的媽,現在母親節可收到數十個孩子的溫暖感謝。

     為了紀念這十年青春,張平宜寫下《台灣娘子上涼山》,以生動筆調帶讀者重回過往,看她如何從大小姐變成悍婦,從記者變成人人眼中的「慈善家」,從只能對著麻風村惡劣環境掉淚,到現在可以跟對岸官員拍桌子吵架,爭取孩子的教學資源。

     「我熱情固執,會為正義兩肋插刀!」張平宜打扮時髦,說話帶著大姊頭的豪爽,彷彿有用不完的熱情和精力。她說,她從小夢想當女俠,身體裡住著男人的靈魂。

     一九九九年,還是中國時報記者的張平宜剛生下第二個兒子,原本打算辭職回家當少奶奶,卻因緣際會到四川麻風村進行調查採訪。一路上的窮山惡水加上麻風村裡頭嚇人的景象,讓她發誓再也不要踏進這地方。沒想到那景象她怎樣就是放不下,之後兩年她的足跡踏遍大陸二十幾個麻風村,並在四川涼山州越西縣麻風村裡,打造出州立示範學園大營盤小學。

     對現代人來說,麻風似乎陌生又遙遠,其實成立於一九三○年的台灣樂生療養院,便是隔離麻風病人的醫療院所。麻風病由麻風桿菌導致,是種破壞皮膚和周圍神經的慢性病,會導致顏面手足傷殘。

     在張平宜工作的涼山地區,彝族傳統更視麻風病為不潔惡靈,過去常有麻風病人被燒死、淹死事件,一般學校也排斥麻風病人子女就學。五○年代起大陸官方在偏僻地帶設立一個又一個隔離的麻風村。病人離群索居,村民近親結婚繁衍,子女沒身分證,幾乎全是文盲,一輩子走不出麻風村,就醫、教育都乏人關懷。

     張平宜描述,被隔離的麻風村停留在無水無電的原始狀態,眼瞎斷腳的病人在地上爬行,傷口流膿。他們彼此生下的子女即使健康,也被隔絕在文明社會之外。「這些孩子沒喝過自來水,沒見過書本雜誌,聽見遠方鎮上的喇叭聲,不知道那是車子。」

     張平宜認為,教育是唯一扭轉命運的機會。於是她成立基金會,四處募款,把原來簡陋、只有一個代課老師、從來沒有畢業生的大營盤小學建設成公辦民助的示範學園。

     如今,全校有十一個老師、兩百多位學生,還吸引了附近一般農村的小孩來上學。

     她回想剛開始自己還曾被官方懷疑是「台灣特務」,逐漸獲得當地政府認可,目前學校正朝「完全中學」邁進。她還在青島找到合作企業,安排畢業生去工廠工作。

     張平宜將捐出版稅,十五日於台北華山藝文特區舉辦新書義賣,為「望春風助學計畫」籌款,作為第一屆大盤營中學畢業生培育基金。

     雖然大陸、台灣兩地奔波,日子周旋在學校有沒有水電、孩子有沒有逃學的大小煩惱中,張平宜覺得過得非常開心。她忍不住秀出手機裡四川孩子傳來的簡訊:「妳比真的媽媽還像我們的媽媽!」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