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諷文風走紅 胡赳赳扮知道分子
2011-02-18 旺報 【記者廖珪如/綜合報導】
大陸作家胡赳赳年前出版《北京的腔調》一書迅速走紅,以反諷且幽默的筆法調侃社會現況,出版數日即高居排行榜前列,幾乎掀起「赳赳體」文風。知名作家陳丹青在序言中說,「只有80後的領軍人物韓寒才擁有如此才華畢露的語言天賦。僅僅只有一個韓寒是不夠的,胡赳赳的新書意味著知道分子背後的知道分子原聲出場。」
胡赳赳說,這是本適合在返鄉路上閱讀的賀歲書。書中記錄的情緒、腔調和經歷,折射外地人在北京及所有大城市生活的現狀。書裡既有詩歌、隨筆、也有虛構性小說,但其表現目的都是一樣的。通過這本書,讀者可以知道城市的異鄉人在這一年裡做了什麼,希望抒發什麼感情。
文字簡短利索
《北京的腔調》一書走紅,恰巧與日前來台的中國批判作家許知遠的言論相呼應,「公民社會的集體情緒缺乏一個出口」,而胡赳赳的文風恰巧符合某種情緒宣洩。有人說,奔「一夜情」的女文青包裡都帶上這本書。
胡赳赳現任新周刊雜誌主筆,文字簡短利索又不失媒體人的敏銳觀察,他在《北京的腔調》中一篇短文〈近期打車超過房租費〉寫道:
計坐過:現代、夏利、富康,還有在現代城扒活的面的黑車。比較起來,夏利車太破,富康車性價比稍高,現代車前座太狹窄,黑車簡直就是運豬車,毫無品質可言。
乘客不滿意,計程車司機也發牢騷。因為他們也要交份錢, 每天一出工,就背著債。北京老堵車,可能八小時才能還清一天的份錢,八小時以外才是賺的。跟陳志武教授探討中國人為什麼勤勞卻不富有的話題時,他提到勤勞對衝了制度成本,卻 一時舉不出合適的例子來。我說,這意思是不是每個人就跟司機一樣,先扛著體制的份錢呢。
他說,這個例子好。
脫去記者外衣
陳丹青在《北京的腔調》序文中寫道:「他太不像記者了:如今各報記者多麼有見識啊,能對一部電影輕描淡寫說兩句,不譏笑,已屬稀罕。我不想說挑剔、挑刺、職業性冷漠等等是記者的通病,但赳赳即便不做這一行,也會是個例外。」
6年時間裡,胡赳赳正在自動剝去身上因襲職業記者的外衣,他如今的文體更加多變,從追求新聞影響力到影響人的內心,作者身上鏡子般映照出來的文字更加溫暖人心。與此同時,他並沒有削弱自己話語的力量、優雅的趣味和犀利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