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資料查詢 舊資料查詢 - 閱讀專區

【點閱數:893】

周末書房/唯迷途而鑑世道矣

內容

周末書房/唯迷途而鑑世道矣
 
【聯合報╱姚瑞中】 2011.03.05

推薦書:李清志《島嶼建築迷宮》(晴天出版)
李清志歷年來出版的書籍琳琅滿目,從鐵道學到都市偵探學、從建築電影學到台北學、從日系建築美學到本土超現實風均有涉獵,自律甚深、長年筆耕,儼然已成為該領域達人,面向雖集中在建築,但可嗅出其對異質空間的喜好,已不僅停留在建築內外的虛實變化或設計風格,著墨更多的是透過身歷其境帶來的心理感受,也就是「以人為本」在空間漫遊所刻畫出的田野踏查誌,已成為另類人文地理學的可能。

《島嶼建築迷宮》是作者繼《台灣建築不思議》後,另一本談論台灣特殊建築樣貌的著作。之所以不可思議、無法捉摸,進而迷失其中、無法自拔,當然有其獨特魅力與生成條件。或許可以這樣說,台灣許多建築物過於便宜行事,或因替代材質之鄙陋日久而麻痺,作者藉由鐵窗、電線、壁癌……這些必備元素,自我挖苦因無可避免而成為在地景觀之無奈。台灣公共空間的話語權力就在政府好大喜功、企業崇洋媚外、市井小民自求多福的縫隙中產生了多重囈語,作者以「龍發堂現象」稱之,他認為是一群「狂熱有創意的人聚集的地方」,放大來看,指的就是台灣島上這群渴望改變現實的人們。

於是,作者以混血、雜交、樂園化的概念切入,藉「龍蛇雜處」為篇名剖析了城鄉可見的巨大恐龍雕塑,影射了災難與暴力介入日常生活的危機意識,也暗示面對真實世界的無力感,也許唯有透過超驗界力量堪以慰藉;與此相對,則是都會中產階級以及官僚系統在面對大量出土的閒置空間時,往往以「廢墟誠品化」概念,將其轉化為文創平台,卻往往使這些閒置空間因過度包裝而失去了原本質地與記憶。作者提醒了廢墟不僅是破敗的空殼而已,尚存在許多可待開發的想像空間;活化之門不在改善硬體或在僵化的法規中操作政策,而在於夢想的實驗,誠如台中彩虹眷村的有機蔓延,顯然比台北寶藏巖的規格化藝術村來得更動人,以藝術手段使老舊社區再生何止千百,但政府的專長──規格化、同一化及平等化,卻往往成為藝術發展的絆腳石,豈不怪哉!

本書雖然文風親切樸實、圖文並茂,在提倡迷途必要之同時,卻也對於世道險惡引以為鑑。然而作者還是樂觀的,在前幾篇鋪陳在地折衷式的空間創意後,「曙光乍現」則引介了數例台灣新形態公共建築,雖然構築過程每多波折,還是令人驚豔。雖然部分章節案例在其他著作中偶爾閃現,但從不同角度再次剖析,卻也豐富了解讀層次。或許可以這麼說,迷宮之所以迷人,就在於每個轉角皆風光;迷途之當然必要,才能對比出大道的端莊無奇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