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資料查詢 舊資料查詢 - 閱讀專區

【點閱數:1,003】

鴛鴦蝴蝶《啼笑因緣》80年在台出版

內容

鴛鴦蝴蝶《啼笑因緣》80年在台出版
2011-03-08 中國時報 【林欣誼/台北報導】
     提到鴛鴦蝴蝶派,不能不提作家張恨水;談起張恨水,又不能忽略張愛玲對他的喜愛與推崇。張恨水風靡於一九三○年代的長篇小說《啼笑因緣》,以傳統章回體描繪現實男女愛情,含續集全長卅萬字,近日正式授權在台出版,台灣讀者終能一窺這部經典暢銷作。

     《啼笑因緣》以一九二○年代軍閥割據時期的北平為背景,描寫青年學子樊家樹與武師少女、鼓書藝人、富家女之間的故事。在愛情主軸下,既寫突破階級門第的戀愛、有情人不能成眷屬的苦情,也融入仗義行俠的武俠元素,以及當時軍閥霸道醜惡的描繪等。

     張恨水曾自述,這部小說的靈感源自好友與軍閥爭奪鼓書女藝人的真實故事,一九三○年他開始在上海《新聞報》連載《啼笑因緣》,隨即引爆熱潮,不斷有讀者寫信到報社追問情節種種,因為太受歡迎,之後甚至出現許多冒名的偽續集,促使張恨水在四年後再推《啼笑因緣續集》。

     《啼笑因緣》情節高潮迭起,語言流暢生動,兼具通俗、文學與傳奇,成為張恨水的代表作,曾三度被改編為電影及諸多版本的電視劇、越劇、話劇、京劇、河北梆子等。

     張恨水一八九五年生於江西,本名張心遠,幼時就讀私塾,曾在多家報社任職編輯,業餘寫作,最早以《春明外史》嶄露頭角,以《金粉世家》聲名大噪,《啼笑因緣》則是顛峰之作。他一生創作一百多部小說,總近兩千萬字,寫作之快、之多,相當驚人。

     雖然鴛鴦蝴蝶派被當時的嚴肅作家貶為空泛、低俗,但文壇名家張愛玲卻毫不諱言對張恨水的喜愛。她甚至寫過一部鴛蝴派的章回小說《摩登紅樓夢》。

     作家茅盾也讚譽張恨水使「章回體」續了新生命,學者陳寅恪、錢鍾書也都是他的書迷。一九九○年代以來,學界重新給予鴛鴦蝴蝶派正面的定位,評論家楊照曾指出,「鴛鴦蝴蝶派應該被認真當作一個文學流派來處理、研究,不應被草草打成『寫壞』的新文學或『舊文學餘孽』。」

     楊照認為,鴛鴦蝴蝶派的愛情悲喜劇承襲了「海派文化」,常寫上海市民的種種瑣事,他並主張與上海密不可分、善於描繪女性心思,呈現「細密真切的生活質地」的張愛玲,可以納入探討鴛鴦蝴蝶派的脈絡。

小市民的白話 愛情偵探與歷史
2011-03-08 中國時報 【林欣誼/台北報導】
     鴛鴦蝴蝶派是清末民初興起的文學流派,以上海為大本營,讀者對象為普通市民,多用白話文寫作,題材以愛情為主,也有武俠、偵探、軍事、歷史等等。

     五四新文學運動崛起後,鴛鴦蝴蝶派受到新文學陣營的強烈批判,「鴛鴦蝴蝶」之名源起於作家周作人在一九一八年的一場演講中,將徐枕亞的駢文體小說《玉梨魂》描述為鴛鴦蝴蝶體,批評這些小說仍延續舊思想。

     目前論者多以徐枕亞的《玉梨魂》、李涵秋的《廣陵潮》為鴛鴦蝴蝶派的開端,其他名家還包括張恨水、包天笑、周瘦鵑、嚴獨鶴等人。由於民初的上海雜誌《禮拜六》周刊為發表作品的重要基地,他們也被稱為「禮拜六派」。

     但張恨水介於新與舊、通俗與嚴肅之間,而非一味的肉麻空泛。雖然他用的章回小說形式被新文學文人批為陳腐,但他認為這是為符合當時大眾閱讀習慣。他曾說:「我一貫主張,寫章回小說,向通俗路上走,絕不寫出人家看不懂的文字。」他所做的改良是吸取西洋小說技法,「增加一部分風景的描寫與心理的描寫,有時也特地寫一些小動作。」

     鴛鴦蝴蝶派在一九三○年代末走向沒落,許多人將後來台灣的瓊瑤視為接續,但其實她的形式已脫離鴛鴦蝴蝶派,後來描述通俗愛情故事的小說廣義稱為言情小說,或譯自西方的羅曼史小說。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