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資料查詢 舊資料查詢 - 閱讀專區

【點閱數:654】

張詠捷《船家寶》訴說澎湖海洋文化

內容

張詠捷《船家寶》訴說澎湖海洋文化
2011-03-20 中國時報 【林欣誼/台北報導】
     澎湖人的一生幾乎離不開海洋,船是他們的交通、維生工具,談澎湖的海洋文化就不能忽略造船、討海到船隻彩繪環環相扣的船故事。澎湖文史工作者張詠捷撰寫的《船家寶》,遍訪澎湖九位耆老,以口述歷史方式傳承澎湖獨有的海洋與船文化。

     張詠捷曾任《人間》雜誌攝影師,近年回家鄉澎湖致力於地方口傳紀錄,曾出版以澎湖家常菜為主題的攝影文字集《食物戀》,充滿在地風味。

     她表示寫作《船家寶》最困難的,就是把充滿意境的口述如實轉化為文字,「澎湖人稱東西大,會說『ㄏㄞ』,我推想是從『海』而來,用海的廣闊描述『大』。」

     書中從帆船歷史談起,耆老涵蓋討海高手、造船師傅到航業董事長,敘述造船、捕魚方式與王船信仰等。耆老許石在、曾文致藉由手繪的三桅帆船圖重現船隻的結構,曾文致還示範在顛簸船上一手拿兩個碗的吃飯方法,以及在船上大小便的「禁忌」。

     「放屎尿沒禁忌在哪邊,但要在風尾,海浪較不會潑,在風頭放,船內會很臭。」

     七十九歲的黃友謙是澎湖重要的宮廟彩繪藝師,也曾參與彩繪王船。雖沒有討海經驗,卻親歷了一九四五年的東山船「送杉傳奇」:當年十幾歲的他隨父親在東甲宮作雕刻,廟快落成前卻缺少橫梁,當時台灣買不到,大家都不知如何是好,這時廟中的小乩童忽然起乩說,已經通告大陸東山島的上帝廟將杉木材料準備好。

     沒想到真的有三艘從東山島的帆船開來澎湖馬公,載的就是所需材料,「馬公人全都跑來碼頭看神蹟,有夠熱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