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資料查詢 舊資料查詢 - 閱讀專區

【點閱數:605】

作家與政治人物的見與不見--《台灣紀行》

內容

作家與政治人物的見與不見--《台灣紀行》
2011-03-27 中國時報 【傅月庵(作家)】
     1971年1月8日,司馬遼太郎開始在《週刊朝日》撰寫「街道漫步」專欄,這一寫,連續25年,從日本的甲州、近江、神田、信州、高野山……一直寫到沖繩、韓國、中國、蒙古、荷蘭、愛爾蘭、美國、台灣。1996年猝逝之時,猶正執筆「濃尾参州記」。晚年的司馬氏,幾乎不寫小說,可說全副精力都用在街道漫步了。

     「街道漫步」分屬「非文學」,卻非一般作家遊記隨筆。這從他出遊陣仗即可得知。夫人、插畫繪者、攝影師是基本團員,加上其他相關人士,有時甚至超過10多人。一行人白天到處看到處談,晚上則聚會討論,彷彿「沙龍」。因為是這樣認真從事,所談內容則歷史、地理、政治、經濟、文化、宗教、藝術,無所不包。人們因此認定,這一系列作品,實即「司馬史觀」的具體呈現。

     《台灣紀行》書成於1994年冬天,而於隔年初夏出版中文譯本。此書甫出,由於司馬氏一反前此系列寫作態度,直接觸及現實政治,批判期許並出,書後附錄他與李登輝前總統對談,「場所的悲哀」一詞,更引起軒然大波,不僅島內議論紛紛,劃出統獨,甚且波及美中台關係,漣漪陣陣。

     此時此刻,「建國百年典藏版」中譯本重出,毋寧具有濃厚反諷意味。此國何國耶?更且,16年過去了,歷史向前行,大江大浪淘盡英雄人物。重讀一過,當可以司馬氏慣用的「鳥瞰」方式,一驗台灣運途,乃至作為一名政治人物的李登輝先生與作為歷史小說作家的司馬遼太郎,他們的睿見與侷限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