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書│房-漸漸孤寂的書單癖
2011-03-27中國時報【郭光宇】
排行榜書單充滿消費的氣息;傳統「X大」書單常帶有文化的偏頗,流動於世的書單百百種,呈現出現代人浮遊狀態的新讀書觀。
書單是個非常離奇的存在。看似安安靜靜的書目,裡頭卻充滿著知識性、莊嚴性、投射性、炫學性、好為人師性。或許,這也正是資訊的本質。
曾經有段時間,書單是神聖不可侵犯的。老師在放假前寫在黑板上,乖乖抄下來,就算最後沒能看完一本半本,還是會把它當成六字真言,不時拿出來唸一下,立刻覺得自己福慧激增,功德大進。
不過書單的咒力正在迅速流失當中。今天的書單百百種,競相削價之下,不但光暈日漸暗淡,甚至淪落為聊備一格的雜訊,就像公車或捷運裡的跑馬燈,看似光輝燦爛,資訊十足,實際上卻清貧得可憐。
〉〉滲透型的暢銷排行
就如同文學獎常遭人詬病一樣,書單頂多也是某個暫時性集團的偏見而己。也因此,比較有良心的組織大多會強調一下:這只不過是一份推薦書目而己。但是庸人自擾的我們卻又老愛把它當成明牌,深怕不跟著起鬨就喪失了一次歡愉的機會。這樣的心態又反過來影響了評委,搞得大家的神經都很緊張,結果最神經兮兮的就是諾貝爾文學獎。
既看重它卻又鄙視它,這就是書單的吊詭宿命。
在這個本質性的矛盾之下,排行榜顯然是最形神合一的書單,因為這裡沒有捉摸不定的品味,只有最簡單的量價關係。畢竟流行是個沒有藍鑽級的老鼠會,所有人都是心甘情願的下線。這樣的書單從一開始就滲透進讀者的感官,到了賣場,禁不起折扣的誘惑,很容易拿了就走。
當今影響力最大的排行榜自然首推《紐約時報》。幾個星期之前,欄目裡又添加了電子書榜,聲勢更是驚人,現在連同原先的分類,每星期都要開出20種榜單!獨購型的圖書如此,團購型的漫畫更不必說,讀者幾乎完全臣服在流行的氣壓之中。每次看到動漫會場外熙熙攘攘的變裝人潮,總是令人讚嘆不已:他們就跟張愛玲一樣熱愛Cosplay。
〉〉高壓型的十大百大
相較之下,傳統型的書單近來就顯得寥落許多,甚至一開出來就惹人物議。過去十年之間,一來為了整理之前的圖書,二來為了因應全新的數位化需求,開出來的書單之多之廣,大概是史上之最。各種「百大」一波波來襲,令人不堪其擾。不分名次的話沒有話題性,分了名次又難以廣孚眾望,要是再涉及跨語系、跨文化的爭議,簡直自討苦吃。
然而從這樣的海選中,卻也最容易看破書單的偏頗性格。單以小說為例,英國開出的前10名裡一定會有《魔戒》和《傲慢與偏見》,美國一定少不了《大亨小傳》和《麥田捕手》。像《衛報》開出了一份綜觀文明史的百大書目,不分排名,唯一進榜的中文書是《狂人日記》,立刻就有點辱華的嫌疑。
愛看書的法國也由法雅客和《世界報》評出了一份世紀百大,前5名分別是《異鄉人》、《追憶逝水年華》、《審判》、《小王子》和馬勒候的《人類命運》,第3名給了卡夫卡,總算沒有完全偏袒自家人。
〉〉逐漸稀釋的書單
這樣的書單潮中,日本文化研究者松岡正剛的《千夜千冊》評論集也許是最有創意的作法。作者給自己立下一些選書規則,既繼承了日本的隨筆傳統,又為新一代的讀者提供了索引,根本不必大喊「不用讀完一本書」,就已經點出了浮遊狀態的新讀書觀。
麥堪德勒斯(David McCandless)製作的這份書單雲(◆bit.ly/hMeGz3),也很能夠呼應這樣的態度:深深淺淺大大小小的書名飄浮在吸納一切的白底上,曖昧的空間若有似無,時而收縮,時而放大,絕對地稀薄,絕對的輕質感,不知不覺中,卻瀰漫著一股宛如化石般被固著下來的悲哀。
書單,也許從此該寫做「書耽」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