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資料查詢 舊資料查詢 - 閱讀專區

【點閱數:862】

聆聽自己,聽懂別人/懂得聆聽 關係更美好

內容

聆聽自己,聽懂別人/懂得聆聽 關係更美好
2011/03/15 
【聯合新聞網/文、圖節錄自張老師文化《聆聽自己,聽懂別人》】

 
書名:聆聽自己,聽懂別人─35堂讓生活更美好的聲音魔法課
作者:李明蒨
出版社:張老師文化
出版日期:2011/03/10 
 
內容介紹:


用心聽、開放地聽、接納地聽,豐富的聲音自然能傳入你耳朵,進到你心裡。

讓你聽出力量,維繫優質關係。

學會聆聽,讓生活更美好;善用聆聽,讓身心都健康;懂得聆聽,讓關係更美好;

活用聆聽,讓事業更順利;聆聽音樂,世界變得不一樣。


新書內容搶先看:


當音樂與身體共振

為什麼白天聽大提琴腦會昏?為什麼下班聽搖滾樂會緊繃?

為什麼睡前聽莫札特腦袋比白天還清醒?

認識音樂,感覺身體,才不會聽錯音樂。


巴赫的音樂

巴赫音樂有助數學邏輯推理,對學生來說無疑是一大佳音,但有人跟我反應,為什麼聽完昏昏欲睡?莫札特音樂能讓大腦變聰明,卻有家長跟我反應,為什麼孩子聽了音樂睡眠不安穩?看他們疑惑的表情,我告訴他們這些問題不只不奇怪,還是相當正確的反應。

我繼之反問:「請問你聽了巴赫什麼音樂?」「請問你在孩子睡前還播放莫札特音樂嗎?」前者回答是:「無伴奏大提琴組曲。」後者說:「為了讓孩子變聰明,我一整天播放莫札特音樂直到孩子入睡。」問題關鍵就在前述答覆中。

巴赫音樂有助思考數學問題,並非指所有巴赫音樂皆是如此,例如他的助眠名曲「郭德寶變奏曲」,聽了能夠安定精神、放鬆心情,與幫助學習無直接關聯。

音樂由音高、強弱、音色、節奏與速度等元素構成,任一元素有變化,音樂的特質隨即改變;音樂特質一改變,帶給人的影響也隨之不同。例如當音樂由強音轉為弱音、大調轉為小調、長笛曲改編由大提琴演奏、速度由快轉慢,任何變因帶來的共振不同,都須列入選擇音樂時的參考。

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雖然保有巴赫音樂特有的嚴謹、細密、精準的對位風格,就像數學是由嚴密的邏輯構成的科學,理論上有助數學邏輯推理,卻會讓人昏昏欲睡,關鍵在於樂器的種類。這是由大提琴演奏的作品,大提琴是提琴家族中的低音樂器,低吟迴盪的音色容易使人放鬆,進而昏昏欲睡。

我常在課堂上實驗這首作品,不出五分鐘,昏睡魔咒開始生效。按下停止鍵,學生立刻醒來,體驗到短暫的放鬆。

與身體共振的頻率

物理上所稱的「頻率」,等同音樂上我們熟悉的「音高」一詞。聲音是一種振動的能量,有趣的是,音樂頻率不同,在身體產生的共振部位也不同。無須意念引導,只要自然地聆聽,聲音就會停留在相對應的部位產生共振。例如,高頻聲音停留在頭部,與頭部產生共振;中頻在胸腔;低頻在腹部以下。想了解頻率如何與身體共振,親身體驗是最佳解釋。

請分別找出下列不同頻率的音樂:帕格尼尼第二號小提琴協奏曲、莫札特第四號法國號協奏曲、巴赫第五號無伴奏大提琴組曲。

首先聆聽帕格尼尼第二號小提琴協奏曲第三樂章,在高音域飛躍的小提琴旋律,好像正在為頭部按摩的靈活手指,聲音在頭部甚至頭頂共振著;接著聆聽莫札特第四號法國號協奏曲第四樂章,明顯感覺共振部位往下移至喉嚨或胸腔;最後是巴赫的第五號無伴奏大提琴組曲當中的薩拉邦舞曲,共振部位更往下移至腹腔。

法國耳鼻喉科醫生,同時也是聲音學博士的湯馬提斯,對聲音的研究極為深入。他相信高頻的聲音(三千到八千赫茲)會在腦中產生共振,影響人的認知功能,如思考、空間感、記憶力。此研究正好說明,為什麼聽莫札特音樂會變聰明?豐富的高頻率,正是莫札特音樂特色之一。即使為音域寬廣的鋼琴曲創作(鋼琴音域約在二十七點五到四千一百八十六赫茲之間),不難發現他的音符較多運用在高音域。天生樂觀開朗的莫札特,寫作出的音樂總是擁有清亮明朗的聲音特質。

高頻率的音樂首推小提琴作品,小提琴的聲音動輒四千赫茲以上,多聽小提琴對活化大腦極有幫助。科學家愛因斯坦偏愛莫札特小提琴奏鳴曲,有其道理,每當遇到研究瓶頸,就拿起小提琴演奏莫札特音樂以幫助思緒暢通,還曾自稱其科學成就來自音樂。家長最在意的問題不外乎「聽什麼音樂可以讓小孩變聰明」?愛因斯坦的建議就是最佳答案!

中頻聲音(約在七百五十到三千赫茲之間),會刺激人的肺與情緒,是適合撫慰人心的聲音。中頻容易與胸腔產生共振,胸腔是呼吸、心跳所在,胸口感到窒息悶脹,呼吸心跳不順暢,相信是每個人傷心低落或是憤怒時的共同體驗,心理與生理相互影響,情緒變化直接反映在呼吸與心跳上。基於此,撫慰情緒就從舒緩呼吸和心跳做起。音樂選擇宜柔美、緩慢、中等音高,例如男中音、女中音、中提琴的樂聲,如同有耐心的心理醫生,幫助你慢慢舒緩積塞的情緒。

低頻聲音(約在一百二十五到七百五十赫茲之間),與腹腔產生共振,影響生理運作。腹腔是肝、膽、胃、腸等生理器官聚集處,低頻聲音直接與這些生理器官產生共振。聲波傳遞就像一隻無形的手,按摩著緊張的肌肉,使之得到舒緩而感覺放鬆。很多人有此經驗,上課時不小心入睡,原因是老師說話音調不夠高昂,低沉單調的聲音容易使人放鬆,聽久了便昏昏欲睡。

持續聆聽低沉的聲音,確實令人感到放鬆無力,最適於在睡前使用。睡前聽低沉聲音,例如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或低沉沙啞的爵士嗓音,是睡前最佳的放鬆準備。

相反地,睡前聆聽高昂輕快的高頻音樂,勢必影響睡眠。許多父母擔心孩子輸在起跑點,知道音樂有助大腦變聰明,整日要孩子聽莫札特,連睡覺也不放過,效果未必可靠。睡眠品質攸關白天的吸收學習,高頻聲音不斷共振著大腦,使大腦得不到歇息,難以獲得完全的休息,長期下來反而導致大腦過度緊繃,知識吸收力不彰。

高頻聲音適用於學習時段,睡前以低頻聲音調配生活,才是聰明的聽音樂安排。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