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資料查詢 舊資料查詢 - 閱讀專區

【點閱數:977】

周末書房/叢林裡的感覺結構--《鍾怡雯精選集》

內容

周末書房/叢林裡的感覺結構--《鍾怡雯精選集》
 
【聯合報╱房慧真】 2011.04.09
一向不喜讀精選集,《鍾怡雯精選集》選自鍾歷來的作品:從最早的《河宴》、使其聲名鵲起之《垂釣睡眠》,到風格轉向的《野半島》,以及近作《陽光如此明媚》,大多還沒斷頭絕版,市面上都找得到。選集依出版先後編排,收束壓縮在一本書裡,於是,誠如前頭周芬伶序文〈鬼氣與仙筆──鍾怡雯散文的混雜風貌〉所觀察到的:「我一直覺得傳統退守與激進嗆辣同時存在她身上,但她2006年之前是往傳統退守的方向走,之後是往激進嗆辣的方向走。」風格的轉向,語言的蛻變,文學評論者藉由選集可一目瞭然。

然而普通讀者如我,關心的可能不是文學史上的斷代意義,而是跟著「小女生」走了一程:學生時期在圖書館的工讀,寫論文期間的惚恍,寫完論文的若有所失與茫然,進而為人師,一晃竟也多年。以至於生不生小孩,回不回南洋老家,卡到陰被鬼壓,貓日子狗時間,微物史觀,涓滴細碎,像拿著手搖鏡頭貼身近拍,不遮掩藏閃,不虛構,謹守傳統散文的分際,尚未跨界到小說那裡去。

想及鍾式散文,腦海中首先閃過的幾個標籤:「文學獎」、「中文系素養」、「學院背景」、「女性閨秀題材」。與「傳統」須臾不離,這些標籤,是台灣散文的一脈主流。文學獎出身,還經營意象層次豐富的大散文,不是微博、臉書上的隻言碎語。中文系背景,善譬喻用典,擬人擬物用得活靈活現,無怪乎屢屢被選入中學國文課本裡,諸如〈鬼祟的襪子〉、〈逃走的鑰匙〉,無不讓以修辭章法為主導的教學者見獵心喜。閨秀傳統,故近取諸身,不遠取諸物,不援引身體、空間、離散等時髦名詞,沒有大野心寫那種知識散文。

這些標籤,確保了從林文月、張曉風、簡媜以降,鍾怡雯能接得住這個棒子,且恐怕,在她之後後繼無人。但這些標籤,其實也是一種禁錮的柵欄框框,試圖規馴、漢化、經典正統化這原本野性的思維。其特出之處源於初始叢林的感覺結構,打野食,睡野地,說野話,像個野鬼般地成天往外跑,爬樹豹走,都會出身的學再多修辭學仍是枉然,掌握不住那感覺結構。

鍾式散文風格,焦桐曾以「想像之狐,擬貓之筆」來形容,余光中亦以「貍奴的腹語」加以評點,不約而同將其動物化。貓、狐般的奇想從何而來?是因為性情慵懶如貓,或是中文系的背景訓練,將志怪傳奇的狐仙鬼氣引入書寫?不,都不是的。周芬伶說得對,如火山噴發、熱焰四射的《野半島》是一個轉捩點,只有野半島的這個「野」字方可包攬。由野生的莽林長出「野性的思維」,天經地義的一件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