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資料查詢 舊資料查詢 - 閱讀專區

【點閱數:497】

書故事-傅尼葉的懺情二書

內容

書故事-傅尼葉的懺情二書
2011-04-16 中國時報 【林欣誼(本報記者)】
     讀過法國作家尚路易.傅尼葉(Jean Louis Fournier)《爸爸,我們去哪裡?》(寶瓶)的讀者,幾乎都會被深深打動。身為兩個身心障礙兒的父親,傅尼葉卻能以輕盈的筆調,幽默地寫出為人父的心聲。

     台灣讀者所陌生的傅尼葉,在法國是大名鼎鼎的作家與電視編導,尤以幽默詼諧的風格風靡大眾。但這位出過20多本書、編導過多部影集與紀錄片的名人,直到2008年、年屆70歲時,才首度以《爸爸,我們去哪裡?》公開自己養育身障兒的心路歷程。該書出版後在法國引起廣大迴響,創下始料未及的銷售佳績;2009年台灣引進出版,同樣感動許多讀者,已有5萬本的銷售佳績。

     其實早在11年前,台灣便曾出版傅尼葉的另一部著作《爸爸沒殺人》,近日寶瓶出版公司重新推出這部作品。書中,傅尼葉的角色調換成了孩童,用童真的口吻描述童年,道出他對酒鬼父親的複雜心情。

     一個是寫父親,一個是身為父親,兩個角色,傅尼葉同樣難為。老天彷彿總是賜給他艱難的考驗,而他對抗命運的方式,就是一種自我解嘲式的幽默,透過這樣的書寫,與悲傷和解。

     例如在《爸爸,我們去哪裡?》中,他誠實寫道:「他們說,擁有這樣的孩子,是上天給的特別禮物。我只想說,老天,您太多禮了!」然後他又對自己說:「尚路易,你是他們的爸爸,怎麼好意思嘲笑自己的兩個小孩……我怎麼會不好意思。我還是一樣愛他們啊。」

     《爸爸沒殺人》是傅尼葉寫於61歲時的作品,此時他父親已過世近半世紀,他自己都稱得上是個老父親了。在書中,他仍化身為不懂世事的小男孩,調侃自己那段被酗酒爸爸搞砸了的爛童年。

     儘管身為醫生的兒子,但童年的傅尼葉連個像樣的生活都過不起,因為爸爸天天買醉,在酒館花掉大把大把的銀子。而媽媽只好出門工作,努力帶大4個孩子。

     在這本書中,他描寫爸爸曾爛醉到把車開進甜菜園裡,還有爸爸很喜歡自殺,會拿出手術刀,切開手臂上的血管,等到發現沒人理他時,再急忙跑進診間為自己包紮。

     台灣版新序中,傅尼葉表示:「我們真的很愛他(父親),可是卻沒有辦法和他一起生活。我一直以為有一天他會戒了酒,然而葬禮的那一天,我想著他究竟還是喝酒喝到生命結束,心中不禁難過萬分。」但他仍不改幽默地說:「假如我那醫生爸爸是台灣人的話,他會喝台啤,不然就是喝高粱。」

     父親的傷害、兒子的缺陷,或許是傅尼葉生命中永遠無法彌補的缺口。而他所能做的,就是訴諸書寫,因此他曾說:「命運太折磨我的孩子,所以我想寫書,從文學給予他們彌補。」
虛構的小說
2011-04-16 新聞速報 【本報訊】
     若說傅尼葉的書是他為自己而寫的「懺情錄」,恐有人深不以為然,甚至跳出來自我捍衛,那就是傅尼葉的前妻、一對殘障兒的母親布呂內(Agnes Brunet)。《爸爸,我們去哪裡?》出版隔年,她慎重地成立網站,以一篇長文澄清她遭受的種種誤解,疾呼:「本書是虛構的小說,如果讀者完全當真,那將是天大的遺憾。」

     布呂內憤怒而冷靜地表示,她並非如傅尼葉在書中暗指的,拋棄孩子與他離婚。事實上,她不僅在離婚前費心為大兒子馬修找到最適合的療養院,離婚後也帶著小兒子托馬同住、照料他好幾年。即使再婚後,她還特地搬家,以就近照料同樣被送往療養院的托馬。

     而最讓布呂內傷心難過的,是傅尼葉在書中將兒子描繪成「丟臉、無用、毫無情感交流」的不堪模樣。她充滿憐愛地說:「我的孩子非常可愛,他們會說話、會大笑,像我們一樣有自己鮮明的個性。我相信他們是活得快樂的……尤其托馬更善於逗大家開心。他愛唱歌、開玩笑,他認得每個人,還喜歡幫他們取搞笑的綽號。」

     她也以親身經驗印證「為母則強」,強調比起父親們總是對孩子抱著極大期望,因此容易失望、受到打擊,「母親們則更實際,就像我忙著照料孩子、找尋各種資源和協助,根本沒時間可憐自己!」相對於傅尼葉拒絕公開兒子的照片,表示「我只想在書裡重塑他們」,布呂內則在網站貼出不少親子同樂的家庭相片。

     即使在真實的世界裡,真相也有各種詮釋。文學不能給任何人豁免權,但文學的獨特力量,就在於它讓人心有了被撫慰、洗滌與昇華的可能。至於傅尼葉究竟是個偉大的,還是糟糕的父親?或許只能說,文學永遠大於作者,我們不用、也無法在現實世界裡定奪他的人生。

TOP